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月薪达到三四万的时刻
这个一定要分城市啊,在北上广深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
如果在上述城市,早些年没买房子的话,现在还没买房或正要买房的话,还是比较紧张的。
我一个堂姐家的女儿在北京生活,985高校毕业,注册会计师,现在的年薪是50左右。早在08年就买了房子,其爱人年薪30以上,每次跟我说起她的房子她都会说要感谢他们双方父母,如果不是在前些年,由双方父母资助了首付款,那么现在他们购房的压力太大了,现在这种收入在还完房贷,养车两台,孩子一个的情况下,每年略有盈余,每年买个十万左右的理财产品。
如果在一般的省会城市,这个收入还是不错的,如果在十年前买了房子,那么这个收入会很轻松地覆盖生活中的各种开销,每年除了买些理财产品,一年旅游两次还是们问题的。
所以,评价收入状况,一定要结合所在城市,有房无房等相关因素,不能单单地谈收入。如果养老负担很重,家里人的各种保险准备的也不足的话,那么这些收入在哪可能都不宽裕。
网友二:
我高中同学学的是水利水电专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三四万元,但是常年都在国外,每年有三四个月的假期。现在赶上疫情,他说自己感觉过的浑浑噩噩。
我这个同学从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国外工作,但是那个时候没有疫情,虽然在国外呆的时间长一些,不能够与家里面的孩子老婆长相厮守,但是工资还是可以的,所以也是可以忍受的。除了每年的带薪年假,有什么事情也可以直接坐飞机回来。
但是这两年随着疫情的发展,感觉他的心态越来越不好,虽然每月拿着三四万块钱,但是每次在高中群里聊天的时候,都掩饰不住他的颓废。
他说现在回国的机票特别难买,而且公司管的特别严,而且从国内到国外防疫政策都特别的严,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想回国就回国。尤其是今年 ,他年初从家走,一直到春节都没有回来。
而且他现在在非洲,虽说是非洲最好的地方,肯尼亚,看他发的视频,那大象那泉水那温泉确实不赖。但是他说他的双胞胎儿子,都已经快一年没有见到他了,可能再见都不认识。
不过钱确实攒下了,他的岳父母和他妻子孩子住在一起,他自己的父母单独住,但小区和房子都是我们县城最高档的。
他每月三四万的收入足够养活这一大家子。他安慰自己说,牺牲自己一个人养活一大家子人,他觉得也值了,而且他们也是出国为国家挣外汇了,觉得也很光荣。
网友三:
对于有的人来说,月入过万都是一件很庆幸的事情,很开心的事情,因为工资可能也就几千块,得工作至少两个月才能过万。
如果月入三四万一定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因为这可能是很多人一年的收入。
就拿一个月兼职做自媒体的朋友来说,他的本职工作收入也就三千左右,但因为自己做自媒体每个月都能月入过万,之前只靠工资收入的时候每天都会精打细算,看到想买的东西不敢买,因为太贵,想吃的东西不敢买,因为钱不够,但自从做了自媒体之后,想买的东西即便有些贵,也会买,想吃的东西都会去吃,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有满意的收入,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心里自然美滋滋的。
当然,所谓知足常乐。对于很多人每个月收入更高的人来讲,甚至按照年薪的人来讲,每个月三四万可能就当很多朋友月薪三四千一样,不足为提。也就是并没太大的感觉,因为对于这类人来说,可能一顿的用餐就会有这么多。
价值观与收入决定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你在什么阶层,处于什么样的心态,自然看待事物也就不一样。
而我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月收入三四万元,表面看起来看;但我觉得要分区域、看个人消费观念及消费品质及周围人的收入水平来综合谈这个问题的感受,不能简单地谈感觉。
如果你生活在一二大城市,这个收入水平可能只是一个一般水平,最多就是一个中等,也没有多少优越感可言,而如果有房贷、车贷、有教育与养老支出,那么生活就更加只能是一般水平了。反之,如果生活在三四线中小城市、即便有房贷车贷,也有其他支出,这个收入水平一定很有满足感和优越感了。
同时,如果个人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穿着名牌,吃饭高档,开车豪华,住房条件不错,那么 这点钱可能不够花,认为自己是一个穷人;反之对生活要求不高,则认为自己也是一个相当富裕的人了。
还要看整体收入水平,如果自己周围人的收入都高,都超出了三四万元,且自己也没有任何优越感可言;反之如果整体水平都比较低,一般只能拿到五、六千元,则自己的优越感会很强的。
网友四:
看到这个问题,给我以前的收入非常吻合,就特地来回答一下,写简单一点就几句话,大家都没那么多时间看长篇大论的东西。
本人80后,只有中专毕业,职业早期经过努力获得了非常优秀的业绩,从而也面试成功了中国最顶尖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着大公司的从业背景和个人综合能力,又成功的做上了创业公司高管,担任首席运营官COO一职。薪资待遇方面,底薪35000,绩效5000到8000,五险一金按照当地最高标准给我缴纳,所以月薪就正好在4万多。
要说是什么感受,第一就是感觉来钱快,存钱快。一次发的多,很快又发下一个月工资了,银行卡里面的数字都是直线上升,就很有存钱的打算和计划。第二就是很有安全感,感觉什么都可以通过努力买得起,也舍得买高价的服装,送女友相对贵重的礼物等,消费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第三就是会想着这些钱该怎么让他稳健的升值,不然就很不划算,就购买了支付宝里面的很多支基金,基金收益也赚了几万块。
后面因为创业的项目投资,以及各种旅游,消费等,存下的几十万块钱还是没能经受住我的支出,最近两年都是负债状态了,正在寻思好的出路。
给到的建议就是,有钱时,把钱拿紧点,别铺张浪费,大手大脚的花,再多的钱都经不起花费的!
网友五:
一个月三四万看在哪个城市,有没有房贷,车贷,家里有小孩吗?上学没有?父母需不需要你现在给钱?
如果是在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家里有房没贷款,也没车贷,父母没负担,那日子是相当的舒服了,就算养个孩子也算是小康生活了。
如果有房贷车贷有孩子,父母现在也需要你给钱,加上孩子上学,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小日子能过,但是不会有多少结余。
如果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我虽然没有去过这几个城市,但也觉得负担应该很大吧,如果再在这些地方买了房,基本上房贷一除,加上消费应酬,估计也没什么生活品质可言了。
所以挣多少,有什么样的生活品质要看你是在一线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当地消费高不高了,家里负担重不重。一个人每个月能挣三四万,证明他的个人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收入还会随着工作能力而增加,所以就算是在一线城市这个收入会因为各种负担过不少高品质的生活,但以后也会越来越好。
网友六:
很少回答,也很少看这样的问题,因为人跟人生活差异太大了。
今天客户这依旧进展不大,来回答一下自己的情况。
上海,去年换房总价400,首付七成,首付部分现金缺口50,目前吃土还现金部分,月供5500可忽略。
收入税后3,全面家庭收入税后60+。
工作11年,收入这两年有交大提升,前两年家庭收入30-40。汽车售后行业工作不太稳定…
说说感受,外人看来60+年收入应该压力不大,但是真心感觉不到,车子15万代步,买个衣服基本都是淘的折扣价,除了菜市场自由,基本不自由。
前段时间那个百花丛中笑的小男孩,突发想象,等熬过了首付现金缺口的债,我们也找一个这样的地方笑一笑!唉╯﹏╰
网友七:
“穷人乍富,挺胸凸肚;月入三五万就应纸醉金迷,才能不枉此生!”这是我朋友反思自己25.6岁时常说的一句话,而作为一个后来人我只旁观这个月入三万的人。
朋友90年出生,大专毕业晃了几年后便跟着姨夫去做医药代表了。因为有资源的倾斜再加之自己足够努力,算是抓住了行业最后一波红利。在一起吹牛时常用几件事来“彰显”自己当时的生活,分享给大家仅供饭后一乐。
一粒花生解千愁,能当饭吃能榨油。配上一瓶茅台酒,赛过神仙不吹牛。
同龄人朋友圈晒加班工作,他朋友圈晒吃饭:一瓶茅台酒、一碟油酥花生米,偶尔还会来一盘拍黄瓜。用他的话说,喝酒之人都知道只有花生米的酥脆、拍黄瓜爽口才配得上茅台酒独有的醇厚。
吃饱喝足之后再跟老板说:“酒瓶我懒得拿了,你摸个零头吧。”吃完饭之后还得唱歌,再然后就是烧烤撸串,当然如果可以自带酒水一律茅台。
衣服才值几个钱,有那时间回家换洗还不如买一套新的。
如果时间太晚了会选择在外留宿,因为在公司有他姨夫管着他只敢晚到不敢旷工。这时候的衣服经过昨晚的纸醉金迷早就一身酒臭味了,他会选择购买一套新的,然后旧的直接扔掉。用他的话说:“衣服不值钱,时间才是金钱,多卖几盒药就回来了。”
随着国家18年对医药代表的管控,所谓的多卖几盒药就回来了也就成为了一种妄想了。朋友虽然仍在行业里摸爬,但至今仍然没有重回巅峰。
我们不合适,钱给你我们分手吧
朋友当时有个做幼师的女朋友两人收入差距很大,再加之朋友“暴发户”的嘴脸,让女生常常没有安全感。两人在一起好不过三天就会吵架,时间一长朋友不耐烦了,直接来了一句:我们不合适还是分手吧,这三万块你拿着去疗伤。
女朋友被彻底伤了,没要钱直接分手了。朋友至今后悔不已,他说这女孩对她是真爱;经常伺候醉酒后的自己,可惜自己当初太操蛋了。
结束语:
哪有什么事在人为,月都有阴晴圆缺,人亦有波峰波谷。波峰时要懂得克制,多感谢行业、平台给予的红利,而不是盲目地膨胀;波谷时要有信心,潜下心来积蓄力量,不要错失下一波红利。
网友八:
哇塞,我居然也够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了。
说一下感受吧,就一个词,没感觉。
为什么?因为我真的没有任何消费,每个月三万和每个月三千没有任何差别。
先说吃,公司有食堂,大多数时间都在食堂吃,饭卡每月900,肯定花不完,剩下的钱可以买零食和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牙膏和洗发水,剃须刀之类,节假日自己做,公司每年发的牛羊肉,大米粽子之类,也够吃。听说明年要涨到1100了,更充裕了。
再说交通,每月900交通补贴,实在花不完啊,每天来回15公里,一个月300油费撑死了,剩下的钱够我做一次保养外加一年车险,还能再剩一点。。。
再说住,每月7100的公积金,我房贷每月5000,现在公积金账户已经多出来十几二十万了。。
再说穿,公司每年都发工装,不过我很少穿,前几年特别爱买衣服,家里衣服保守估计有50套,一年下来一套衣服连一周都穿不到,所以疫情这几年没买新衣服。
再说通信,公司每两年发一个手机,号码也是公司统一手机号,每月套餐费公司统一交,不需要自己掏钱。
再说看病,没生过病,医院都没进去过,每年公司免费体检,医保卡上的钱没动过。。。
接下来说要花钱的地方。
偶尔点点外卖,一周100吧。洗面奶精华乳液面膜,一天10块钱,疫情前喜欢旅游,一年5W要的,疫情开始后哪也没去,公司也不让出上海,其他就没了,这几年每年的工资几乎都进了银行卡,再加点理财收入,实在不知道买啥,想买个w23,太贵了没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