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小摊贩的收入是不是都很高

2023年05月27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四两变千金”我就是摆摊人,让我来告诉你们摆摊收入有多大。

1,我去海吉星进的菠萝蜜,3.5一斤进的货,我买了四个,好像是四百多块钱,我拿到郊区的景区去卖,卖9.5一斤,我就带了桌子跟削皮的刀,从早上10点卖到下午3点,减去成本,纯利润700多块钱。

2,菠萝进货一块钱一斤,我拿去卖两块钱一片,一个菠萝就是4块钱,一副手套跟一把削皮刀搞定,没有摊租,一个菠萝能挣3块钱左右,你们说利润大不大?

3,我朋友公园门口摆摊玩具的,泡泡水她在网上拿的6毛钱一个,卖5块钱,我记得她有一个玩具利润特别大,3块钱进的货,卖25块钱,你们能想象得到利润是多大吗?她不用摊租,城管一来就跑,晚上她就去小区里面卖,有时候还卖到30块钱一个,假如是周末,周末人又多嘛,周末真的数钱数到手抽筋。

4,另外一个朋友在景区门口卖气球的,就是带根绳子的那种,他拿货几毛钱一个,卖10块钱一个,小孩都喜欢玩那种气球,家长觉得一个气球才10块钱,肯定也很乐意买嘛,我朋友去卖气球的时候就是玩手机哦,人家一过来就说要买这个买那个,都不用推销的,我觉得这个最好做了。

5,我认识一位租摊位的人,她摊位600块钱一个月,她是卖牛杂的,牛杂的成本应该也不是很高,卖的牛杂2.5一串,青菜就1.5一串,一碗牛杂下来要20多30块钱,我觉得30块钱应该有17.18块的利润,反正她靠卖牛杂买房了。

其实摆摊真的很挣钱,只要你会找对门路,反正比上班拿死工资强多了,打工是不可能的,这辈子是不可能打工的,自己摆摊好歹还有人叫声老板。

网友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摆摊不到一年时间买房买车!大概是13年4月份的样子,广州增城新塘镇,为什么我会记得那么清楚呢,因为清明放假前还跟他吃了个饭,当时在聊想摆摊不知道做什么产品,也聊到茶饮这个项目,当时奶茶就很多人做,他就想做个跟别人不一样的,等我回家做完清明回来,他已经开始干了,他就是骑个小三轮卖鲜榨柠檬汁,当时奶茶摆摊都是五六块的价格,他就卖10块大杯,小杯8块,一天可以卖四到五百杯,跟女朋友从上午11点一直忙到凌晨2点下班,当时生意是真的火爆,很多人跟他学给学费他都不肯教,不到半年时间,街上就慢慢有人做了,然后竞争大了,他就盘下当时新塘最旺商业街的一个铺面,大概80方左右还自己搭了阁楼,当时保守估计转手费就20万,开店之后马上首付了一套130方的房子,宝马三系开起,开店因为之前客户的积累,生意也是非常火爆,请了7个工人,不过第二年就到处开满这种店了,所以他也盘掉转行去了,所以真的不要看不起小摊贩,做得好选对产品年入百万不是梦!

网友三:

就说一个摆饭摊的吧:

那是个蔬菜大批发市场,在市场里有一个摆饭摊的,两口子是河南人,两人两辆大平板摩托三轮,每天夜里3点就到市场支起摊子,1小时候就开始卖饭,两口大锅,一锅黄焖鸡,一锅大骨头,黄焖鸡有百分之八十是鸡架百分之二十是肉鸡混合做得,早期1元一碗,后来到了2元,3元,直到今天的6元。大饼1.5元1角,随便吃随便拿,一起结账。大骨头锅里还有白丸子,也是最早期的1元1碗,到现在的10元一碗,白丸子汤也一样,大米饭从早期的1元到现在的2元。

十几张矮饭桌,不管是本市场的众多摊主,还是来提货上货的外地客商,在他这里吃饭是最便宜最实惠,最及时的,有钱的十几元吃饱,没钱的一碗鸡2角饼也能吃饱,味道做得没的说,人人都认可,没钱欠账照样吃,就这样,两口子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从当初的脚蹬三轮到家,在市里买了2套130的楼房,总价值170多万,供儿子上了大学,自己还买了一辆20多万的丰田,还在繁华区花180万买了个沿街商铺租了出去,女儿在上高中,他赚了多少钱没人知道,但摆在眼前的有形资产都历历在目,这么多年,市场里那么多搞大批发的,从没有一个人做到如此的收益,十几年里一如既往,风雨无阻,看不出生意多么好,也从不缺食客,两口大锅3个菜,一碗黄焖鸡,一碗大骨头,一碗白丸子汤,大饼加米饭,价格便宜到你自己把材料买回家都做不出来,就这样算下来,每年都不低于30-40万的纯收入,算到每天就是上千块,1碗赚一块也得上千碗,利润到底从哪里来,没人算得清,但人家就是赚钱了,有人说大骨头,鸡骨头吃完肉,骨头还卖2元一斤。但没人见过他怎么卖的,也的确是都回收了,外行看不见的利润就这么转出来了。

所以不要看不起小摊贩,起早贪黑兢兢业业不起眼,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日子久了,就是财富,房子不算高档,车子不算豪车,但回到老家风光得很,羡慕之人没看见人家天天夜里3点就支起摊子的累和苦。

我的摊位就在他的边上,他的占地和我的一样大,而我1年连10万都难赚的到,都是一样的吃苦受累,但回报却大相径庭,看起来风险要比我们小的多得多。

所以,小摊贩也会发大财,就是个财富积累的过程。

大家不妨细数你身边的那些小摊贩们,看看有没有这种能吃苦受累高收益的。

网友四:

街上,我妈指着一位衣服破旧、捡垃圾的老人说:那是你五姨,你在上海买房的钱就是跟她借的。

我惊讶不已,当初能一下子拿出30万给我的人,怎么可能落魄成这样?那个垃圾堆,臭味熏天,尽管隔着一条马路,我也能闻到。

我使劲摇头,跟我妈说,那肯定不是五姨,你从来没说过她家出事了啊,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变成这样了?

就是你五姨,我认得她那身衣服。你快去买一碗不辣的面送到这里来。哎呦,她在扯那个木门,我得去帮忙。我妈说着,就慌慌张张朝对面走去。

马路对面,老人正在费劲地把一个破旧的木门从垃圾桶后面扯出来。我肯定不能眼睁睁看着两位70多岁的老太太去搬弄这么重的东西,所以立即跟着我妈跑了过去。

五姨看到我们,停止了干活,问道:这是不是小舒啊?10来年没见了,我一看你还是能认出来呢。

我妈说,是的,是小舒。她休年假就回来了。

我打了招呼之后,就绕到了木门后面,打算帮忙在后面推,但五姨阻止了我,她说:不需要你们帮,我自己就能弄它,你们站远一点,不要弄脏了衣服。

我妈马上说,让她干点活吧,她整天在办公室没运动,干点活对她有好处。

我立即附和着说,对的,我缺乏运动,正想着做点体力活呢。

五姨也就不再反对,我们三人费了不少功夫,总算把木门给拉到了地上。

五姨从小推车里掏出一把斧子,在门上劈了几下,拉扯下来几根木条,看了一下里面的结构,说:

白费力气啦,这门不要,里面填塞的木屑胶水太多,烧起来烟雾大,还臭。

我这才明白,五姨这么费力地拉扯这个木门,是为了拿回去烧火。瞬间觉得心里特别难受,在这个城市,几乎所有小区都覆盖了天然气,她竟然需要自己捡柴火来烧饭。

我想起妈妈说让我去买一碗面,我妈应该是担心五姨还饿着肚子。所以,我立即找了借口,跑出去买面了。

在饮食店老板煮面期间,我跑到旁边的小超市,买了大米、面条、油,路过包子铺,又买了30个馒头。但是买完馒头,我又有点担忧,五姨家要是没有冰箱,这馒头吃不完就坏了,所以,我好说歹说,老板才同意我以一半的价格,把馒头退了回去。

当我拎着一碗面,还有一袋大米、一袋面粉和一大桶食用油回来时,我妈和五姨都惊讶不已,我妈问:你为啥买这些?家里很多啊。

我说,给五姨,我很久没见五姨了,就想着……

她们突然同时哈哈大笑起来。五姨说,小舒,你是不是把我当乞丐了啊?哎呦,我不是乞丐。我有钱着呢,我就是看这里经常有建筑垃圾扔,能捡着木头,每次来这里赶集,收摊后就来看一眼。

随后,她们眉飞色舞地告诉聊天,我才发现:

五姨富有着呢!她在村里建了3层楼房,镇里、县里和市里都买了房子和商铺,市区里的房子,比我家的还大,我家是140多平,在亲戚里算大的了,她则是买了两套125平的打通了,加上送的面积,算起来270平呢。怎么这么有钱呢,钱哪里来的呢?原来是五姨摆摊卖油炸粽子赚的。

我有点不敢相信这事是真的。五姨小学毕业,五姨父又走路不利索,一个家庭的负担都在她身上,她怎么这么能挣钱呢?油炸粽子就是一个小吃,售价低廉,通过它能在市里买房?我觉得不可思议。

更不可思议的是,她竟然随时能拿出30万。当初我买房颇有点捡漏的意思,那时候同事急于出手,只接受全款,价格低于房子所在小区的均价,所以我立即到处筹钱,我爸妈存的定期,拿出来比较亏,借的30万就来自于这位五姨。据说,我妈只是提这事,她说她活期里就有,然后第二天就给了。

而且,最令我吃惊的是,我妈妈和五姨,其实亲戚关系已经比较远了,面对关系如此远的亲戚,能毫不犹豫给30万,说明五姨的财力真的很惊人。

我决定跟着五姨去摆摊,看看五姨究竟有什么秘籍。所以,我说,五姨啊,我缺乏锻炼,你带着我摆摊吧,什么苦活累活都可以给我做。

五姨说,你吃不了这个苦,你看看你的手,你在家不做家务吧?

我妈立即说,对,她啥也不做,还整天唧唧歪歪的,在家我看着烦。你就让她跟着去吧,锻炼几天。

五姨说,行,那走吧,是时候收摊了。我们收摊去。

五姨的摊位占地面积不大,一个煤气罐连着煤气灶,灶上两口大油锅,其中一个油锅已经熄火,另一个开着小火,里面飘着十来个粽子。旁边叠着放有几个空的周转箱,只有最上面的箱子还有一层粽子。地上还有几个硕大的黑色塑料袋,里面塞满了用过的粽子叶。

一位中年女子抱着一个铁皮水桶在数钱,我看了一眼水桶,竟然是满满的一桶钱,许多五块、十块的,但是百元和五十面额的也不少。

五姨介绍完之后,我知道中年女子是五姨的儿媳妇,我该叫一声大嫂。大嫂一脸笑意,说:刚才先挑大票子数了一下,加上手机收的,今天有8000多呢。

五姨一边捞粽子,一边说,我猜也是这个数,看剩下的粽子就知道了,今天散卖卖得好,还有两个食堂来要粽子,总共出去了2000多只粽子呢。

说完,她把捞起来的粽子放在一张芭蕉叶上,包裹了一下,塞到我手里,说:吃粽子,吃完粽子咱们要赶下一场了。夜市四点半开始,现在三点半,咱一会还要去车站拿粽子呢,今天带来的粽子不够多,你姨父托长途汽车司机又带了3箱来。

我暗暗心算,2000多只粽子,8000多元,那一个粽子就是4元。我掂量着手里的粽子,大概3、4两的样子,不知道成本多少,一个粽子赚多少钱,本想问一问,但看到五姨和大嫂都忙着收摊,我就站一边先吃粽子了。

粽子的馅料是绿豆和五花肉,油炸之后,粽子看起来金灿灿的,咬上去又香又脆,吃到里面的部分则又软又糯,五花肉入口即化,绿豆绵软入味。我确实从没有吃过这种炸粽子,一口接一口,没多久就把一个粽子吃完了,然后也赶紧动手帮着收摊。

收好摊之后,五姨的儿子就开着皮卡过来了,皮卡上放了大半车厢的香蕉叶,他说附近有一个香蕉园,过几天要收割香蕉了,他去割了几小时的蕉叶。这个香蕉叶,就是刚才五姨拿来包粽子的叶子。

在去夜市的路上,我问五姨的儿子:这个香蕉叶要钱吗?

他说不要钱,我给看园的人一些粽子,他们就让我去割了。反正这东西对他们没用处了。

五姨插话说,你大哥这点真的厉害,附近哪里有香蕉园他都知道,每个他都去跑过了,什么时候能割蕉叶,知道得清清楚楚的。要不是他,我们现在还用塑料袋呢,那塑料袋拿着又热又不卫生。

到夜市的时候,大哥开着车来来回回兜了好几圈,这才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原来,五姨家并没有租固定的摊位。夜市固定摊位一年要近两万元,五姨认为没有必要。所以每次都选择在临时摊位那边摆摊。

我忍不住问,为啥不租固定摊位呢?这样大家每天来都能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呢。

大嫂笑嘻嘻地摆弄手机,然后把手机递给我,我划了几下,发现至少有十几个群,大嫂早已经在每个群都发了一句话:今晚XX夜市炸粽来了,摊位在XX路和XX路交叉口附近!

之后,她跟我解释:

我们每天摆摊的地方都不同呢。农历逢5的日子,我们镇上有大集,隔壁两个镇,一个是逢7的日子有大集,一个是逢9有大集,这三个镇一个月能摆9天。

我们县里是3天一次大集,每个月摆8次,镇上和县里都没有集市的日子,就去市里的大集,大集摆白天,晚上再赶市里的夜市。

原来如此,这样一算,五姨一个月去夜市也就10来天,租固定摊位的确不合算。

摆好摊之后,大哥和大嫂就去拿油了。他们用的油,都是自己买了花生,送去榨油厂炸的,每次都要自己开车去拿。

趁着开始人不多的时候,五姨迅速进行分工:

我负责高温油锅,打包和吆喝。

你负责剥粽子和收钱,剥好的粽子,放在左边这个低温油锅里,炸个6、7成,捞起来放在托盘里。收钱的时候,一定要摸一模真假。

我赶紧问:

6、7成熟怎么判断啊?大概炸几分钟呢,钱的真假怎么判断呀?

五姨还没来得及回答,已经有人来买粽子了,好在有集市里收摊时候炸好的十来个,所以五姨放高温油锅了又炸了大概一分钟,就可以起锅包装给客人了。

忙完之后,五姨用低温油锅炸了几只给我看,说就炸到这个颜色。

我试着炸了一下,发现其实很容易。反正就是粽子先低温炸一下,然后捞起来,等有人来买,再放高温油锅回锅炸一分钟就行,不难。

只是,人真多。夜幕降临,客人络绎不绝,我开始颇有点手忙脚乱,但没多久,也就掌握了拆粽子的窍门:粗暴!不要像自己吃粽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拆,更不要吝惜粽叶上遗留的几颗米,剪完绳子,掰开叶子,直接抓住粽子扯!这样一套动作下来,我一晚上拆了有700多只粽子。

五姨则一边炸粽子,一边吆喝,看到熟客还会聊几句家常。

到夜里11点半的时候,大哥和大嫂回来一起帮忙收摊,谈到他们小孩成绩不太好,五姨云淡风轻地说,学不好就不好了吧,以后来一起摆摊。

大嫂一听急了,说:摆摊?摆摊怎么行?这是用命换钱,咱们这一辈没文化不得不干这些活,孩子们怎么着都要读书的,坚决不能摆摊。

我又惊讶了,因为在我看来,摆摊这个营生还是可以的。从4点半到10点半,6个小时,我和五姨虽然一直在忙,但是赚的钱真不少。夜市年轻人多,基本都手机付款,所以我看了一眼收款额有近3000元。

坦白说,白天8000多加上晚上3000多,营业额超过一万,这可是许多饮食店都达不到的数据,而完成这样的销售额,只需要2、3个人,这样的摆摊,我都有点眼红了。

所以,我开玩笑说道:大嫂啊,摆摊一天一万多,我读了十几年的书,都没有你们摆摊挣的钱多呢,摆摊没啥不好。

大嫂说,唉,钱是赚了,但真是用命来赚的。你看看,我们现在收摊,回到村里要12点了。还要包粽子、煮粽子呢,今天老爸在家带了几个邻居帮忙包的粽子,都没有包完,没有煮完,明天镇上和县里都有大集,要出两个摊。

大哥继续说,是啊,还有两个饭店临时要几百个粽子,说是给旅行团的,我们泡的米和豆子不够多,只能今晚回去再包了。

当晚,我和五姨一家回村里,大家一起包粽子、煮粽子到2点半。我们去睡觉的时候,厨房里有6口大锅还在煮粽子,那些粽子需要煮上5个小时,五姨父得一直看着火到天亮。

第二天五点半的时候起床,吃早饭,然后装车,出发去赶集。大哥先把我和大嫂放在镇上的集市,然后带着五姨去赶县里的大集。

乡镇的大集开始得早,但是结束得也早,上午十一点半的时候,大集上基本没人了。大嫂让我自己守着摊,她自己跑去买盐及其他调料,等到十二点多,大哥来接我们回村。

到了村里,我以为活终于干完了,应该是要到补觉的时候了,然而,五姨又开始安排活计了:

姨父负责切五花肉、腌肉、洗绿豆泡绿豆、洗糯米泡糯米,大嫂负责洗粽叶,大哥负责劈柴,然后我和五姨上山摘粽叶。

坦白说,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所以上山的时候,真是一步一喘。五姨却脚底生风,如履平地。

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走到了一片野生的箬竹丛中,这些箬竹长得很高,好多比我高得多,它的叶子就是用来包粽子的箬叶,这些叶子有锋利的边缘和尖锐的角,上面还有一些小绒毛,我只是钻进去摘了一会箬叶,脸上、脖子上、手上就走被刮出了好多血痕,然后全身发痒,我的手也刺辣辣地疼。

五姨心疼不已,找了一颗什么草,在嘴里嚼啊嚼,嚼出几口绿色的汁液,给我涂涂抹抹,我这才停止了发痒。

她说,对不起啊,小舒,我想和你说说话,这才带你来摘箬叶的,没想到让你受苦了,我早该提醒你多注意点。

我赶紧说,不怪你,是我自己过敏。你们经常来摘箬叶,没人发痒,你当然想不起来要提醒呢。

她说,也是,我们皮糙肉厚的,这东西奈何我们不得。你命好,不用干这些活。

我说其实这些活挺好的,只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就能挣到钱。我们的工作,常常是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也没有一毛钱收入呢。我们有时候跟进一个客户,给他们免费服务一两年,他们也未必买我们的服务。

她说,那肯定是因为你们不够好,客户如果觉得你的服务够好,怎么会不买呢?

我说,不一定是我们的问题,有的客户就是喜欢白嫖。管理咨询这些活吧,你不出方案,不证明自己的能力,客户不信你,但是你出了方案,客户可能自己就知道怎么搞了,不一定要你去落地执行呢。心累得很。

五姨说:

哎呀,我一个小学文化的人,听不懂这些啦。但是我摆摊这么多年了,我就是相信,东西得好吃,得实惠,卖的时候态度得好,有诚意,别人才会一直买,来骗你吃喝的人肯定也有,但也多不到哪去,世界上总归是正经生活的人多,对不对?

你以后要是觉得心累,就来五姨这里,你就一门心思干活,啥也不想,心还能累到哪去?

我一边摘粽叶,一边听她讲过去20多年的艰辛,心里暗暗想着她说的话,觉得那是相当有道理了,白嫖的人是有,但是更多的是正常人,人家不选择我们,其实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哪能有那么多抱怨?

到傍晚太阳下山的时候,我们已经摘了满满的两个大箩筐,五姨说应该有7、80斤,我去抢着扁担,准备担着下山,五姨说你不会担,肩膀会出水泡的。

我自然不服气,担着就走,虽然走了几步,脚就沉重得几乎迈不开了,但好歹我30多岁,五姨70多了,我哪能让她担着呢,所以咬着牙,硬是担着下了山。正如五姨说的那样,我的两个肩膀,磨出了水泡,有的还破了皮,疼得我呲牙咧嘴的。

然而,到家之后,还有活等着呢。我们摘来的叶子,要第一时间煮起来。一口宽度得有一米多的锅,放了大半锅的清水,烧开后把叶子放水里烫个10来分钟,然后捞起来赶紧过冷水。

之后,这些叶子进入清洗的阶段。五姨和姨父把叶子搬到一个水池里,泡在里面,然后拿着硕大的抹布开始一张接着一张地洗,每张的两面都要擦拭一遍。

客厅里,几个邻居在包粽子,她们一边包一边聊天。我看她们包的粽子不太一样,就问了一下,她们告诉我:

在镇上、县里的集市卖的粽子,主要是给干活的人吃,米要多两勺,放的五花肉不追求多瘦,但要多,这样他们花4块钱买一个粽子,就能吃饱了。

在市里摆摊的粽子,还有给旅行团和酒店的,米要少放,多一点豆子,肉也放精瘦的,反正他们也不只是吃粽子一样东西,粽子大了也吃不完,放多了浪费。

我说,这是五姨要求的吗?

邻居一个阿姨说,是啊,你五姨真是精着呢,做生意头脑好。她这个摊子摆了这么多年了,一年生意比一年好。我们羡慕也羡慕不来呢,我们干不了这个活。

我有点惊讶,又问:为什么呢?就是包粽子,出去卖粽子,怎么干不了?

邻居阿姨说,真的干不了。你五姨发财我们都眼红,我们村学着她去摆摊的多了,但没有一家坚持下来,累,一天睡觉4、5个小时,眼睛一睁就忙到夜里,有时候包了卖不完,坏了只能扔,还亏钱,真不好干啊,还不如来这里给她打个小工,一天赚几十元就行啦。不信你问问你五姨,她带过多少学徒啊,亲戚朋友看她有钱,来学习的不少,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做下去的。

我走到院子里,看着这一群忙碌的人:包粽子的、洗粽叶的、煮粽子的、擦洗油锅及其他摆摊工具的……

他们每个人都默默干活,很少说话,熟练的阿姨包一个粽子也就2、3分钟,2勺米,一勺豆子,一块五花肉,再一勺豆子,两勺米,然后把粽叶从两边朝中间裹住,再两头往中间折对折,之后就是捆绳子,从头开始绕一圈下来,打个结,一个粽子就完成了。每一只粽子都饱满坚挺,整整齐齐摞在一起,等着负责煮粽子的人来搬走下锅。

我很想继续帮忙,但两边肩膀都有水泡,抬起胳膊就疼,所以就先去躺下休息,我躺下的时候,已经是凌晨十二点半了。他们究竟什么时候收工的,我完全不知道。

第二天5点半五姨叫我起来,说要去市里,顺便送我回家。我不想回家,因为我真的很想跟着五姨,看看她到底是怎样做的,竟然能把一个小生意做得如此之好。所以我说你今天在哪摆摊,我还是跟去一天。

她说今天大哥大嫂在市里摆摊,她去商铺那边看看。我这才知道,她还有一个商铺专门做特色食品的,本地的特产都有做。

商铺是在市区里最热闹的一条街中,里面放满了各种本地小吃,五姨说,这是我们接单的地方,本地的小吃,我们接受定制。

这个店是五姨女儿在看,她忙着对接各种酒店、旅行团、网店店主,所以没空炸粽子。五姨来之后,就从后门搬出煤气罐、灶台、大锅,开始炸粽子。

才开始炸没有多久,就来了一个老头,站在边上一言不发,五姨包了几个粽子给他,又拿了一袋子米给他。然后老人就走了,整个过程一句话都没有。

等老人走远,我问五姨这是谁呀?怎么给那么多东西呢。

五姨说,他是附近的一个老头,以前生意失败了,日子不好过,看着可怜,我每次都给他一点炒米,回去可以泡开水吃,没有开水直接吃也行,能吃饱。

我这才知道,五姨对于那些衣着破烂又年迈的人,基本上是不收钱的,还会额外花时间把大米炒熟,放在店里,时不时送给他们一些。

下午的时候,来了一个人,说是五星级酒店的采购,要五姨给他常年供应粽子,但是要3个月结算一次。

五姨一口回绝,那个人不甘心,说:

你的粽子能进入我们五星级酒店,对你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宣传,你可以跟别人说,你是我们的供应商啊。

五姨说:3个月结账不行,你要辞职了我找谁去?到时候你不认,酒店也不认怎么办?

无论那个人怎么说,五姨就是不松口,生意自自然也就落空了。

等那个人走了之后,我赶紧跟五姨说,为什么不谈一下,谈到一个月结算一次也行啊,能供货给五星级酒店,那是很好的宣传。

五姨说,我们就是小本生意,不能赊账,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到时候他一个月不给你结,变成2个月你同意不同意,再变成3个月呢,这个是底线,不能犯。我看过很多做小生意的,被赊账拖死了。

我又说道,我刚才看了来订货的一些人,你这边给他们是2.5元一个粽子,他们的网店卖10元一个呢,粽子还贴了他们的标签,别人都不知道这是你的产品。你怎么不自己贴牌,然后弄个网店呢?

五姨说:

哎,我们就赚自己能赚的钱好了,剩下的其他钱,给别人赚嘛,我们哪有本事把钱都赚了呢。

我跟你讲啊,我这个粽子好,主要是米好,我只要我们村和隔壁村产的糯米和豆子,还有山泉水,煮粽子必须柴火煮。这几样就是质量保证,我的粽子味道好了,别人自然愿意吃,愿意帮我卖,那我生意就能做好了。对不对?我就干我能干好的部分,这样就行了嘛。

那一天,我和五姨聊了很久,大概知道了她作为一个摆摊的小摊贩,收入高得无法想象的原因。

原因一:质量有保障,了解客户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有人说,真正好吃的美食,不在五星级酒店,而是在当地各种小巷子中,离开了那个地方,那不再是原来的味道。

我觉得事实确实也如此。特产里的小吃确实是“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离开了当地的水、食材,就算把当地的手艺人带到外地,用一模一样的工艺制作,味道也会有差异。

五姨深知这个原因,她尽管在市里、县里、镇上都有房子,但是她仍坚持在农村的房子里包粽子,用大山里产的粽叶、大山的泉水、村里的米和豆子,还有土猪,做出了一道常见的食物,让许多人食客为之着迷。

在面对农户以及城里的市民、游客等不同人群,五姨积极听取意见,去改善粽子的大小和配料比例,让大家都能吃到自己想要的那一口味道。

还有当地的特产,只要有定制的单子来,五姨一家就组织大家一起做,逢年过节,这种订单特别多,利润也很高。

原因二:销量有保障,摆摊售卖、定制销售、货源供应商,所有能带来销量的渠道,五姨都认真维护。

五姨一家每天都在赶集摆摊,镇上的、县里的、市里的,只要是可以摆摊的日子,刮风下雨都不管,全家人都出去工作。

所以,想吃五姨粽子的人,只要在正常的时间去那边,都能看到五姨的摊子出来,不会扑空,这就建立了一种信任关系,让人觉得特别可靠。

20多年来,五姨积累了很多老的客户,有些老客户迫不及待地帮五姨去分享她的粽子,五姨自然也成了货源供应商,这让五姨的粽子总是供不应求,一点也不担心卖不出去。

而且,五姨也不贪心,只做自己能做好的这个环节, 不去想别人用她的粽子出去赚了多少钱,这让她有了很多能长久合作的中间商。

原因三:没有坏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很多人做生意,碍于面子,客户说赊账就赊账了,然后要账的时候,累得像孙子,还未必要得回来。

尤其是小本生意的,别人似乎也欠得不多,老去追讨吧,真有点不好意思,但是不追讨吧,自己又亏钱,这真不知如何是好了。

还有些人,别人一画大饼就上当,以为别人以后会给大订单,所以,定金都不要,就忙着发货,还同意人家数月再结账,最后帐却要不回来了。

五姨谢绝赊账,这点看起来有点不近人情,或者说在大订单面前,似乎显得没有远见,但她二十多年没有坏账,该她得的钱,一毛都没有少,这是生意能长久做的重要原因吧。

原因四:勤劳肯干,勤俭节约,正直善良……是“无尖不商”,而不是无奸不商,这让他们的路越走越宽敞。

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无奸不商,意思是商人都是奸诈的,不奸诈就不能成为商人了。但其实,无奸不商是错误的写法,最初的叫法是无尖不商。

古代的米商做生意,除了要将斗装满之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尖儿。因此无“尖”不商。后来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无奸不商”,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奸诈就不能作商人。

现在很多商人,拿无奸不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这样做生意的时候,缺斤少两心里就没有负担,觉得商人都这样。

殊不知,这样的商人是走不远的,一旦客户觉得你这人不诚信,下次就不和你做生意了。

五姨一家踏实做事,信奉的就是无尖不商,他们踏实做生意,每一只粽子该放多少米、豆、肉,都是定好的,做买卖的时候,童叟无欺,遇见经济不大好的,甚至会免费给。这让他们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带来了极旺的人气。

五姨也是非常节约的,后来听我妈说,她摆摊的时候,从来都不舍得花钱买一碗面吃,而她自己又不吃油腻的东西,所以每次都是啃几口生冷的粽子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妈每次去看她,都要买一碗面带过去。当然,她虽然很节约,但是对亲友却相当大方。当初我妈是在街上看到她,聊到说我要买房,但是家里的钱定期,还有一年多,提前拿出来损失挺大,五姨就马上说先从她那边出。

其实,她甚至都不是我妈妈特别近的亲戚,她们的爸爸只是同一个爷爷而已,但凭借这份如此疏远的关系,五姨却毫不犹豫帮了我们。而且,我三个月后归还,她连利息都不肯要,我爸妈想了好多办法才算还了人情。

不过,这也让我妈妈成了五姨的粉丝,在她的广场舞、退休同事、朋友、同学各种圈子里,一直介绍五姨的粽子,没想到真拉来了几个需求长久的酒店客户。

这些其实妈妈从未和我谈过,因为我常年不在家,对于老一辈的亲戚其实都很陌生,如果不是偶然遇见五姨,我都不知道背后有如此多的故事。但知道的越多,我越觉得五姨真的是值得我敬佩的人。

五姨地一家,非常能吃苦耐劳,每天除了摆摊,还有地里的活要做,田里种植着水稻,地里种植着绿豆,山上还有果树林,他们利用一切时间干活,没有空无病呻吟,永远不哭穷,不说日子难过,不说事情难办,因为他们永远都在奋斗的一线,生活上的苦被他们用勤奋打败了。

我一直怀疑,那一天的遇见,是我妈妈故意带我去找五姨的,可能我每天在家唧唧歪歪,说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一会心情好一会不好的,我妈觉得五姨那边的生活节奏能治疗我这种矫情吧。反正,和五姨相处的几天,我真切了解了一个小摊贩忙碌又充实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收入。

所以,关于题主问的这个问题:

有人说“不要看不起小摊贩,他们的收入你无法想象”,是真的吗?

我的答案是:是真的!很多小摊贩的收入,的确是我们这些上班的人无法想象的,他们收入是没有上下限的,他们会有亏的时候,但是赚的时候,也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如果不了解五姨的收入,我真的不知道小摊贩能赚这么多钱。当然,我也不会知道,小摊贩的日子是这样的辛苦。

那么,五姨这样小摊贩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呢?我觉得模仿容易,但是完全复制的话,非常难,因为需要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才能摸索出属于自己这个领域的一些感悟,然后应用于市场,最后才能得到市场的回报。

说实话,粽子真是再平凡不过了,任何人花半小时时间学一下,就会包,但是如果想让它成为一门生意,用来养家活口,那就必须得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说白了就是,你永远都要比别人多付出一些,你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后在那个领域做到尖端。

许多人去摆摊,没有挣到钱,就像五姨的邻居一样,他们和五姨做一样的事,但是失败了,为啥呢?他们做不到五姨做到的那四点:

1、做好质量,只做自己擅长的事情;2、经营好渠道,不项目上下游同行挣多少钱;3、不赊账,拒绝坏账;4、吃苦耐劳,诚信经营,打造好商誉。

360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每一种生意,如果用心去钻研,勤劳工作,诚信做人,给客户提供真正的价值(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那么,再小的摊贩,也是可以赚到属于自己的拿那一份钱的。

希望我的总结,能有点价值,对于摆摊的朋友,能有一些启发吧。

网友五:

一直以为摆摊的小商贩、菜场卖菜的都是薄利、勉强混口饭吃。但是,直到看到一个卖菜阿姨的存款余额时,彻底的把我惊呆了。
我上班的银行靠近一个菜市场,菜场里有个卖菜的阿姨,每个月月底底的时候,都会来存钱。

每次存的钱也不多,少的时候五六千,多的时候也就七八千。因为这种小金额的存款,不需要我接待,所以就没有多在意。

今年端午节的时候,行里准备送客户月饼。就把所有存款在五十万以上的客户信息,都打印出来。

然后我在名单上,居然看到有这个阿姨的名字。

我当时以为是同名同姓,后来有柜员就说,这个客户就是那个每个月都来存钱的阿姨。

这一下子就把我惊住了。

因为那个阿姨每次来存钱,穿着打扮都很朴素,而且又是在菜场卖菜,怎么也想不到居然在我们银行存了60多万的定期。

但是,更让我吃惊的还在后面。

这个阿姨在我们银行存的钱,只是她存款的一部分,在别的银行同样存了很多
上个月月末的时候,这个阿姨又按时过来存钱。然后存完钱后,就说要找网点负责人。

阿姨就问我,在我们银行存的钱,在她老家那边的银行能不能取?

因为我们银行是国有银行,在全国各个地方,哪怕是小县城和乡镇里面,都有银行网点。只要带上身份证和存折,取钱非常的方便。

阿姨听后就很放心。

然后就聊了一会家常,阿姨说她和老伴在菜场卖菜几十年了,现在都已经快要六十岁了。感觉身体大不如从前,所以准备退休回老家养老。

接下来的话,又把我震惊了。

阿姨说,她只是把一部分钱存在我们银行。她在别的银行,还存了五十多万。不过在去年的时候,她就把钱取出来,在老家县城全款买了房子。

我就在心里默默地算了一下:那边的五十万,加上我们银行的六十万,就是有一百一十万。

存款过百万,就已经可以算是全国前1%的富裕家庭了。

然后,我又计算了一下自己。按照目前的工资收入,除开每个月的开销,想要存款达到110万,这辈子估计是没啥希望了。

月月光,根本存不下来钱。除非能“向天再借五百年”,那还有可能。

虽然我在银行上班,工作岗位还是网点负责人(就是很多人眼里的行长),但是论收入水平,真的是被这个卖菜的阿姨吊打。

这菜场里不起眼的卖菜阿姨,居然是百万富翁。

很多不起眼的小商贩,工作看起来是不高大上。但是挣得钱却是办公室里的那些白领们,可望不可及的家族的一个姑姑,早年做水果生意,后来起早贪黑的忙,就把身体熬坏了。而且挣得那点钱,还不够看病的。

后来姑姑就把水果店铺盘了出去,摆起了地摊。

早上的时候,她就在商业区的写字楼附近卖早餐手抓饼。晚上的时候,就在医院附近卖烤红薯和韭菜盒子。

后来生意有点忙,她老公也干脆辞职,帮她一起出摊。

夫妻两口子摆摊十年,挣下了什么产业?

供养两个孩子读大学,而且在老家县城里,花了50万全款买了一套100平的房子。

两个女儿结婚的时候,彩礼是一分钱没要,都让新人带了回去,而且每人全款买了一辆车,当做陪嫁。

姑姑这十年到底挣了多少钱?有亲戚朋友就计算了一下,至少在200万以上。平均每一年都在20万以上。

那些办公室里的白领,看起来工作很光鲜,每天都是空调吹着,下午茶喝着,也不用受风吹日晒。但是,论收入,90%以上的人,都没有路边摆地摊的收入高。

所以,真的是不要看不起那些路边摆地摊的。

虽然摆小摊这份工作,看起来确实不怎么光鲜。但是他们一个月的收入,可能就抵得上你半年的工资。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