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年人都过上了低欲望的生活
觉得不上班,随便休闲一点更舒服。之前上班总是爱穿高跟鞋,回来这几年几乎不穿了。前年在拼多多买一双中高跟鞋想吃酒席穿!可我还是没穿。觉得穿着不舒服,还是平底鞋穿着舒适。衣服都是好多年前买的,能穿就穿!虽然淘汰,只要不是烂的就行!不上班就不那么讲究,能节约就节约呗。再加上疫情反复无常,自己没有能力挣钱了。只有节俭过日子!才能生活有保障。
网友二:
一般中年人是指40~60岁的人群,这个群体有稳定工作的,大部分人处于基层领导位置,但事业处于瓶颈期,再上升的希望不大,自身对“进步”的期望值也不高,好在收入稳定,在社会中处于中高阶层;其子女基本处于求学、婚恋阶段,父母一般年老多病,家庭总体花销巨大,日常工资不够用,吃老本是肯定的,甚至有些老本吃完还要借款,这个年纪操心最多,精力消耗也大,不管是事业还是日常生活,很难有什么欲望,能勉强应付,不停摆就不错了,哈哈。
网友三:
拿我来说吧。
发完工资就要扣完房贷和车贷,再拿一部分给老婆存着家里开销,真正能留自己用的就很少了,如果满足自己的欲望再去消费根本就支撑不起了。
低欲望一部分是因为经济收入的原因,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就是人到中年追求少了,欲望很低了,上有老下有小,更多的是为家庭,肩负责任,而不是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了。
中年人的世界不容易,如果再碰到疾病什么的就更加艰难了。低欲望也是中年男人的一种担当。
网友四:
我可能是中年人中的另类吧
我觉得人到中年,人生已过半,更应该高欲望地生活。
人生苦短,年轻的时候净想着孩子,现在到了中年,我是这样过的。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买点年轻时不敢买的东西,趁身体还硬朗,去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反正绝对不会倾尽所有为了孩子了。
我的欲望其实也不高,余生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洋房,再换一辆车,待老公退休后,驾车环游中国。
网友五:
我70年代末的,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不是低欲望。
1、很少出去吃东西了,吃了肠胃就不舒服,估计是盐度大油重的原因,在家里哪怕热剩饭都挺好。
2、都是换季了备衣物,当然当季的碰到非常喜欢的也会买。
3、不会买用处不大的东西,不会因为贪便宜随便买东西。
4、不买化妆品。除了洗面奶和冬天会用的润肤露。
5、买菜的时候主要考虑孩子的喜好,特别的肉类,自己更喜欢的是好吃的素菜。
6、还是很喜欢钱,也喜欢赚钱,但不再羡慕身边的人赚了很多钱。
网友六:
是的。
本人70后,我们也曾年轻过,记得九十年代刚刚参加工作大街小巷穿梭的都是自行车,看着有少数人骑着摩托车,心里总有一种冲动,当时我月工资只有一千块,从牙缝里省钱,买了一辆金城100,其实我上下班骑自行车有十分钟就到了,年轻时就是想要,欲望一上来很难抗拒。
后来又BP机,七八百块,近一个月工资又没了,还有每个月三十多块钱的服务费。
紧接着又是手机,便宜的也两千多,月租五十,打个电话一分钟四毛,出门还有漫游费。
想想那时候配备的这些东西对自己没多大用,自己又不出差,说白了就是挣钱不多欲望挺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是感知到生活中用钱的地方太多了,或者是感觉到挣钱太难了,心中那种欲望没有了。
上班的时候看着小年轻的拿着六七千块钱的苹果手机,心里一点感觉没有,自己使用一千多的手机照样上5G网络,够用!
单位停车场上二三十万的车子基本上是年轻人的座驾(领导的除外),七八万,十几万的车子大部分是我们这些中年人开的。我的车就是12年七八万买的,保养得当,十年的车龄,照样想去哪儿去哪儿,没有换车的念头。
下班之后喝酒吹牛皮的大多是年轻人,我们这些中年人更多的是逛逛菜市场,捎点菜回家。
人到中年,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其他的欲望,充面子,装大头,虚荣的,中年人都已经放下了。
网友七:
中年人不是低欲望
而是欲望和能力不匹配,认命了
以美女为例:
你以为中年人不想美女?
只不过追求美女需要钱,需要时间,还要承担一定风险,所以想想算了吧……如此而已。
中年人的低欲望,是一种知命认命。
曾经的热血少年,终于在社会面前低下了头。
网友八:
中年人,应成长为社会的领导力量,但大部分中年人,却面临着边缘化。二十多岁放飞理想,三十多岁奋力拼搏,四十多岁略有小成,紧跟着,就是面临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过得恶,所有的投机取巧,所有的锋茫毕露,都开始收获相应结果。人到中年多坎坷,正是如此。再加上体力精力下降的实际,“上有老下有小”及被后辈人追赶超越的压力,若不知天命,生活将成为“狗日的中年”。多数人的生命历程,像极了孔子,十五有志于学,谁都刻骨铭心立过志愿,也都挑灯夜读勤奋学过;三十而立,成就大小而已,谁都有过沾沾自喜,也都有过些许自信;四十不惑,总结大大小小人生道理百十条,给后辈年轻人讲过人生感悟,虽不觉智慧,但觉有所感悟积累;五十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人就做不到了。孔子从五十三岁颠沛流离,周游列国,是因遭人排挤,实属无奈,十多年的流浪生活,起浮荣辱,被人评价为“如丧家之犬”,对照一下,是否有相似之处。差距不在人生际遇,而在于人生态度和智慧。孔子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这种修养令人敬佩,值得学习。不想过成“狗日的中年”和“狗似的老年”,向孔子学习如何提升人生境界,否则真就沦陷了!
网友九:
38岁,破产活回来,前三十多年争强好胜,一心要出人头地。受尽人间冷暖,卖车卖房还清债务,女友也远走它乡。
最大的欲望就是无债一身轻,不再考虑买房买车,不再追求人前显贵,不再攀龙附凤,不再为了业务做自己不想做的事,甚至对家庭的担当都弱了很多,不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逆天改命,一切顺其自然!
直到再次遇到了爱情!所有欲望都回来了,为了她。
最后她又走了,但也明白了,失去欲望,人生没了色彩,没了激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死亡比思考未来还要多,没有了欲望,也就没有了勇气,活着本身变成了活着的唯一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