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周围有哪些年龄大了才成功的例子
与大家分享我朋友成功的真实经历,朋友的个人信息不便透露,他姓刘,以下称为刘朋友,刘朋友的成功全释了什么是大器晚成。
刘朋友读书不多,初中毕业,由于家处农村,各种条件都不好,兄弟姐妹几个,父母亲负担较大,自己成绩也不怎么好,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一去就是十多年,在外结婚生小孩,且积累了大概有三四万块钱,认为这样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于是就回到家在县城里经营了一个服装店,我经常到他的店去买衣服,渐渐熟悉了,无话不谈,他生意也不错,过着一种基本生活无忧的状态,但对今后的生活总有些忧虑,便不断的进行各种尝试,买过电器,赶过溜溜场,收莱子,收包谷子等,始终没有太大的改变,就这样不好不坏的过着生活。
机会都是等待有准备的人,在他四十多岁时机会来了,县城为了扩容,政府支持县城的房地产产业,他看准机会,把这些年的积蓄并向银行贷款全部投入房地产,经过四五年的打拼,最后成功逆袭,期间也经过许多困难,资金紧张,销售瓶颈,半夜还在工地,经常敖夜,头发花百早已秃头,现在有亿万资产,自已主动退休,过看悠然自得的生活。
网友二:
随着《我是余欢水》这部剧的热播也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郭京飞这个名字。很多网友表示郭京飞终于火了,他靠着《都挺好》里的让人恨的牙痒痒的“苏明成”一角顺利得让观众记住了“欠揍”得他,又凭着《我是余欢水》里让大家都同情的社畜余欢水一角成功圈粉观众。
其实仔细了解郭京飞你会发现他其实早就火了,而不是像网友观众们感叹的那样“大器晚成”。只是现下这个“颜值即流量”,“流量即名气”的娱乐圈“小鲜肉”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接一茬的往外出,让人目不暇接,郭京飞这样的“大龄”实力派的演员就很容易被忽虑了。
郭京飞1979年出生于北京,2000年考进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虽然大学期间文化课成绩平平,但是演技却很受认可,所以毕业后虽然因为文化课再次拖后腿,没考上话剧中心。但他却凭着话剧团领导一句“郭京飞这样的苗子不要,还能要谁?”成功的“走后门”进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成了一名专业演员。
进入话剧中心很多人都是从跑龙套道具开始演起,然后慢慢的才有一个角色可以演。可郭京飞这个“走后门”的就不一样了,他一进去就开始当男主角,而且演的基本全是男主角的戏。
所以郭京飞在那时可以说是他们学校很多人的偶像,这一点袁弘在节目上是有说过的。
当然郭京飞也没让那个给他“开后门”的话剧中心老师失望,他确实很努力,努力的想演好每一个角色,曾经因为研究剧本角色,研究到最后爬上了18层高的天台想自杀,因为参透了角色弄懂了剧本,却突然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了,要不是被天台上的大风给吹醒了可能还真的“纵身一跃”了呢。就是这样一个认真努力的郭京飞后来在话剧界不仅创下了1.6亿的话剧票房神话,还拿下了佐临话剧艺术奖最佳新人、最佳男主角和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这些在话剧界比较有分量的奖项,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话剧王子”。
可能是在话剧舞台上积累下的经验,在后来拍剧的时候他很会用眼神演戏,但是又没有在舞台剧里的那些夸张的大动作,他在表情和情绪的控制上拿捏的一直都很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嫌过,少一分则嫌淡,台词功底更是非一般的演员可以比拟。
就拿最近热播的《我是余欢水》来说,郭京飞的演技简直是开启了一个“新次元”,一直停留在他是宝妈男段子手“苏明成”的搞笑风里还没出,没想到在这部剧里把一个生活工作处处都是个受欺负打压的小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那种一开始为了“活下去”的各种忍耐,各种放下自尊的屈服可不就是生活中的我们嘛。到后来误诊为癌症后觉得自己命不久矣的“破罐子破摔”。
而剧中的经典镜头“三连摔”,真的是实实在在的摔在地上,脸落地那一刻让观众都情不自禁的摸摸自己的脸,觉着疼,就他这一个摔倒的动作其实能甩现在小鲜肉几条街的演技。
郭京飞在剧里好像一直很擅长刻画人物性格不论是生活中的小人物还是大反派,《失恋33天》里道貌岸然的劈腿男,《约会专家》里瞎贫撩妹的花心男,还是《琅琊榜2风起长林》里腹黑邪魅外的国师。虽然有些角色让人恨的牙痒痒,可又能让你很迷他。
更是有网友感叹说“郭京飞演技滤镜特别厚,厚到可以看不见他脸上的坑。” (其实他一笑起来眼角的褶子配上小虎牙总是莫名
给人一种大男孩的感觉,坑啥的也不是那么夸张啦,他和雷佳音许光洁还自称老TFBOYS)
私底下的郭京飞又是个幽默感很强情商很高的人,这从他和雷佳音经常互相调侃就可以看得出来。之前在《都挺好》热播时,因为苏明成这个角色实在是太遭恨了,所以不少入戏太深的网友跑去他微博底下开骂,而他自己却做起粉头子带头说要“打倒苏明成”。这样反而让那些入戏太深的网友一下子清醒了,知道剧里的苏明成可恨,可剧外演苏明成的郭京飞却是搞笑的。
毕竟之前就有不少明星因为演的角色遭人恨,而后被入戏的网友们骂到关闭微博评论。
除此之外郭京飞在这个到处立“人设”的娱乐圈里也是少有的几个比较真实的人。
郭京飞早前在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梦想当一个二线演员就可以了,家庭才是最重要。他也说过之所以会从话剧的舞台走到大小影屏上,是因为他发现话剧虽然很好,但是却不能养家糊口。生活不光是“远方和诗”还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演话剧养活不了家。他也不会去介意角色的大小,也坦言为了生活也不一定要演好剧本。这一点就比那些一遍嘴里喊着只演好剧本,好人物,不在乎戏份不在乎片酬之类的,一边因为钱去一部接着一部的拍烂剧的演员,要实在的很多。
其实不少有演技的实力派不知不觉中在“人设”中就迷失了自己,忘了初衷。就比如周一围就被自己困住了“演技好”这个人设里,以前演技什么的确实都还不错,可这几年的演技真的是越来越油,表演的痕迹也越来越重,拼命地用各种肢体动作和夸张的表情去诠释角色。可这样一个越走越低的人,一边却公开吐槽妻子朱丹演技不行拍烂片,一边自己却也顶着让人尴尬的演技拍着烂片。
翟天临也是一个被“人设”所累的典型,好不容易靠演技火了,就把初心给丢远了,结果人设倒塌的瞬间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毕竟观众又不是傻子当你又当又立,人设崩塌,演技越来越油腻时,也就是观众离开你之时。
我想这也是郭京飞越来越被更多人喜欢的原因,作为一个演员你不但要有专业方面的素养,也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初衷。而做人方面的品质更是不可或缺的,成才先成人,德艺双馨,德字在前,而后才是艺
网友三:
40岁那年,我接受了省级电视台的采访,一时间在当地小有名气,算不算大器晚成?
那天收到电视台的采访通知,马上装逼指数五颗星,我完全把自己按照大器晚成的标准来对待的,一大早起来,在镜子前端详了半天,哇,我终于发现,除了脸长点,皮肤黑点,头发少点,鼻子大点,嘴歪点,其实颜值还是蛮可以的嘛。
那天,我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真理,忘乎所以就是成名的第一种感脚。接下来,我招朋唤友低调的告诉全世界,有人要采访我啦,俺要出名啦。你们按照悼词的标准,可以恶狠狠的夸我,往死了夸!后来大家就无语了,回顾40年来,才发现自己像一张白纸,嗖一下就到了40岁,除了还房贷居然干干净净的没有留下什么丰功伟绩值得讴歌的痕迹。苍天啊额的神,我这40多年是怎么活过来的?!!
好在电视台的记者很敬业,一遍遍的引导我想想悲惨的事情,想想创作上的辛苦,想想被别人非议的难怅等等,于是我按照影帝的线路回顾了一遍自己的人生,十分矜持的写了一篇《别搭理我,在成名的路上让我堕落一会》,接下来,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一天一夜收到一千多条骂我的短信。有夸我在不要脸的路上又有了新跨越,有赞美我脸皮比毛驴皮还厚,质感真好。还有的非常的辛苦的把我小时候偷过邻居的干羊肉的劣迹也挖了出来。。。。。。我终于又发现成名的第二种感觉:招人骂!
看着看着,那种酸爽从脚后跟上窜了出来,直达脑门,突然我就不会说人话啦:我刚刚从香港归来,看到家乡人民这样赞美我,我好好感动吆。真真体会到了,名难成!屎难吃!用我老婆醍醐灌顶的话来描述:快表散德了,下个月的贷款还没指向呢!!
体验一把成名之路,莫名的让我对那些在成名路上千辛万苦的人们多少有些感触,致敬成名的你们,你的实力值得拥有,致歉那些陨落的星星,洁身自好方可长久。
成名不是天生的,装逼是要付出代价的!现在我是真正懂得了光鲜灿烂的范冰冰感叹道:你只看到了我得到多少赞誉,你怎么能理解我付出了多少辛苦。我亲眼目睹了穿着比基尼的车模,在寒风中冻成瓷瘤子还坚持露出8颗牙齿的壮举。名难成,屎难吃,这肯定是无数名人成功之后的首选感叹!
人们津津乐道的浪子王杰,人前风光的背后是一路的辛酸:14岁就到茶楼去做伙计。15岁起做特技演员,为了混饭吃,人不敢做的危险动作他都敢做,至今王杰现在身上的伤疤一共缝合了不下五六百针,骨头至少断过十几次。
大导演李安在成名之前,大约有十年的时间完全靠太太打工来养活全家,甚至一度李安准备彻底放弃电影做推销,他太太说“他不拍片像个死人,我不需要一个死人丈夫!”这个世界不缺少推销保险的,万一你拍电影火了呢?李安就是凭着太太这句万一支撑着挺了过来,李安后来感叹道:幸好最终红了 。
30年前,成龙还是一个小龙套。他的干爹罗维费尽心思想让他成名,当时古龙的武侠片最火,谁拍谁赚,谁演谁红,他就找古龙买下版权,想让成龙演男主角。
罗维当年是大导演,古龙自然乐意卖版权,但与成龙一见面,这位武侠名家就十分不悦,因为他觉得成龙大鼻子,长得又不帅。之后一起喝酒,古龙醉意上涌,终于忍不住:“我小说的男主角是给狄龙、尔东升拍的。”成龙被古龙如此看扁,借故去洗手间大哭一场,出来后又满脸笑容。后来成龙感叹道:成名之路非常辛苦,珍惜拥有的一切。我又发现了成名的第三种感脚:光鲜的眼前,都有一个苦逼成狗的曾经。
可是话说过来,即使名成了,屎还是难吃。不懂得洁身自好,不懂得得到多少就会失去多少的道理,成名还是一种负累!看官,请看下面案例:陷入桃色门的黄海波和文章们,卷入吸毒风波尹相杰、毛宁们,一失足成千古恨。十年成名路,一朝成烂人。
要想成为一个“名人”,没有经过日积月累的千锤百炼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而要变成“人名”只需要一念之间,名人要想名利双收,就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捧你是玻璃杯子,不捧你就是一堆玻璃渣子。混迹于业界的根本是专业,长足发展于业界的根本是做人。王迅 一个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喜剧演员居然在一档真人秀上火了起来。也迅速在一周之内臭了起来。婚内出轨被扒迅速从憨厚男又变回了负心汉,粉丝分分钟就掉头走。哇,我又发现成名的第四种感脚:捧你是玻璃杯子,不捧你就是玻璃渣子!洁身自好!
名人真不是普通人。又想名利双收,又想无人监管,一出事就说自己是普通人一个,门都没有,既想当婊子又要立牌坊,在名人这里没有市场。不是有句话说得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吗?
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公平的,你得到多少,就会失去多少。没有几把牙刷子,就别再成名的路上散德了。现在,我由衷的佩服,那些大明星们无论是在叫骂声中,还是在赞美声中都能泰然处之的露出八颗牙齿,这就是道行!套用那句至理名言:骂我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名难成,屎难吃,翻译成不说人话:成名不易,且行且珍惜。
我就知难而退吧,在还贷款的路上做个装x的美男子,帅帅的说几句风凉话而已。哥很低调,晕镜头。
哥就做三件事:做梦,做白日梦,做贷款还清的白日梦!
网友四:
姜子牙70岁挂帅;刘邦54岁称帝;吴承恩72岁完成《西游记》;任正非43岁才成立华为;易中天58岁才进入《百家讲坛》;达尔文50发表《物种起源》,大器晚成的案例比比皆是。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
在我看来,大器晚成不意味着最后能有多大成就,多少贡献,多高的地位,而是在于,敢于挑战自己,敢于证明自己。
妈妈今年60多岁,这个年纪的老太太无非是看看孙子,跳跳广场舞,处于享受生活的状态,可妈妈却不服老。
妈妈中专文凭,十年的民办教师,有文化有修养也造就了妈妈要强的性格。
妈妈下岗后摆过摊,开过店,开过工厂,虽然一次一次失败但仍不言放弃,遇到新鲜事物总爱学习研究,什么股票基金理财投资,样样学的有模有样,快手抖音短视频也颇有建树。
最让我佩服的是妈妈在60岁的时候学起了驾照。周围的人都抱着看笑话的心态,爸爸也时不时的泼冷水,只有我坚信妈妈一定可以。
科目一时,妈妈每天干的最多的就是刷着app上的题库,全部答对时开心的像个孩子,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妈妈满分通过,进入科目二的学习当中。
科目二时,由于妈妈年龄大又是初次上车,好多要领教练讲完,妈妈一上车紧张的要命,全都忘了,60岁的妈妈在那么多年轻学员鄙夷的眼光下被30多岁的教练训斥,但妈妈没有退缩。回家在门前的空地上,依着训练场地的样子画了几条线,骑着三轮电动车开始练习倒车入库,侧方位停车。
看到妈妈那股认真的劲,我打心里佩服妈妈,后来妈妈科二一把过,着实惊呆了教练和其他学员,可他们不知道妈妈背地里下的苦功。
科三的时候,教练也不敢再小瞧妈妈了,开始着重培养妈妈,妈妈越来越熟练后,让妈妈当小队长,甚至指导新来的学员,果然妈妈不负众望,科三也顺利通过,科目四就更不用多说,不久,妈妈便如愿拿到了驾照。
妈妈拿着驾照想爸爸炫耀,爸爸也终于承认了妈妈的实力。开车小车走在路上,遇到迎面而来的熟人,妈妈会落下车窗,打招呼,为得就是告诉那些看笑话的人,我拿到驾驶证了,我会开车了。
说实话,我打心眼里佩服妈妈,回想我考驾照时,补考好几次,教练训斥几句就想到退缩放弃。比起妈妈,我羞愧不如,同样妈妈的经历也告诉,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大器晚成的典范当数妈妈所属。
网友五:
怎么说呢?极其有天赋的出生在终点的人,有,但是不多!非常笨的1+1都要教很长世界的也有,但是也不多。
绝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线都在同一个刻度上下浮动。逆袭的人生也没有那么容易,所有的大器晚成都是厚积薄发,所有的开挂人生都是日复一日的汗水积累而成。
拿朋友的例子吧,她是职高生,现在在某所211读研。
大家对职高生的印象应该都是谈恋爱,无所事事,问题少女……但是她高三是非常努力,于是在对口升学考试中考上一所二本二流院校。
考上大学之后她觉得自己已经很优秀了,功成名就了。于是大一的时候根本没有学习,整天吃喝玩乐,大一的时候六门考试课,她挂了五科。
她又开始奋斗了,每天别人都在睡觉的时候她在学习,别人都在刷抖音的时候她在听英语听力。
于是考研的时候她顺利上岸。进了某所211大学读研。从职高生到211院校,她的人生已经算是逆袭了。
很多东西都是你努力都可以得到的。我很喜欢奇葩说里蔡康永说的一句话,哈佛算什么,除了感情,除了那个人之外的一切,努力都能得到,一万小时理论都可以用得到,都可以成功。
所以哪有什么开挂的人生,你只看到了别人站在一万个台阶的风光无限,哪看得到他身后的万丈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