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你作为驻村工作队员,有哪些感受?

2023年05月20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我的感受就是,一是有些乡管理人员安插线人,天天打听工作队的情况,听线人一面之词。二是村干部,天天推脱工作,恨不得把工作队人员安排成他们的秘书,他们天天跑,屁也不放一个,工作队的人一出去,就打报告。三是一个村支书要把工作队也管理了,工作想全压给工作队。四是村干部工作能力太差小学水平的人太多了,责任心不够强,都干了10几年了,村里还是老样子!乡村振兴路途艰难啊!

网友二:

作为曾经的驻村工作队员,可谓是五味杂陈。现在谈谈自己的感受。

养成了镇村干部依赖的习惯。乡村的工作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后都落到村里,一旦一件工作在村里落实不力的话,乡镇马上就要驻村工作队帮助落实,有的甚至还直接要求驻村工作队去做,无形之中驻村工作队就成为救火队了,背其了驻村的本意。长此以往,不仅驻村工作的主业没有做好,村两委成员的本领还大大退化了。

没有精力发展产业。乡村振兴头一项任务就是产业振兴,而在驻村工作时,一些杂七杂八的事情牵扯到驻村干部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和时间,诸如要应付多次大小不同的各种检查考核,要帮助催收耕地占用税、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等工作,除去这些时间,用于专心发展产业的时间有极其有限。

在单位被边缘化了。很多驻村工作人员都有感受,驻村后单位的评优评先、职级晋升都与你无缘,尽管有文件规定优先考虑驻村队员的各项待遇,真正落实的没有几个。这么搞下去,可能没有多少人去干驻村工作。

村主干思想保守不纯。在我看来,有很大一部分村书记,当上书记的目的不是为群众做点实事,而是利用书记这个位置为自己谋私利,有的是明目张胆的向驻村工作队要钱,还有的要自己做工程项目。遇到这些人,真的是比较脑火。他们不想,只有把集体经济发展好了,老百姓的日子才好过,村干部的日子也才好过。

网友三:

前几年我曾经驻村三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说实在的,最大的感觉就是累并快乐着。

首先是,单位驻村两不误,驻村不能不管本单位工作,尽管组织部基层办一再强调,驻村人员要脱离本单位工作,但是我们单位里人少,不让脱离,驻村人员干好驻村工作的同时,还得把单位里自己负责的工作干好,两边都不落下,两边兼顾,驻村三年,两头跑,有时候真的觉得很累。

第二是,工作压力较大的是上级检查和查岗,上级为了把驻村工作做好,几乎每天要求驻村工作队把每天所干工作拍成照片发的驻村群里,所以我们一到村里首先是拍照片,工作有无成效暂时不说,必须有照片,没有照片证明没有干工作;再一个就是随时查岗,而且是大半夜的查岗的居多,晚上10点钟让你站在村支部、村委会牌子跟前照像,然后发到群里,检查你是不是真正驻村;更有甚者,临时发出一个口令,让你写到纸上,拿着和村支部、村委会牌子合影,防止你拿出以前拍的照片应付糊弄。为此,白天里村里不忙,回原单位干会儿本职工作,晚上还得赶到村里,要不然查岗不在得受处分,真是觉得累啊!

第三是每天必须写日记,记清楚你入了几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必须的每天有内容;实际情况是,你不可能每天入户,贫困户也不可能每天在家里等着你走访,次数去多了人家也烦;怎么办,只能想法编,把一天的工作分成三天写。唉,上级安排工作必须的执行,而且是还得执行好!

在驻村三年当中,和贫困户见面多了,慢慢的打成一片,也成了朋友,我们工作队积极利用国家政策给贫困户办实事,比如给成人帮助找工作、给小孩帮助找学校、减免各种费用、让他们参加技能培训等等,贫困户也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脱了贫,看到这些我们很欣慰。三年的驻村生活我们虽然累,但是也很快乐;驻村生活将是我人生中比较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最大的感悟是累并快乐着。

网友四:

我驻村三年,回公司上班已经快两年了,回首那段岁月,有这么几点感受。

一是驻村工作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有的工作最后都会落到村里,而且目前基层工作氛围比较差,不知道什么原因,大家戾气太重,好好说话的人不多,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要学会调整情绪,其实最后也没啥,但过程相对比较痛苦,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自尊心,让咋干就咋干,千万不要和这些干部一般见识,太较真你会觉得一拳打在棉花上,徒增烦恼。

二是利用这个机会体验民生疾苦,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祖国大地上还是有一批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把上面的政策资金,完完整整落实到农户家里,让他们得到实惠,很多时候还是挺有成就感的,那几年多多少少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肉眼可见一些村民脱贫,一些致富带头人不断成长,甚至村里的干部也成熟了不少。

三是驻村也是带队伍,村里面有很多支队伍,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给他们安排工作,调整他们的情绪,也是一门学问,驻村回来以后自己的抗打击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在我眼里没有干不成事情的人。

最后我要说,这是一段宝贵的人生经历,和其他经历一样,酸甜苦辣都有。

网友五:

驻村一年了,驻村感受有喜有忧。

本人53岁,主任科员,在单位基本上也算老同志了,也没有分管什么业务。去年,驻村轮换,没人愿意去。单位领导征求我意见,我立即就答应了,为的是去村上可以享受自由。一年来经历了驻村的苦辣酸甜,也看透了人间百态。

驻村最大的好处是时间自由,没有检查督导任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开展工作,不用再考虑签到什么的,甚至有时候可以偷懒几天不去村上。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不被重视,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驻村人员就是在原单位无所事事,混不开的人,或者说基本不是什么重要岗位的人。乡镇干部可以对你吆来喝去,村干部也可以对你呼来唤去,群众们对你可以视而不见,原单位同志们慢慢的就会淡忘了你。那种失落感只有驻过村的才可能体会到。

另外一点就是各种检查督导和查岗,有时候一天要迎接几起检查督导,督导人员颐指气使的模样就会让人对驻村心灰意冷。更有甚者,半夜三更视频查岗,还要看牙膏看锅碗瓢盆有没有生活痕迹,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总是令人窝火。

前几天已经向单位领导汇报过了,争取早日结束驻村工作,真的不想再驻村啦。

网友六:

驻村五年多,说说感受吧。

被派驻村那种感觉就像流放。单位选人的时候,领导一阵忽悠和各种承诺,基本没兑现过。被派下乡了,就没单位和领导啥事了。可能半年或者一年就过来拍个照片,五分钟不到,走人。

组织部,纪检和乡镇是怎么管理的呢,就像盯特务、罪犯一样,心情好就卡在下班时间点过来查岗点名,甚至晚上十点视频加钉钉查岗,更过分的还有一次早上六点半查岗,看看被窝是否有热气请个事假病假程序:镇书记先同意签名,回单位找局长签名,再把假条带回镇乡村振兴办报备,然后上传钉钉等组织部分管领导签名同意才完成。请公休,想都别想,一般不批。请假了还必须每天钉钉一次。

工作呢,除了开镇常委会不参加,基本平均一个星期两次会。啥工作都是乡村振兴工作队负责牵头的,上至火箭发射安保任务,下至被安排轮流在坡地草地盯着牛猪羊有没有随地大小便

不过收获和开心的事还是有的,跟村民和两委干部相处的都非常好,都很理解和支持工作,平时晚上没事就到他们家喝酒聊天,沟通感情。

网友七:

驻村了两年,总的感受,比在原单位工作轻松。

我原在的单位,平时工作较忙,节假日人家放假,我们值班。18年底,单位对驻村工作队员进行轮换,我报名了。在科室还算是业务骨干,单位领导虽有点不舍,还是尊重我的决定。正式到村里工作时,单位副局长送到乡里,乡领导也搞个简单欢迎会。一看,书记乡长都是熟人,年纪比我小。好吧,从此以后,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

本身我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和群众打交道,所以驻村工作,于我来说,换个地方继续群众工作而已。不用多久,就和村里居民混熟的,工作开展得也不错。

贫困户走访,住房,饮水问题,辍学生问题,产业发展,务工就业指导等等,都做得还不错。2019年、2020年上半年,工作还好,原单位没有的节假日,在村里一日不少,春节也得以在家陪父母七天。19年甚至还得请几次公休,(每次只给五天),加上周末,前前后后休了二十七天,这是我工作三十年来没有过的。2020年下半年,全国验收阶段,这阵的周末有点少了,经常性的加班,直到年底顺利验收。

在村里,我们是除了周末外,全部住村。驻村工作,本身没什么比较困难之处,只要和群众搞好关系,什么都好说。除了工作外,生活上的困难稍微多点。还好单位配了冰箱什么的,每一次回去过周末,回来是买够五天的食品。比起在县城的生活,自然是苦了一点。除了吃饭外,晚上,村里的夜生活没有什么,实在是无聊,喝点小酒占据夜间大部分时间。

2020年底,扶贫工作顺利验收,村里的工作重心变成乡村振兴工作。原单位要求我回去了,加上自已也超过五十岁了,原则上要轮换。又回到了工作三十年的原单位,回来差不多两年,工作比村里要忙,今年以来,周末和节假日消失得无影无踪。这时候,有点后悔了自已回来的决定。

网友八:

本人驻村已经是十一个月了,任工作队队长,下来驻村的时候原因就是单跟单位领导不对付,驻村以来失眠严重每天都是2点以后睡觉,每天都是记各种数据,准备各类汇报材料,没完没了的调度,没完没了的会议,整天神经高度紧张,留给自己的空余时间不多。

上级检查找问问是哪个单位下派的,要是自治区、地区下派的工作队全部优秀,要是县级工作队横挑鼻子竖挑脸,每天都是如履薄冰。

网友九:

作为驻村一年的工作队员,我的感受很多,首先是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坐班车从城里出发,需要三个多小时,而且一半是山路,把人颠簸的五脏六腑都要出来,特难受。第二就是生活条件差,吃的是大桶油,经常拉肚子,农村做饭的水平不高,将就着吃吧,就当减肥。第三管理严格,每天早晚两次准时签到,随时抽查通报,天天写驻村日志,月月写总结、汇报,事情很多。第四就是驻村一年,总觉得实事干的少,虚事干的多,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第五,驻村一年,回原单位你还是你,而且调动到更差的岗位。吃了一年苦,唯一获得的就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

网友十:

我军人出身,工龄38年,年龄56岁,还是一名三级主任科员(不是第一书记),谈谈我的驻村感受: 一、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寂寞。我驻村伊始大家吃饭困难,其他人不会做,一日三餐我一个人做(少则五六人多则十数人),坚持了三个月,随着冬季到来,厨房滴水成冰,寒冷异常,无人问津关心,加上极少有人帮厨,也已心灰意冷,随宣布各自解决。 二、工作也不复杂(除了电脑操作有点困难),按照规范和要求做就行,反正吃住在村,时间绰绰有余。 三、所在村委会修建在山包(尖)上(村民多住在山腰或山底避风处),风格外大,吹的村委会院内旗杆或国旗响个不停,还有大铁门和健身器材刺耳的碰撞声,卧室门窗哐当作响,好似有人用脚不停踹,还有人为制造的喧嚣声……刚开始还行,几个月过去,白天头昏脑胀,晚上心悸异常,还无食欲。 四、驻村队员和村委成员(包括乡干)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我个人认为年龄结构不合理,很难融到一起,加上驻村经费不透明,我都不知道那二万五千元经费到底是怎么领取的,怎么支出的,报账发票全是办公用品。 五、驻村一年后,毕竟年龄不饶人,吃不好,睡不好,免疫力下降,腿脚抽筋,感冒频繁,牙龈咽喉肿痛,肺部感染,血脂血压升高,精神萎靡…… 总之,驻村有困难,但也有施展才华的天地,和朴实勤劳的乡亲们相处也倍感亲切,其乐融融,唯建议上级部门合理搭配驻村工作人员(比如老中青结合),选派第一书记要慎重考虑,尽量考虑有农村工作经验,德高望重或德才兼备,能吃苦耐劳,顾全大局的。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