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几年如何让自己的资金不贬值
我觉得,考虑钱保值的问题,应从多方面考虑。
一、手上有闲置的资金。那可以投资一些优质股票,但切莫贪心。贪心,可能就连本金都收不回来了。或者买一些收益高的定期理财,可能会有不错的收益。老话说的好,"天上不会掉馅饼"。那些高收益的理财,你在考虑收益时,别人正看着你的本金。绝大部分人,对市场都不大理解,这样就存在信息不对等,风险就很高了。所以,要适可而止,切莫搭上全部家当,希望一夜暴富。
二、手上没有闲置资金。就不用考虑贬值的问题了。
我们应该正确看到货币贬值这个问题,不应该当做洪水猛兽。在七八十年代,那个时候钱确实很值钱,但物质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低,能吃上肉的都是富裕家庭。但现如今,虽然货币贬值了,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肉也是很平常了。绝大部分人,都摆脱了温饱问题,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
唯有努力,靠自己,慢慢积累财富,才能生活的更好,更踏实!
网友二:
先浏览了一下前期的优质财经创作者、首席经济师、财经评论家们给支的招。不知他们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还是读书读迂了压根儿就不懂,居然有好多人提议以进入股市、购买基金和什么“某某宝”来使货币保值。
首先,不论是受国际金融和贸易的影响,还是受国内经济可能下行的影响,货币贬值首先还是个财经政策问题,不管这个政策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同时,不排除在应对政策上还出现选择性失误。
其次,存款获息不抵“通膨”已经是人所共知,人们尤其需要知晓的是,任何理财产品都是金融系统提供的服务,换言之,金融系统只负责收取服务费,买家的赔赚不在它的义务之中。所以购买理财产品以对抗货币贬值,是个大大的馊主意。
再次,根据目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能够让货币保值或者尽可能少贬值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一、换取美元。美元是人民币的锚定物,如果美元崩盘,人们手上拥有的固定、流通资产的贬值都无可避免;
二、购买黄金。在可见的时期内黄金始终是通行的变现能力最强、相对最保值的贵重金属;
三、购买变现(包括物物交换)能力强的珠宝首饰;
四、购买保险、国债和房产。相对于其他产品,他们的贬值和国家政策状况是捆绑在一起的;
五、购买条件允许存储的适量的粮油食品。
在国际环境和经济形势不见显著的明朗之前,上述货币相对保值的方式俱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网友三:
因为疫情美国大量印钞票,拜登一上台,就印了1.9万亿美元,其它的国家也疯狂印钞,而目前世界上除了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各行各业不断得到恢复,进出口货物量大增,外国的钱不断涌入中国,导致我们的钱增多,从而导致我们的手中的钱不值钱。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普通老百姓,手中资金有限,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存在银行里,虽然利息跑不赢通涨,但致少还可保留些本金,不至于弹尽粮绝。
如果有的人钱多,可拿少部分买基金,炒股,投资实业,根据自身的资金合理分配,但底线是维持家中的生活,不能让生活质量大量下滑,把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
这是个人愚想,可能大伙还有更好方法保值。
网友四:
先纠正一个认知上的错误,保值和增值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保值代表保证钱的购买力相同,而增值则是购买力不断上升。
很多人认为钱一直会贬值,所以一定要钱生钱,把钱变得越来越多,才能保值。
现实情况是,钱并不是一定会贬值,一些成熟的国家,已经出现负利率,货币现金本身就开始保值了,变得越来越值钱。
之所以大众会感觉钱在贬值,主要原因是因为经济在发展,生产力在增强,货币政策引导不停的生产新的货币进入市场。
我们要弄明白保值的逻辑,就必须先弄明白,货币为什么会贬值,在什么情况下会贬值。
为什么需要不停的印钱
很多人把货币贬值的原因怪罪到印钱上,但又不明白为什么要搞货币量化宽松,不明白为什么要印钱。
合理的把钱投放进市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刺激经济发展,是一个正向循环。
经济发展代表生产力的强盛,生产力代表有很多东西被制造出来,需要更多的消费,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消化。
而生产力的进步,人们同样需要更多的收入。
我们就拿最基本的种地来说,以前一年一亩地种300斤粮食,现在可以种600斤。
如果因为货币没有增长,人们买粮食的钱还是那么多。
这导致要么300斤和600斤的粮食卖出去的总价格一样,要么有300斤粮食因为没钱买而卖不掉。
那么对于种地的人来说,粮食多了其实没有任何好处,于是每年仍然只种300斤就好,就出现了生产力的倒退。
于是市场至少需要多一倍的货币来解决600斤的粮食,这样市场才平衡,种地的人收入才增长了。
但他的收入增长一倍后,代表他的购买力增长了一倍,于是又带动了其他物价的上涨,通货开始膨胀。
所以,通货膨胀也好,货币贬值也罢,都是正常现象。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致富,从基层开始需要增加收入,增加收入自然就带动了物价上涨,货币增发。
只不过最现实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的货币增发,最终都流入了实体经济的产业链,很多进入了资本市场,仅此而已。
对于保值的理解
既然明白了为什么货币会增发,那么我们就可以开始针对保值去分析了。
什么叫做保值,就是今年我可以拿100块买3斤猪肉,明年我可以拿3斤猪肉换120块,那么今年的100块=明年的120块,这才是货币的保值。
那么我可以发现,货币可能因为超发,导致每一年的购买力都不如上一年,但是商品是保值的,因为3斤猪肉,依然是3斤猪肉。
也就是说,我们如果手上没有货币,全部都是商品,或者是资产,那就一定是保值的,不管价格是涨是跌。
比如我买了3斤猪肉,一直放在冷藏里一年,哪怕明年3斤猪肉只要80元,那其实依然是保值的,只不过大家的心态觉得100块变成了80块,所以我买猪肉是亏了,钱只要存在那里,哪怕是活期,甚至没有利息,都不会变少。
其实这种情况是通货紧缩,但买猪肉的举动其实依然是保值的,因为我最终的目标是买猪肉,只不过看上去我好像亏了,因为理论上我应该花80元,剩20元的。
所以,如果你读懂了保值就能明白。
所谓保值的压根不是钱,而是用钱买的商品,也可以是资产,比如房子、汽车等任何资产。
如何进行钱的保值
既然我们已经明白了,保值的不是钱,那么保值的办法,就是“花钱”,把钱变成资产,变成商品等。
但凡是钱印多了,总要有去处,总有一个市场要接纳,多印出来的这部分货币。
所以当货币泛滥的时候,我们要寻找的是钱去哪儿了。
从过往的10年来看,货币流入的主要市场,就是楼市。
中国的股市,从30万亿走向了80万亿的市值,带走了50万亿的货币。
中国的楼市,从100万亿走向了500万亿的市值,带走了400万亿的货币。
中国的银行,人均储蓄1万多元涨到了6万多元,14亿人,带走了70万亿的货币。
而银行的存款,最后又以贷款的形式投入了楼市。
相比这几个大的市场,其他市场就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所以从过往十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楼市是货币市场宽松的最直接受益者,其次是股市和银行。
而作为普通的居民,如果家庭的资产配置里正常的有房产,其实也是变相的致富了。
只不过大部分人的房产主要用于居住,只有小部分人有投资房产的意识。
回过头来说保值问题。
并不是说买房才是保值的途径,而是所有的资产都需要配置,综合一下就是保值的,因为货币流向了各大市场。
可能说某一类资产的涨幅更大,增速高于货币贬值率,某一类的资产涨幅小,增速低于货币贬值率,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很多人喜欢押注,未来多少年,哪些资产会超预期的增长。
但其实并不需要这样,每一类的资产都持有一些,就会有惊喜。
就比如最近两三年,黄金的价格涨幅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搞量化宽松,美金泛滥,资本大鳄们就开始大量囤积黄金,对冲风险,金价自然就水涨船高。
未来的十年,可能是又一个实体经济的黄金十年,制造业发展会很快,消费会再升级。
所以相应的股票也是会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去买一些一样可以保值,如果不会买个股就买相关的指数即可。
至于房地产,其实就是一个供需问题。
一些城市的楼房空置率很高,那么一定没法保值,另一些大城市的房子,仍然限购,供不应求,那么要达到保值的效果,基本上没有问题。
我们千万别把保值和增值弄混了,两者天差地别。
增值的概念是要跑赢货币通胀,保值的概念是保持购买力,可以说是和货币通胀率持平即可。
最后说一下,货币通胀率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价指数CPI,其实不是一回事。
货币通胀率,约等于广义货币M2的增发量。
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又不完全等于,这是因为金融是带有杠杆的,就好比M2的数值仅200万亿左右,而楼市的市值已经接近500万亿了。
最后聊聊理财。
钱很难通过存银行、购买理财、保险等方式进行保值,但是这些理财方式可以保本。
钱可以通过投资基金、股票、黄金、原油等方式来保值增值,但是要承受一定的风险。
但投资也好,买资产也罢,千万不要盲目,实在不懂就进行分散投资,甚至不投资。
因为有投资风险,不仅无法保本,有可能还会带来损失。
所以如果没有办法合理的进行各类资产的配置,又没有投资能力,那么把钱存起来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购买力慢慢下降,但至少钱还在,总比折腾没了要好一些。
网友五:
钱越来越不值钱,要想让钱保值,那只能去做投资理财。
现在只有银行存款和国债是保本的,但是银行存款和国债的利率跑不赢通胀,所以要想让自己的钱保值,就必须做一些有风险的投资,风险越大可获得的收益越高。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己做一个风险评估,看看自己到底能够承受多大的风险,损失多少钱能不影响我们的心态和生活。然后把钱分成二个部分:
一、一部分钱存到银行,这部分钱是不能损失的部分,用来保证我们以后的生活。
二、另一部分钱用于风险投资,如果你自己没有什么可投资的项目,可以考虑以下这些风险投资:外汇、期货、黄金、股票、基金、银行理财等,另外还可以选择投资房地产。具体选择哪样,要看你自己对哪个投资品种熟悉,如果都不是很熟悉,那就从中选择一种投资方式,然后学习了解,弄清楚了之后再去投资。
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承受不了本金损失就把钱都存银行吧。
网友六:
事实求是的讲,要想咱们的钱保值,太难了,坦率的说只要高层不停止印钞的游戏,咱们平民百姓要想钱保值真是太难太难了,基本上不可能!只能说怎样用钱更科学!草根坩泽建议如下:
一、表面上看,钱财最好的保值方式是储备黄金
有人说最好的保值方式是买房子,如果只是看这20年的经济周期,这句话是没错的,但靠买房子保值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在未来买房子不仅不能保值,还会不停的贬值,因为房子供大于求也是事实,在不久的将来,房产税也会征收,在这种状况下,多余的房子将会成为家庭里面的负担。
也有人说最好的保值方式是买保险、股票、国债等,但这些都是存在风险的,在某种情况下,这些东西都不能变现,也可能一文不值。
黄金在任何朝代,任何时期,都有他的交易价值,因而个人认为黄金是最好的货备储备方式。
二、从深层次上讲,财钱最好的保持方式是维持一种平衡
1、要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2、用家庭收入的20%到30%购买意外险和健康保险,增强家庭防风险的能力,而且要让家庭成员时时处于这种保护之中。
3、要用家庭收入的10%用来炒股,这是家庭财富,实现倍增的有效手段,但一定要谨慎而为,前期多磨练,后期才有收益,要谋而后动。
4、安全第一,要把家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能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一旦安全没有了,在所有的财富归零。
5、调整好心态,养成好的习惯,让家庭成员足以健康的状态,如果一个家庭没有了健康,那钱财还有什么用呢?
从某种程度上讲,平安是福,健康是财,都是身外之物,让自己活的漂亮才是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