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是如何艰难过日子的
20年的一天周末,我准备出门,就在手机上下了个滴滴订单,穿戴整齐后就出了门,站在马路边等着滴滴司机,因为我坐滴滴跟的士都是只坐后座的习惯,司机到了目的地后,我对照了一下车牌,准确无误后就拉开了后车门,准备上车。
谁知道我刚要坐上去,最内侧已经坐着一个约莫八九岁的小女孩,我好奇的问司机,“师傅,我叫的不是拼车啊?”,司机师傅赶忙解释到“不是的,哥,这是我女儿,周末没有读书,所以我……”没等司机说完,我急忙回应到:“没事没事,我不介意”。
在车上,我问司机,怎么把孩子带着一起跑车啊,多不安全,家里没人照顾么?司机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无奈的说到,“孩子他妈跟他离婚了,这个城市里只有他跟他女儿相依为命,读书的时候还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就可以,周末只能带在身边,让她一个人在出租屋,我也没办法安心跑车”。
我说那孩子的爷爷奶奶呢,可以接过来呀,帮你照顾孩子,这边的工作也不会很难找,能吃苦不怕没工作,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在家照顾孩子,司机回答到,“俺父亲去年出了车祸,行动不便,母亲只能在家照顾他,顺便种种地,等老头子睡觉的时候,顺便出门捡捡破烂补贴一下家用”。说到这里,司机的声音明显小了很多。
听到这里我急忙转开话题,现在跑滴滴怎么样,能赚到钱么?司机笑了笑,说到“从今天早上出来到现在,接到你是第五单,连100块钱都没有”。我说那还跑个毛啊,司机说到,等租车到期他也不想跑了。
我没有在说话,也没有在问他,看了看坐在我旁边的小女孩,很拘谨的在旁边乖乖坐着,时不时的把头望向窗外,看着窗外的风景,我问了问小女孩“小朋友,学习成绩好不好呀”?没等小女孩开口回答,司机就接过话了,“她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她们班级里,老师也经常夸她,这是我最不用操心的地方”。司机在说这些的同时,明显可以感觉到他提高了音量,语气里带着一丝骄傲。
很快,汽车行驶到了目的地,临下车,我对司机说到“兄弟加油”,司机用力点了点头,然后我转头跟旁边的小女孩道了别“再见小朋友”,小女孩腼腆的用小手挥了挥,说了句“叔叔再见”。我轻轻地关上车门,久久不能释怀。
也许,人生对他来说稍微有点灰色,但他的女儿是照亮他的唯一一道光。
网友二:
一年前,无意碰到我的初中同学,30岁的年纪40岁的脸,双目无神,头发凌乱,着实吓了我一跳。我自认为活在社会底层过得很艰辛,但比起她根本算不了什么。
我和老公都是残疾人,又有3个女儿,本来日子就过得很艰辛,再加上这几年工厂受yi情的影响,我们的日子就更加艰难。
日子难归难,但我和老公的心态还算好,用他的话说,我们好歹还有个工厂可以上班,“温饱”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而现在好多地方就有好多人失业,处境也是难上加难。
我打趣对他说:“你就是为自己‘不求上进’找借口,还这么‘穷开心’”。
他来了句:“怕什么,只要命还在啥都不是事,我相信我们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在这种艰难条件下,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不用交房贷。只要不是每月按时往外拿几千块,我们还是没那么着急。
是啊,老公说得对。在这种大环境下,只要生命还在比什么都重要,管它钱不钱的。我们是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呢。我的那个初中同学日子不知比我过得艰辛多少倍。
我清晰记得去年五一节,我们一家5口正驱车去娘家帮父母做点农活。5月1日中午,到了忠县县城后,我们打算下车去吃午饭垫垫肚子。
五月的天稍稍有点在热了,我们就找了个就近的饭店吃饭。老公点了鱼香肉丝、酸辣土豆丝、一份三鲜汤,3个小屁孩也一人要了一瓶水。
没过一会儿,服务员就把两菜一汤端在我们面前,她热情地招呼了声:“慢慢吃。”我正打算动筷子吃,旁边一个小女孩直沟沟的盯着我:“阿姨,小妹妹们的瓶子能不能别丢,让给我好吗?”
我细心打量着眼前这个小女孩,衣服虽然脏脏的,但还是难掩她的漂亮。小脸蛋也是脏兮兮的,一双眼睛大而清澈,手里拿着不大不小的口袋。她那双大眼睛正紧紧盯着我,见我迟迟没有回应,目光里又透着胆怯。
“好啊,阿姨把瓶子给你,你告诉我为什么要捡瓶子好吗?”我抚摸着她的头问道。
“阿姨,我爸没啦,妈妈一个人要打几份工还债,我看她太累,我又太小不能帮她分担,就去捡点破烂补贴家用。”小女孩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
这个孩子看上去顶多10岁,就这么懂事能想到帮妈妈分担重担。再看看身边13岁的大女儿还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屁孩” ,就能猜想到她们母女平时是过的啥日子。
“还没吃饭吧,和我们一起吃点,吃了我把你送回家。”我示意小姑娘坐下吃饭,然后又叫了两个肉菜。
“阿姨,我妈妈说了,在外不要吃陌生人给的吃的…”小姑娘果断拒绝了我的好意。正当我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小姑娘的妈妈来了。
我打量着这个女人:孩子才几岁,但妈妈却跟实际年龄不相符,头上已有小部分白发,脸上也是腊黄腊黄的,两个短马尾随意的扎在头上,衣服也是脏兮兮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女人有点邋里邋遢的。
我越看越像一个人,又说不出具体像谁。我又努力回想了一会儿,她像我初中同学林芳,我试探性地问了她:“你是林芳?”毕竟十几年没见过面,我也不敢确定。
她点了点头:“老同学,是我。其实我早就认出你来,只是我现在这个样子,只怕…”我拉着她的手说:“你这说的什么话啊,我们不也是混得差吗,我和你是一样一样的。”
不知怎的,看见她们母女后我们非常同情她们,我和老公一致留娘俩和我们一起吃饭,我又叫了两个晕菜。这次她倒还爽快的答应了。
一到饭桌上,小女孩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林芳又点不好意思的看了看我和老公:“不好意思啊,我女儿已有好长时间没有这样大口吃肉了,自从她爸走后,欠了一屁股债,舍不得买好的给她吃,我真对不住她…”林芳再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难过,哭了起来。
“别太难过,日子会好起来的。”我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道,她也努力的点着头。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听着林芳讲述她的过往,一顿饭吃得别沉重。
吃过饭,我和老公商量后又硬塞给她200元钱,刚开始她死活不要,但最后还是拗不过我才收下,还不停念叨:“你们真是好人。”
原来,林芳当年和我一样没上大学,我比她稍为好点上了高中,而她只有初中毕业。
初中毕业后去广东打了几年工,一晃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在媒人的撮合下嫁给了工地上干活的邻村男子。
有双方父母的支持,加上他们这几年打工存了点钱,他们在忠县县城首付了一套商品房。很快林芳就怀孕了,她老公心疼她就让她安心在家待产。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林芳生了个漂亮的女儿,老公和婆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随着女儿慢慢长大,不但越长越漂亮,成绩也很好。一家人苦并快乐着,一切似乎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就在有一天打破了一家人的美好。
那段时间,林芳总能听到老公的咳嗽声,还伴随有胸口不舒服的症状。她劝老公要趁早去医院检查,但他总舍不得花钱,还说是普通感冒不打紧的,吃点药就好啦。
那天早上,林芳依然听见老公在剧烈的咳嗽,她严肃对老公说:“你今天请一天假,必须和我去人民医院检查,只有检查没什么大毛病我才放心。”“老婆,我…”他正要拒绝,还是拗不过老婆。
来到医院,林芳给他挂了专家号。给他看病的专家是个50来岁的中年男人,专家仔细地询问了她老公的病情,开了普通的检查外,还特地开了胸部CT。
夫妻俩只管按照专家的吩咐去检查,等CT结果出来已是下午1点多。专家盯着那片子久久不说话,脸色特别凝重。
“医生,我老公究竞竟得了什么病?”林芳着急问道。
“疑是肺癌,但我还不完全确定,等会还要做个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专家扶了扶眼镜说道。
听到“肺癌”二字,夫妻俩几乎同时瘫软在地,吓得面色惨白,早已说不出话来。
“你们也不用太担心,最终结果不是还没出来吗,情况要往好的方面想。”专家连忙安慰道。
“对…对…对,不是还没结果吗,或许情况真没那么遭糕,就算真得了那病该治还得治。”林芳又安慰老公。
接下来,林芳老公又配合着做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然后医生吩咐他们先回去,3天后去拿结果。
这3天时间,夫妻俩假装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该吃吃该喝喝,但两个人的内心不知有多么的煎熬。
第4天一早,夫妻俩按专家的约定,来取最后的结果。两人一进专家的办公室,专家表情很严肃,对李芳说:“叫你老公先不忙进来,我有话单独和你谈谈。”
“医生,我老公真是肺癌?”李芳多少也猜到不少。
“嗯,你要做好思想准备,已经很严重了。”
“还能不能治?”李芳试探地问了一句。
“这个…说不清,得看个人身体情况,配合治疗或许可以多活几年,或许…”“我明白了,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就要给他治病。”还没等专家把话说完李芳就打断了他的话。
李芳的心是那么的痛,但她还固作镇定,对老公说:“你的病不严重,只要配合治疗还是治得好的。”
“老婆,你就别骗我了好吗,自打一进这个门,医生把我支开我就明白了,于是我又悄悄在门缝听了你们的谈话。我不想治了!”老公咆哮道。
“你才30几岁啊,还那么年轻,你走了,我们娘俩该怎么办?我求求你好好配合医治,别那么任性好吗?”李芳苦苦哀求老公。
“老婆,我也不想丢下你们,但我得的是癌症,是不治之症 ,很有可能钱财两空的。要真是弄得钱财两空,你和孩子还有我的父母该怎么活啊。”
“哪怕有一线希望,我们也要牢牢抓住,万一治好了呢,你就听话好吗?”
最后,李芳拗不过老公,她就打电话告诉公公婆婆和爸爸妈妈,希望双方的老人出面劝劝老公。
经过一大家子商量一致决定,他的病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治。
接下来,小两口带上家里的积蓄和向亲朋好友借的一共十几万去重庆医治,但遗憾的是十几万花光了,人还是走了。
自从老公离开后,她整天浑浑噩噩的,好长一段时间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还是女儿的话,将妈妈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女儿对妈妈说:“妈妈,你不要伤心难过了,爸爸虽然走了,不是还有我吗,我会好好陪你,孝顺你。”
李芳恍然大悟:“我不能再这么消沉下去,我还有女儿要养,还有债要还。”虽然老公走后留下的债和每月的房贷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但她依然每天乐观面对生活。
由于只有初中文凭,她不得不做最底层的工作。她有时去工地做小工,有时又去跑外卖,反正一刻也没闲着。连女儿也深知妈妈不容易,经常帮妈妈做家务,还主动去外面捡垃圾卖钱补贴家用。
这两年,通过她们娘俩的努力,家里欠的外债也已还得差不多了,日子也在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和李芳都是社会底层的人,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面对生活很乐观。
我突然发现,贫穷不可怕,向李芳一样欠债也不可怕,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是放弃自己。
真正的勇士,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接受现状,依然热爱生活,但愿无论我们经历什么,每一个清晨又是新的一天,我们都能笑着对自己说:早安!
网友三:
我曾经是。
第一段婚姻,异地恋,坚持嫁到了外地农村,他没有工作,家里没有钱,只有一颗对我好的心。
孩子三岁,他出意外不在了。
婆家一家人开始防贼一样防我。
那时候没存款,他的工资大姑姐攥着不给。
我本就是没心没肺的人。连他的银行卡密码都不知道。
后来带着孩子回了妈妈家。那几年真是穷啊。没有房子住,我在单位住宿舍,孩子住妈妈家,一下班就赶紧买菜买饭送妈妈家去,生怕娘家人嫌弃。
孩子身体不好爱生病,那几年弟弟还没买房子结婚,妈妈没有闲钱接济我。一月的工资除去幼儿园学费,生活费,孩子生病打针,根本剩不下。
只好下班后干兼职,夜里两点前基本没睡过觉。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是能不睡觉多好,多挣钱给孩子。
后来慢慢的好了。
回想曾经那段时间,每天睁开眼想到儿子就掉眼泪,下了班赶紧打开电脑做兼职,不敢生病,不敢休息,不敢花钱。。。
网友四:
一个年近七十的女人还在扫大街,冬天白天气温最低十一二度也在坚持,嘴里不断冒出的哈气散到额前刘海都凝成霜。
而她的儿媳是在一中对面有暖气高楼租房,照顾读高中孙子的饮食起居。
他那读高中的孙子不愿意跑校,也不愿意住校,嫌学校的食堂伙食不好,其实他也不用自己骑车去,或坐公交车去,因为他家可以雇车让他与别的同学一起上下学,他觉得那样太辛苦,起那么早,回家那么晚,晚自习后到家已十点多了,还要写作业,到深夜才能入睡。
孙子也要学人家有钱人,在学校对面租房子,让自己的母亲做饭给他吃,照顾他。他母亲没法上班了,为了孩子的前途,只好听儿子的。
这个女人见自己儿媳没法上班,儿子给别人开车,她老伴也在打零工,她觉得自己身体还可以,就去扫大街了,因为以前她也扫过大街。她觉得这个工作也不算很累,就是在秋天路边树叶掉下来活多一点 ,自己是可以干。这个年近七十的女人不怕冷也不怕热,夏天暑伏的时候,三十几度高温,热浪滚滚,她就戴着帽子,带水早早去她扫马路的路段,用布兜捡纸塑料袋烟头等杂物,没活的时候,就在树荫下等休息一下,喝点水。车来人往的,有杂物垃圾再继续干。
其实他家买的楼房离一中十多里地,坐车回家也不用多长时间。但是在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的。早起太辛苦啦,遇上下雪天,车子也开的慢,起的就更早,所以孙子要在学校对面租房子,他不愿意住校除了觉得学校的伙食不好吃,与几个同学一起住他也不习惯,一家人只好听他的,为了他的美好前程,给他租房子,还让母亲照顾他。
这个费用可不少啊,他自己一间卧室,母亲一间卧室,两室一厅的,在我们这边,要两千一个月,以前他奶奶就扫过几年大街。他奶奶是在农村住的,离城里十多里地,她和老伴省吃俭用,加上儿子的一些积蓄,在城里买了一套一百多平米的楼房。好不容易盼到有了孙子,看着他一点点长大,从幼儿园小学升到初中,又从初中毕业升到高中,他的学习成绩也可以,就是不那么合群,除了读书,偶尔玩玩游戏。
因为这个孙子花销太大,儿媳也不敢生二胎,总觉得把他供到大学毕业,等他找到一个工作,家里的负担就少了一些。
这个女人以前还想过,等自己六十多岁,就不去外面干活了 ,但是看这个形势,孙子花销这么多,不干也不行啊。她除了扫大街 ,还在春夏秋的时候,在院子里种一些蔬菜,自己和儿媳两家吃。
这位年近七十的女人身板挺直,为了孙子的前途,还在扫大街,她老伴干零工活。知道这对老两口这么能干,身体也好 ,有人羡慕,有人觉得不值,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能帮他们太多,但愿她和老伴的辛苦,日后能得到儿孙们的孝顺。
网友五:
遇见一个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让我重新定义了“活得艰辛”这四个字。
这个患者是个23岁的小姑娘,个子不高,微胖,自言自语,生活能自理,生活上特别浪费,比如:袜子脏了护士让她去洗,她会直接扔掉,这个是前提。我一直以为她的家庭条件还可以。
有一次她大姨妈来了,需要姨妈巾,但是自己的用完了,我就想着给她家属打电话先说明情况,然后再从护理费上先给她购买所需物品。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电话接通后才发现联系方式是村干部的,村干部说他们家没有手机,只有一个老年人,听不见,有什么事村干部会转达,我给村干部说明情况以后,村干部人很好,就说行,先给孩子把所需物品提供上,花费账单记录好,出院时一起给我补上。
过了几天,她的家属来探视她,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家属,准确地说是她的父亲,她的父亲是一位60多岁的老年人,穿着一身旧旧的中山装,带了一顶毛线织的帽子,帽子是黑色,帽子上面还有一些土,老人家走路不稳,用一根棍子强撑着,眼睛好像也不太好,眼睛红红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嘴角边的胡子白色了一大半,旁边跟着村干部,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人。
老人家看见患者以后就问她好不好,吃得饱吗?穿得暖吗?结果患者就一直在强调:“给我买点零食,我要吃砂锅”。
我开始以为村干部是患者的父亲,就对村干部说:“她最近还可以,但是就是生活习惯上不是很好,不洗袜子内裤,脏了就扔,没有了就不穿,但是月事来了不能不穿内裤么,要不家属你们给多准备些内裤,当然我们这边也会尽量督促她自己洗。”
结果村干部说他只是村干部,旁边那个是她父亲,还给我简单说了她的家庭情况。
患者家就两口人,老年人今年60多岁了,患者是老人20多年前在路边捡的孩子,为了抚养患者,老人之前一直给人帮忙干活,现在老人身体不行,只能靠捡垃圾赚点钱,而患者有患有精神分裂,在家更是一点忙帮不上,甚至有时在家还摔东西,打骂老人,现在一家靠低保生活。
老人为了来看患者一趟,凌晨五点就去找村干部,希望村干部能带他来医院,结果患者只是要零食,都不问一句她的父亲怎么来的。那么大的年龄了。
老人家和患者说完话以后就问我是不是患者住院期间还欠护士的钱了,欠了多少钱之类的。然后一只手从拐杖上慢慢移到上身的衣服口袋里,从里面拿出来了一沓一块钱,我连忙说不欠钱,不用给了,但是他坚持要给,他说:“国家现在条件好了,住院报销的也多,不能再让你们出钱了。”
最后我把钱拿上了,给患者存起来了,虽然不多,就5块钱,但是后来还真用上了。
从那以后我也比较注意这个患者,比如及时地督促她洗衣服,不要乱扔衣服,但是我还是低估了她的懒,有次她姨妈来了,结果不愿意去换姨妈巾,最后弄的裤子上到处都是,完了以后让洗衣服,结果根本洗不掉,特别是里面的衣服,根本惨不忍睹,没办法只能换新的,就拿那五块钱给她买了一个。
但是每次看到她因为懒而乱扔衣服,还抢别人零食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位老年人,老年人把生活过得这么艰辛到底值不值得呢?
后来患者也出院了,据说还是在村干部的帮助下,她父亲把她带回家了,出院时护士一再强调回去好好生活,不要乱花钱,结果她刚出医院门口就在商店门口哭着要吃零食。她可能不知道一包一块钱的方便面需要她的老父亲拄着拐杖走上二里路找到十几个塑料瓶才能换取来的吧。
网友六:
我们小区里的看门的大爷一家过的就很辛苦,我家的小区本来就是个小小区,只有六七座楼,所以物业也不算很大,物业上让一个大爷在小区门口看门,大爷得七十多岁了,和他的老伴就住在小区的门口的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小屋里,放上床屋里就占了一大半,做饭什么的都在门口,大爷倒很知足,他说这样还可以赚钱还不用出去租房,一举两得。 大爷有三个孩子,都在打工,我看到每天他的好几个孙子孙女都是他接回家给做饭,大爷的老伴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大爷就会去工厂里带回来一些手工活,那个大娘不大出门,就在屋里做活,大爷打扫完小区的卫生也会和她一块干,晚上带孩子出去遛弯的时候,还会看到那个大娘出去垃圾桶里找一些塑料袋纸箱子之类,有时夏天垃圾桶里的气味特别难闻,大娘也不在意,认真的寻找她想要的东西。小区里的人看着他们可怜,也会把一些纸箱塑料的废品送给他们。
虽然他们的生活过的很辛苦,可是 你大爷大娘他们却很乐观 ,脸上都是挂满笑容,其实还挺敬佩他们的。有人说,人生在世就是一场修行。我觉得这得看你怎样看待生活,可能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同,幸福的定义也不同,只要自己觉得幸福就好。
网友七:
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有多苦?给你讲讲我知道的一个家庭的艰辛。
1987年,一对农村夫妻为了生二胎背景离乡去了外地打工,当时孩子在外地上学要交借读费,学费比别的学生高很多,一家人还要租房子住,为了生活男的下煤井,女的到建筑队打工,当时也足够温饱。
但是,生活并不是顺顺利利的,男的在一次下井时,因为缺氧导致昏迷,醒来后就一直迷迷糊糊的,很怕与外人接触。医生说精神受到刺激,要用药物治疗,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也没有多大效果,这样家庭的重担都落在了女人身上。
生活得继续,于是他们俩个去了同一个厂子工作,女人时时刻刻照顾着他,男的也知道生活不易,每天都会坚持去上班,下班后就会躲在家里躺在床上,哪里也不去,就这样日复一日,孩子一天天长大了,在他们儿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女的永远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起来。
所以生活在底层的人是很不易的,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让他们在社会中获得温暖。
网友八:
村里面的邻居
老两口相依为命
两人没有社保退休金
甚至连合疗也不愿意缴纳
觉得缴纳了也没用,白费钱
吃饭就是面条,菜是地里种的
很少自己买菜
子女过得也很艰难
因为他们本身贫穷
所以给不了子女帮助
但是问题的根源是老人一辈子老实干体力活,赚不了大钱
而老人的父母早逝
也没有给予他帮扶
她他们现在也给不了子女帮扶
一穷穷三代
所现在还没缓过来
就如同接力赛一样
一棒慢了一拍,中间也没有出现能力强的人
所以就一步慢,步步慢
一代穷,代代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