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驿站怎么申请开店,菜鸟驿站年收入怎样
我把菜鸟驿站一年收入级别划分为三个等级,年收入从10万一50万不等。
第一级:10万—20万
第二级:20万—30万
第三级:30万—50万
很多人看到我写出年收入50万会觉得我在吹牛,一个小破驿站一年能挣50万?万万不敢相信。
确实隔行如隔山,没有入行前我也觉得菜鸟驿站一年收几个快递能赚多少钱?无非是一个月万把块钱不得了,老板看起来还牛气的很。
我曾经也面对过这些质疑,有人很轻蔑的问你们这个菜鸟驿站能赚钱吗?还有人问你们菜鸟驿站一个月有没有三千块?更有人问你在菜鸟驿站上班,老板给不给你们交社保?可以说这些人对菜鸟驿站一无所知。
菜鸟驿站1.0时代
菜鸟驿站成立于2013年,由阿里巴巴牵头,联合几大快递公司,其目的是为客户提供代收服务,解决快递派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可以说菜鸟驿站是含着金钥匙诞生的,阿里和所有大的快递公司共同加持让其迅速在全国铺设开。
2013年—2016年这段时间,在我看来是菜鸟驿站1.0版本,这期间的菜鸟驿站简单来说就是脏乱差。
这段时期的菜鸟驿站大部分是各个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兼着开设,选址通常也是位置不好的破旧小屋,简单装修,摆上几个货架。
菜鸟驿站老板本身就是快递员,学历都不高,态度也不好,还有很多干脆开一个店,让自己父母帮忙看店,老人家年纪大了凡事慢半拍,吵架也是常有的事。
1.0时代的菜鸟驿站,业务是单纯的收寄快递,从业人员通常是快递员或者年龄偏大的家属,特点就是学历低,服务意识差,专业性不强。
菜鸟驿站2.0时代
2017年至今是菜鸟驿站的2.0时代,2017年开始一些各行各业的年轻人开始入局菜鸟驿站,成为新时代的菜鸟驿站老板。
这些老板都没有从事过快递行业,基本可以说是快递小白,正是这些小白对这个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
快递+水果零食,快递+社区团购,快递+便利店,在他们眼里快递只是引流工具,不再单纯依靠快递获得利润。
菜鸟驿站也获得了重新赋能,从代收代寄过渡到便民服务点。新加入业态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在以人为本、流量变现的前提下,菜鸟驿站整体服务质量提升了一大截。
菜鸟驿站收入构成
菜鸟驿站几乎没有亏钱的,原因就是快递现在是硬性需求,只要有快递就有收入,房租5000以下如果亏钱,可能是真的不适合做菜鸟驿站。
菜鸟驿站的收入构成比较简单,不同的驿站有不同的收入构成比例。
第一级:年利润10万到20万的驿站,利润构成比较简单,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快递代收代寄的1.0时代,商业部分做的比较差。
其实10万到20万是一个坎,当然还有10万以下的,10万以下的店如果是在一线城市或者省会城市,基本可以断定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单纯靠快递收入,商业没有做或者做不起来。第二种小区里面有其他驿站竞争,快递被分割了,商业有做,但是做的很差。
省会以上城市,假设小区快递全收,单纯依靠快递的利润依然可以达到10万以上。
第二级:年利润20万—30万,这种已经是高端玩家,有些爱抬杠的会说30万就是高端玩家了吗?
没错,年利润30万放到哪个城市都算是高收入人群了。
这种店通常小区里的快递全部吃下了,或者至少吃下了大半,快递收入和商业收入比例可以做到55开。老板对快递又爱又恨,没有快递怕没人流,有快递嫌快递多耽误卖东西。
收件多、寄件多、水果零食齐全卖的快,社区团购一天有六七框货,水果零食满58就给你送货上门,驿站功能齐全,只要你能想得到的,老板都能帮你买的到,忙忙忙,是他们最大的特点。
第三级:年利润30万—50万,妥妥的大神玩家,三个人的小店一年做50万纯利润绝对是大神玩家。
快递对他们来说可有可无,小区里快递吃下百分之三十就心满意足了。空的时间都在群里面卖货,什么货都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重点是什么都卖的掉。
天生表演性人格,感觉整个小区的人都在他们家买东西。
做生意真的是一门玄学,同样的东西,有人可以卖的掉,有人却卖不掉,有人能几百个,有人却只能卖几个,商业部分的利润强求不来。
菜鸟驿站准入标准
菜鸟驿站的准入标准相比前两年已经提高了不少,现在要转入一个成熟的菜鸟驿站,最少都要十几万,这种还是盈利能力比较差的驿站。
盈利能力好的驿站转让费需要二三十万,而前几年,小几万块钱就能入手一家菜鸟驿站。当然新开一家菜鸟驿站成本相对较低,七八万块钱就可以开起来。
除了水涨船高的费用,菜鸟驿站对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今年菜鸟驿站官方就推出了驿站送货上门服务。
因此入局菜鸟驿站之前,应该首先审视自己是否能胜任一年到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还要送货上门这份工作。
菜鸟驿站的发展趋势
电商物流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在接下来十几年都会长足发展,特别是这次疫情以后,网购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年轻化和老龄化在网购同时出现了,很多六七十岁的大爷大妈也爱上了网购,00后甚至10后已经在尝试网购。末端快递一定会越来越多,这是一片巨大的蓝海。
蛋糕很大,分食蛋糕的人也很多。除了菜鸟驿站,市面上还有诸如妈妈驿站、百世邻里、兔喜超市等同类产品竞争。
不过菜鸟驿站相对于其他产品有天热的优势,首先菜鸟驿站有阿里做背书,快递暂存会更安全可靠。其次淘宝天猫的退货类寄件服务会自然流入菜鸟驿站系统。
菜鸟驿站的劣势
菜鸟驿站设立的初衷是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菜鸟驿站的代收服务和邮管局规定的按用户收货地址投递是相违背的。
这会造成一种现象,代收点站在了用户的对立面。用户觉得代收点侵害了自己送货上门的权益,代收点觉得自己不收费任劳任怨简直就是活雷锋。
这是无法调和的矛盾,这种矛盾中,菜鸟驿站永远处于劣势,于是网上几乎都是对菜鸟驿站的漫骂声。很难理解为何没有人肯定菜鸟驿站的价值,想想又很好理解。
总结:菜鸟驿站会一直存在,并会成为主流的快递代收方式,如果想入局,首先要收起自己的脾气,说到底它是个服务行业。
它不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做的好也能养家糊口,努努力做到第二级:20万一30万并非难事。
网友二:
我们社区有一个快递点,现在年收入50多万。这个快递点包揽了平常所用的快递。这个快递点的成功可以说是结合了天时地利,由于是在农村地区限制比较多,快递行业在农村地区也并不是很发达,因此我们整个乡十几万人都是在这里取寄快递的。
原来领快递的地方就是一个小屋子,我记得我第一次领快递的时候他们的快递点还没有搬迁,只是一个一间宽的门面房,分为上下两层。下面的一层是快递的货架,上面一层是老板的住处。那时候就看他们守着这么小的一个摊子感觉肯定不会挣啥钱,一个快递能赚几毛钱。再加上当时的网络不发达,在网上购物的人并不多,可谁也不曾想到网络普及的会如此速度,网络购物在农村地区也掀起了一阵热潮,自此农村的快递业算是大火。
现在去领快递的时候屋内的环境完全换了,这个老板又盘下了小区的几间门面房,屋子里面非常宽阔,并且领取快递也变成了自主寻找,变化非常的大。现在这个老板的生意做的是非常的红火,那么老板的收入是怎么来的呢?怎么一年能赚50多万呢?
一.快递的寄存费用
成立快递点相当于可以暂时的帮一定范围内的人收取快递。这个老板的快递点所对应的客服范围则是我们整个乡。
一个乡有十几万人,当然不可能每个人都会网购。我们把一些大爷大妈给去除,再把一些小孩子去除,一个乡大概还有几万人左右。可就是这几万人给快递老板带来的收益却是非常丰厚的。
一个快递的基础费用也就是6毛到8毛左右,曾粗略的做过一个估计,这个老板一天能收的基础费用高达1500元左右。这个收入放在农村地区是非常恐怖的,足以让人眼红。
除了领快递外帮别人寄快递也是非常赚钱的。寄快递是按照地区和重量来进行收费的,但这其中的玄机却是非常大的。老板肯定不傻,每次有人去寄快递老板都是非常热心的帮别人填写地址,电话号码等,老板可能是真的热心,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寄快递老板能得到更多的报酬。
现在寄一件快递就得十几元,这还是按最便宜的来算。快递点的老板如果从中抽取30个点,那也将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收益。
二.不同快递的补贴收益
我们社区的快递点收取的快递种类非常的多,包括了常用的圆通,申通,百世,韵达等等,基本上日常生活中能用到的快递他这里都有。
当然快递之间也是有竞争的,为了能带来更多的用户最好的办法就是增添快递点的数目。如何才能增添快递点的数目?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钱。
我们乡就这一个快递点,因此几大快递的补贴收益全都算老板一个人的,如此算下来定然是一笔非常丰厚的收益。
三.收取的加盟费
一个快递点服务一个乡的快递放到之前确实可以,但现在是网络化时代,连几岁的孩子都能在网上购物,可以说网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东西。东西太多这个快递点消化不动,而别人又对这个行业眼红,因此便又出现了加盟一说。
20年冬天在街道路口又开了一个快递点,这个快递点算是社区老快递点的一个分店吧。现在我们整个乡可以分成三份,老快递点吃两份收益,这个新快递点吃一份。虽然只吃一份,但其中的利益却是非常大的。
但别光看着眼红,真正加盟起来却是很难受的。加盟店的新老板平时提取快递都是在老快递点拿的,做事干啥完全要看老快递点老板的脸色。除此之外加盟费也是非常贵的,听说新快递点的老板为了加盟这个老快递点花了16万,这放在农村地区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快递点虽然说赚钱,但是干这个却也是非常受罪的。开始去取快递的时候快递点就老板一个人,来个人报号码老板就赶忙去帮别人找,那是一点也不敢怠慢。老板住的是一间宽的房子,整天与大大小小的纸盒子为伍,不是在找快递就是在找去找快递的路上,整天忙的连饭都吃不上,一年的休息日更是没有几天。
现在老板的快递点做的大了,很多事情并不用自己来做,他专门雇了人来分捡快递,领快递的时候也不用老板再跑着一个一个的去找了,人到了直接自己去找快递然后在机器上扫一下就可以了,方便的太多了。
结语:
干快递这一行业确实能赚到钱,但钱也绝对不是好赚的。想要赚更多的钱就要试着去吃更多的苦,去探索别人不敢探索的路,把眼光放的长远,或许属于你的那条光明大道就在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