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你所接触到的哪些大器晚成的人
答:有,有个男子已四十出头了,人们都认为他归五保户管理了,殊不知他桃花运来了,取了二手女人,五年连生三子一女,人们哑口无言了。还有一个也是四十有起了,家里人多劳动力少,穷得盐巴也要去店赊帐,人们也说三十不高是矮仔,四十不富是穷人,不料在打工期间,由于他老实肯吃苦,老板是香港人,老板由于铺面多顾及不了,家中有事要回香港,就把舖面交他重薪聘用,结果生意大发,老板知情就报,盈利各半,后来这穷人脱穷了,人们也目登口呆了。
网友二:
我也来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先说个反面教材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本人从开始进学前班,一直到高中毕业,学业方面从来都是顺风顺水,就是大部分人口中那种学霸。但是,高考发挥失常,虽然上了重本但是没多多少分,因为家庭原因,那时填志愿没人科学指导,再加上可能是之前压抑狠了,遇到迟来的叛逆期,最后上了个离家十万八千里的二本大学。从此,就迎来了学业的转折点,学习的心思也慢慢淡了。等到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毫无一技之长,再加上自己情商也比较捉急,可选择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小。到目前为止,也就混了个中层管理岗。成了个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接下来说的就是正面激励故事了。我高中有个同学,平时成绩不太好。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有个谈了八年的女朋友。他平时学习很努力,但是成绩不是很好,属于学渣那一挂的。后来高中毕业后上了个一般的大学。等到我再听到他的消息,人家已经在读博了。后来联系上后,经过交流,才知道他自从上了大学,就踏踏实实的学习,然后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一直努力,勤能补拙,终于逆袭成了学霸。现在人家已经成了深圳一个政府部门的公务员了,想来职位也不低。
每每和他联系,过后总是不是滋味。人这一生,际遇总是无法预料。能自己控制的,就是当下多做准备和努力生活。
网友三:
我高中同学,第一年高考被调剂到安徽农大,老师跟她说:念农大去什么安徽,咱吉林农大不好吗?回来复读!第二年被调剂到了海南农大,老师跟她说:念农大去什么海南?还南连地都没有,回来复读!第三年,发奋图强终于考上了陕西师大,却被调剂到了俄语系,老师说,学俄语去什么陕西师大黑大不香吗…算了你还是走吧!于是,她就去了陕西师大学俄语。
大学毕业之后,俄语在国内找工作实在难,去了满洲里圣象地板做对俄出口,一呆就是三年,她跟我说,那边不仅年轻人少,身边只有她一个正经大学生,除了工作上的事都聊不来,没有人说话,她孤独的时候就去泡图书馆,满洲里的图书馆不大,但她天天泡在里面如饥似渴地看书。有一天,百无聊赖,随便翻着各种书,突然翻到了一本C语言,她是纯文科生呀,大学考计算机二级的时候都没考过,可是那天,她翻着C语言却看得津津有味儿,之后就开始学习各种编程,用了一年多时间,她辞了满洲里的工作到大连一家日资企业的软件公司,从最基层最基础做起,现在已经在一家珠海大厂了。
我很惊讶于她的转变,简直是打通了任督二脉呀,很难解释,但现实是真的很惊艳。
网友四:
有一个。感触很深!
这个领导1966年的人,副区长,53岁一刀切,按理说现在56岁更没希望了。
可有些时候运气到了,不服都不行。市里面新成立了一个国家级产业区,正处级单位。
因为这个领导原先有管理过县一级产业集居区的经验,就认命他为国家级产业集聚区的主任。
网友五:
单位老程一直在平平稳稳的工作,前年突然有一个系统要在全系统推广,老程突然成了单位的的红人,各系统都要他去指导,单位领导不得不开会给他安排了行程。老程刚开始还觉得领导有点小题大做。领导给他分析了一下,老程才算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我到单位的时候,在我眼中老程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员。每天按时上班,到点下班,跟我们没有任何特点。
老程也没有什么架子,有什么事情,只要我们有要求,老程都能给我们办得妥妥贴贴。
我们觉得老程和我们一样,就是单位的一颗棋子,领导想往什么地方摆,就会去到什么地方。
不过,我们觉得,老程在工作中,确实有一股钻劲。不管什么事儿,到老程那儿,总要推敲一番。
老程的推敲与琢磨,让我们觉得有点受不了。在我们眼中,随便的一点事情,怎么就想了那么多,还听起来特别有道理,让领导也不得不点头称是。
我 有一段时间,特别注意了老程的工作,原来老程在工作之余,还管理了一个不小的系统,似乎只在领导知道,从来都不能放松,一有风吹草动,领导都会把老程叫过去商量半天。
我们一看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和老程开玩笑,下一步老程是不是要高升,为什么领导从来没有叫过我们任何人一次。
老程总是哈哈一笑,把工作做好就是他唯一的标准。我可不想你们年轻人一样,总是把领导的亲近作为晋升的途径。
我们知道老程说得是实话,现在已经是五十好几的人了,老程自己也说过,他这辈子能顺利将工作交接,就是他最成功的结局。
老程说得我们非常地也郁闷,作为一个我们非常羡慕的人,老程是我们职业追求的典范,他还有担心的地方,让我们平平常常的无能之辈,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把工作做好,其实很简单,但是对于老程来说,我们与觉得非常不容易。
老程比我们岁数大,每天来得比我们早,等我们上班的时候,他已经机房巡视了一圈,什么情况他基本已经知道。还会给我们说一遍,免得我们说不清楚,让领导一再追问。
我们已经认可了老程的所作所为,那天老程没有来上班,我们也会给老程打电话,让他给我们说说情况。
突然一年年底,上级部门通知,各单位要推广老程开发的系统,老程作为各单位特聘的专员,到各地去讲课、培训、指导,一时忙得没有时间在单位上班。
单位领导在老程出发前,召集大家开会,研究把老程的工作分配给几个人。老程觉得没有必要如此繁琐,有他指导工作没有问题。领导却说,老程这次的任务可不是几天就能完成。
老程的工作全部落在了我们肩上,一下子,我们觉得工作如此繁琐简直有点承受不了。现在才想起,老程那时候是多么地不容易。
老程却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经常不在单位上班,天南地北地出差,偶尔碰到了也是忙得不可开交。老程才知道领导当初开会交接好工作是正确的,自己根本没有时间两边兼顾。
老程在年底的时候 ,因为开发和推广系统有特殊贡献,破格推荐为正高级工程师人选。在系统的评审中,也因为知名度极高 ,一次通过正高给工程师评选。
我们就说老程运气好,刚一评为正高,系统内分房子时,老程好不意外地分得一套220平米的大房子,让我们唏嘘不已。
老程却正色地告诉我们,其实,这么多年来,自己只是老老实地工作,从来没有多想什么,只是将份内工作做好,不要给自己添更多地麻烦。
我们细细一回忆,老程确实是这样,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利益找过领导,也没有因为工作与同事红过脸。
在我们眼中,老程就是大器晚成的人,但是他从来不说自己不适合时宜,只是做好了自己应该做好的工作。
老程的一番话,让我们更加佩服老程。在单位熬了多少年,老程只求做好一件事,不让自己悔恨,不让领导挂念,不让同事担心,是单位的一枝放心树,也可以说是一面旗帜。
网友六:
这个问题,我回答一下。大器晚成的人,我周围是没有发现,但历史上确是有很多的例子。比如蔡志忠,四岁就明白了自己一辈子要走怎样的路。村上春树,从小店店主到知名小说家。王阳明,龙场顿悟。这些开挂的人,或早或晚,都是突然顿悟,究其原因?都是在于追随自己的心。只有敢于追随自己的心,才有足够深刻的感悟,也才能在一个瞬间,领悟了他人所不能理解的东西,就像开挂一般,突然顿悟了,就变成常人眼中很厉害的人物了。
网友七: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同学,小学的,中学的, 有的人还有大学的同学。我今天要说的是我的一个高中的同学海山。在上学期间,海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学习成绩平平,性格不温不火,平常话也不多,只是偶尔会从他嘴中冒出一两句令人捧腹大笑的笑话来。高考时,海山只考取了一个中专学校,而且学的专业是道路交通,也就是说毕业后,海山要与修路打一辈子交道了。
海山家里孩子多,他又排行老大,因此海山从小就肩负起分担父母家务的重任。那时候,我们两家住得比较近,当时生活条件也差,我经常会看见海山到自压水井那里挑着两只大大的水桶去担水,而那时候我上有哥哥姐姐,象这样的重活是轮不到我的。也许从小挑水压的,海山一直也没有长高,也就一米六多一点。而且他又长得黑,所以虽然我俩是同学,有时还经常在一起上学、下学,海山在我面前不仅矮了一个头,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比我差了一大截。那时候,我只要和海山在一起,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所以无论任何时候,面对海山我都是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其实,现在想起来,我比海山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大家都是厂矿子弟,只不过我的家庭和自身条件比海山优越一点罢了。
在高中时,就因一件事,我对海山有些刮目相看了。有一年,海山的父母回老家奔丧。就吩咐海山带好自己的弟弟妹妹。海山家共有六个孩子,当时他最小的弟弟才上小学二年级。有一天,海山请假没有来上课,那天正好发复习资料,我就帮助给他领上,放学后,我来到了海山家,准备把复习资料捎给他。海山见我到他家来以后,非要留我在他家吃饭,而且他还许诺给我炖兔子肉吃。我知道,海山家里穷,平日里也买不起肉,他妈就养了一大群兔子改善伙食。在炖兔子肉的诱惑下,我那天真的就在海山家里吃了一顿饭,不仅海山做的炖兔子肉非常好吃,而且我还看到海山把一大群弟弟妹妹们管得非常好,几个小家伙在海山的指挥下,打扫家务的打扫家务,写作业的写作业,非常听海山的话。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就对海山产生了一种有些了不起的感觉。因为,我在家,除了学习,父母是不会让我干什么活的,而且我的哥哥姐姐也非常照顾我,所以,我对海山的家庭氛围真的有一种新鲜感。
海山在高考的时候,由于基础差,有种临阵磨枪,不快也光的架势,他知道象数理化这些学科就是再突击学习,也不会有多大的效果,于是他就拼命的背语文、英语,他家孩子多地方小,晚上他就跑到外边,站到路灯下,背英语单词。当时我们家属院里有许多人都知道这件事情。
我和海山都参加了高考,分数下来后,我考上了外省的大学,海山上了本地的中专。从此我俩都天隔一方,很少再联系了。后来,有关海山的消息,都是我回家探望父母,从他们口中得知的。我父母说海山非常了不起,海山中专毕业后,他真的就去公路局报到,修路了,刚开始他当工人,后来干技术员,他边工作边自学,后来公路局推荐他又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又读了研究生、博士,后来成了博士后,和国外的访问学者。再后来,他被内地一个一线大城市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招聘进了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当上了教授,所教专业是造价精算,听说精算程度要达到小数点后面几十位。我实在想不通,原来那个连代数都学不好的海山,怎么就成了精算师了呢?正是抱着这种疑惑,我有了一种想见见海山的冲动。
人常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也是个俗人,也不能脱俗。于是,有一年我到海山所在的城市里出差,经过多方打听到了海山的联系方式,我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联系到了海山,去拜访他。海山见到我对我非常热情,他对我说,先去他家认认门,然后去酒店吃饭。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忘记,海山家那富丽堂皇的情景。当时,海山就已经住上了楼中楼,连保姆房装修的都比我家的客厅豪华。但这只是外表上的感受,真正触动我心灵的是,海山一个人的成功带动了他一大家子人的脱贫致富,他的父母、岳母长年和他们住在一起,还有他的几个弟弟妹妹,他也给安排了相应的工作,买了房,有的还在当地结了婚。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的妻子是他中专时的同学,为了避免与海山之间的差距过大,他妻子也学习不辍,努力不止,奋力追赶着海山的脚步,她现在也是个硕士研究生,和海山在同一个大学里工作。
那也是我唯一一次与海山见面,之后,再去海山所在的城市里出差时,我也再没有去看望过他。至于是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是自惭形秽吧。
网友八:
确实是有一些的。
1、户里有个兄弟,上学的时候成绩基本垫底,胆子也不大,说话也是属于情商低的那种,初中毕业就去学做铝合金,后来师傅带他开了门市。那时候是个没前途的傻小子,现在是近千万资产的阔老板,家是农村的。个人出资在自家门口修了一个广场。
2、一个男同学,写的字绵软无力,看起来还没有女孩子写的字刚硬。而且不工整也不漂亮。但他写字很认真,从来都是一笔一画,不急不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再见的时候一手漂亮的字惊呆了我。问他是不是苦练过,他说没有,一直都是那样写的。只是有一天睡了一晚上第二天就写成现在这样,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三年的同学兼朋友。
这两个都是真实发生在身边的事,自己也是有幸见证者。事情微小,但我觉得它能被称之为“大器晚成”。
个人觉得大器晚成有三种可能,一是抓住了机会、二是厚积薄发。我身边的两个例子就是最好的说明。那第三种就是所谓的“人无横财不发、马无夜草不肥”。当然这种我们不可能参与见证,所以也不知道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存在,自然也就不做说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