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你周围有没有大器晚成的人?

2022年11月10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四十岁还在打工的男子,因为坐了一趟火车,过年的时候回到家,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首富。说起他的发家史简直就是一部传奇。

隔壁村的老刘,是个打工仔,40岁了还没娶上媳妇,由于太老实,总是干吃亏的事,所以人家背地里都说他是刘大傻子。

老刘一直在工地打工,干的也是最累的活,听说那边的工友也都欺负他,每天拿他消遣。

过完年,老刘又踏上了打工之路,这次老刘买了一张卧铺票,想舒舒服服的坐次车。老刘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刚刚躺下,就想抽根烟,于是来到走廊里透透气。正巧看到一个老头儿也在那,顺手递了一根烟过去。

就这样两人聊起了天,老头说,第一次坐火车,也没买到卧铺,有点晕车就想出来透透气。老刘看老头儿难受的样子,心有不忍,所以就把自己的卧铺让给了老头,自己则坐到老头儿的位置上。

快到站的时候,老头走了过来说,年轻人,我到站了,我给你留个联系方式,有什么事你可以给我打电话。老刘说,这么巧,我也是在这个地方工作,就这样老刘一起下了车。走着走着,老头突然感觉头晕,谁知老刘直接背起了老头儿,把老头送到了出租车上。

老头儿刚走,老刘一摸自己的钱包居然不见了。没办法只能流落街头了,最终肚子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去偷了别人一个包子,包子还没吃到嘴里,就被店家按在地上打了一顿。

比较凑巧的是,那个老头儿路过认出了老刘,不但请老刘吃了饭,还给老刘买了衣服。最终还要认老刘为干儿子,就是这次彻底改变了老刘的命运。

这个老头儿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儿子出车祸去世了,所以巨额家产无人继承,就这样老刘成了继承人,老刘的姓氏也跟了老头的姓。

老刘发达后,来到村里,请了一帮唱戏的,慰问一下村里的老人,只要过去看戏,所有人都管饭。就这样老刘炸富的消息在附近传开了。

所以吃亏是福,有时候吃亏不见得是祸。一个愿意吃亏的人,总会有意外的收获,我们更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

网友二:

63岁的李树德,消失两个月后,忽然开着奔驰回村了,村民惊讶不已,和李树德一起回村的,还有一个妙龄女子,女子跟在李树德身后,亦步亦趋,点头哈腰。

最先发现李树德回来的,是赵大妈,赵大妈急忙去了素兰家,素兰听说李树德回来了,还是开着奔驰,她不敢相信,直到素兰见到李树德,她才后悔不已。

素兰的丈夫去世后,有人曾在她和李树德之间牵线搭桥,让他们两个搭伙过日子,但素兰嫌弃李树德没本事,没答应这件事,她还奚落了好心人一顿。

李树德是李家庄的一个老人,他年轻的时候,追求过素兰,但那时李树德家里穷,素兰看不上他,后来,素兰嫁给了村长的儿子。

李树德一辈子没有娶妻,他23岁那年,在他大舅的帮助下,开了家豆腐房,以卖豆腐为生,一卖就是几十年。

两个月前,村民忽然发现,他们已经一天没听到李树德吆喝卖豆腐了,去他家里一看,李树德家大门紧锁,李树德消失了。

李树德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大家对于李树德的失踪也不太关心,他在这个村里,是没有什么地位的。

谁也没有想到,李树德突然回来了,他开着奔驰,穿着一身闪闪发亮的西装,脚上的皮鞋还是鳄鱼皮的,一看就价值不菲。

李树德把车开到自家门口停了下来,他和那名女子一起进了屋,大概半个多小时后,李树德走在前面,那名女子一只手里拎着一个包裹跟在李树德后面。

两个人上了车,在村民诧异目光的注视之下,开着车走了。

素兰站在人群中,看着李树德渐行渐远,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李树德是如何突然发达的?李树德的派头,俨然就是一个功成名就的成功男人。

李树德的变化太大,也太突然了。忽然间从一个卖豆腐的老头,变得如此引人注目,素兰恍惚如梦。

素兰决定查一查李树德消失的这两个月,他去了哪里,经历了什么?

素兰在城里有个亲戚,是她表妹,素兰来到了表妹家,住了下来。

第二天,素兰一个人在市里的大街小巷转悠,她有一张李树德的照片,她拿着李树德的照片,看见人就问,“认不认识这位老人?”

大家都说不认识。

素兰找了一整天,没有一点李树德的线索。

晚上的时候,素兰的表妹问素兰说:“表姐,你为何找李树德,是看他现在过得好了,你想嫁给她吗?”

素兰说:“不是,我就是好奇,这两个月他都干了什么,为何变化这么大?我想不明白。”

素兰继续找李树德,一连找了六天,她连李树德的影子都没有见到,素兰有点泄气了,她想打道回府回家去。

素兰在长途汽车站买票的时候,一个男人的身影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身影很像李树德,素兰悄悄跟了过去。

素兰跟着男人来到了一家酒店的大门口,男人走了进去,坐电梯上了七楼,进了一间办公室,等素兰坐着另一部电梯,来到了十楼,她再找那个男人,男人不见了。

素兰不知道男人是在几楼下的电梯,她拿出李树德的照片,看见一个打扫卫生的大妈,就过去把照片给大妈看。

大妈看了两眼,告诉素兰说:这个男人叫李树德,是我们酒店新来的做豆腐师傅,他的办公室在七楼,你去706找他。

素兰大喜过望,她来到了706,敲了敲门,门打开了,开门的人果然是李树德,李树德见到素兰也很意外,但他还是把素兰请进了办公室。

李树德的办公室虽然不大,但布置得很有格调,素兰没有想到,做豆腐的李树德,会有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她诧异地看着李树德,一脸疑惑。

李树德问素兰说:你是怎么找到这里来的?

素兰没有说出来,她是特意进城寻找李树德的,只说是在汽车站看到了李树德,她就追了过来。

李树德听后,对素兰说:你是打算回村吧?我派车送你。

素兰说:我回村不着急,有一件事我想不明白,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是怎么一步登天的?村里的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李树德笑了笑说:不是村里人不可思议,是他们认为我就该一辈子卖豆腐,不可能有出息,见到我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了,他们心里不平衡吧?

李树德的话,说中了素兰的要害,素兰的脸“腾”地一下子红了,李树德发现了她的变化。

李树德是怎么突然发达起来的呢?这要从半年前说起。

半年前的一天,李树德卖豆腐,都快天黑了,他的豆腐还剩下许多没卖出去,李树德很着急。

他骑着三轮车去镇上卖,来到一家饭店附近时,李树德看见饭店里有很多人吃饭,他就把三轮车停在了饭店门口,有吃完饭出来的人,他就让他们买两块豆腐。

有人买有人不买,眼看饭店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李树德的豆腐还剩下几块,这时,一对夫妻从饭店里走了出来,李树德拦住了他们。

女的闻了闻李树德的豆腐,豆腐味道纯正,色泽也新鲜明亮,女的把李树德剩下的豆腐都没走了,不但如此,她还要去了李树德的手机号。

这对夫妻很有来头,他们是市里一家饭店的老板,因为这两年饭店的生意不好做,他们是来镇里考察的,想引进一些有特色的民间风味,让饭店重振雄风。

回到市里后,这对夫妻看着李树德的豆腐,不禁眼前一亮,现在人注重养生,豆腐是传统美食,他们想把豆腐引进来,用豆腐招揽顾客。

李树德接到他们的电话后,没有立刻答应去饭店当豆腐厨师,他离不开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家,但是,两个月前,李树德改变了想法,他决定去试一试,自己的年纪大了,靠卖豆腐发不了财,一旦再过几年,他干不动了,没钱又没人照顾他,他的日子可就苦了。

到了饭店后,李树德做了两盘豆腐,没想到,顾客反应出奇的好。

为了把豆腐这块招牌打出去,饭店老板跟李树德商量,让他把做豆腐的手艺奉献出来,多培养几个会做豆腐的人,只有李树德一个人做豆腐,量太少,已经满足不了需求了。

李树德痛快地答应了,他没有一点私心,把自己做豆腐的手艺,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几个徒弟。

李树德的豆腐打响了,为饭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饭店老板为了感谢李树德,让他当了豆腐部经理,给了他一个专门的办公室。

为了工作生活方便,他们还让李树德学会了开车,并把一辆奔驰轿车配给了李树德。

那天,和李树德一起回村的妙龄女子,就是李树德新收的一个女徒弟。

知道了李树德现在不但是饭店经理了,每月两万来块工资,手下还管理着几个人,素兰对李树德刮目相看了,她对李树德说:你现在还是一个人过吗?

李树德说:我不但现在一个人过,以后我也还是一个人过,我已经习惯一个人过了,到了城里后,我眼界开阔了,我要趁现在攒点钱,老了就去养老院养老,没有烦心事,比找个老伴强多了,万一找的老伴有私心,贪图钱财才跟着我,我就后悔不及了。

李树德留素兰吃完午饭,就让新收的女徒弟,开车把素兰送回到了乡下。

现实生活中,大器晚成的人有,但不常见,为了回答你的问题,也为了表明我的观点,我就截取了一个《民间故事》的素材,说一说我的看法。

大器晚成的人,往往在他没有成器的时候,活得都不太顺利,很多人希望自己大器晚成,一来可以富贵荣华,二来也可以在人前扬眉吐气一回,让小看过他的人,无地自容,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

这可能是很多希望能大器晚成的人共有的心理。

其实,人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气馁,也不高高在上,更不能目中无人,以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不因物喜不以己悲,达观做事,低调做人,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千滋百味。

大器晚成切记骄傲,谨言慎行,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正确对待小瞧过你的人,正确对待有了成就后,对你谄媚的人,认清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生活的本质,做好这几点,才能成为一个物质与精神世界都丰富的人,才会得到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网友三:

我在昆山电动工具厂做主管的时候,有一年部门缺人,从工厂其他部门转了一位同事过来顶岗,开始我觉得部门事情多,随便安排些事情给他就可以,可是后来他的结果让我很吃惊。

那年工厂效益不是很好,加上发完年终奖很多员工辞职不来,公司停止对外招聘,我负责的部门事情也出现了人力短缺,很多事情都要通过员工大量加班完成,所以觉得还是得招聘人员来解决这个问题。

因为不准对外招聘,只有对公司内部招聘,这时候有其他部门主管推荐了一位很多年前校招过来的员工,说这位员工认真和负责,碟觉得现在的工作内容没意思,要裸辞。我考虑大环境不好,工作比较难找,想到自己部门很多事情要做,心里想招过来帮其他人打杂也可以,等外面工作好找的时候他自由选择。

于是没有多想,就把帮他办理了部门调动,开早会的时候把他介绍给其他员工,让他以后请他负责协助大家的工作。

起初,部门其他员工像往常一样忙碌,他一直坐在办公司查看些资料,好像这个部门的事情跟他没有关系一样,看起来一点都不主动,我开始觉得这位员工资质很平庸。

我想他这么不主动,我还是自己給他安排工作。有一次,我看有一个员工比较忙,估计事情做不完,会影响到工作,就直接和他说去帮助那个员工去寄样品,我当时想寄样品再能力平平的也可以按时完成。

这个员工立马紧张的工作起来,因为看到我直接任命工作,说明我已经注意到他过来之后比较闲。他马上去帮助那个员工邮寄样品。

慢慢地我发现部门所有员工的样品都是他负责寄给客户,有时候为了把快递寄出去,他经常做到很晚,我在想这位员工是不是有点傻,做这样简单又重复的工作。

他有时候早会甚至会问大家最近是不是有样品要寄给客户。因为寄样品是件非常无聊和繁琐的事情,每天到产线催样品,样品做好了要入库,因为是保税工厂,还需要到各个部门及海关签字。

但是考虑他对于他来说是新职业,确实做不了其他事情,我也没有找他,让他继续做这件事情,也给其他员工分担工作量。

当时我也觉得让他这样干着,等外面比较好找工作的时候,他估计会去外面找工作,那时候我也可以招有经验的过来。

没想到的是,他越做越人往前一步帮其他同事多做些,本来同事把样品给到他,他负责寄出去就算完成工作了,后来他有时候看样品来不及,也会帮着去产线催入库,催仓库赶快出库。

有一天他找我签字,我看有很多张样品的申请单,觉得他估计会很累,出于安慰,我对他说:每天重复这些工作会不会觉得很无聊。

他看着我说:呵呵,还好,但是其他人都忙,我也帮不了什么忙,我也想能像其他同事一样的工作内容,现在没那种能力,只有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寄样品能认识很多人,对以后工作有帮助。

听了他的话,我笑了笑,觉得他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我们这样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时间在沟通协调上面,多认识人对他也有帮助,我也想让他单独负责事情,但是他现在经验不够。

可是这时候我又想到,到时候开放对外招聘,他到底怎么办呢?难道到时候不外招有经验的员工?如果招了,工作分配均匀了,其他人也会考虑工作量如果比较轻松,就不会分工作给他,再加上到时候新招聘了,人事肯定会找我说部门员工超额的事,难道到时候说他是多处来的吗?他现在这么认真帮其他同事分担工作,我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如果不招,他的经验我感觉还是不够,单独负责一个完整事情,他会应付不过来,进而影响整个部门的工作进度,我也会被连累引起我的主管不满。

有一天,我去物流部门,物流部门的主管对我说:你们部门那个寄快递的小伙子很认真和负责,头脑比较活,这半年来寄快递都很顺利,没出过错,很有前途。

这个时候我想起了他,我只记得他做事比较勤奋,任劳任怨,从不抱怨同事把杂事全分给他。于是我想有机会我要和他聊聊。

那天正好又碰到他过来找我签字,我想是个好机会,于是把他拿过来的单据放一边,我说等一等,有话和他说。

他看着我,笑着说:是不是我最近哪里做错什么了,有同事或者其他部门的人投诉我了。

我说:你做寄样品也有半年了,现在部门其他人一样很忙,想找你换下工作,和他们做一样的事情。把你手头上的工作交回给他们,这样你就有时间独立负责自己的工作。

他没说话,我知道他可能已经习惯了目前这样的帮其他同事寄样品的打杂类工作。于是我说:你现在对公司各部门也熟悉了,你单独负责事情对你以后职业发展有益,而且你比较认真负责,头脑又活泼,一定会把事情做好,无论以后呆公司或者出去工作,薪水都会得到很大提高。

听了我这番劝导,他没多说话,表示默认同意我的安排。于是当天晚会,我在部门宣布了这个事情。

本来部门其他下属还想继续让他寄段时间样品,我说:现在他已经熟悉大家的工作内容了,是时候让他独立做自己的事情,请大家以后多多支持。听到我说这话,部门的人没什么意见了。

果然,他工作认真和负责的态度帮助到了他,虽然平时还是很累,但是他一个人可以承担两个人的工作量,也给我减轻了压力。因为他表现出色,我不用考虑外招员工的事情。

看到他不用像以前那样给其他员工打杂,我感到很开心。不久,因为公司其他部门缺人,我调到其他部门任职,走之前我向公司推荐了他来顶替我的位置。

最近,我想了解自媒体写作这个行业,于是向另外一个老下属了解情况,他跟我说当初部门混得最好的就是他,买了别墅和玛莎拉蒂。

因为他从公司出去后,自己创业,他说很感谢我,因为我给他机会,他了解了整个公司各部门做事的工作内容和分配,对他后面的创业很有帮助,少走了很多弯路。

如今我想起这个员工,总结他为什么大器晚,开始看起来平平,后面忽然开挂,变得很厉害,我分析原因有三个:

从校园招聘过来的时候,他进入的那个工作部门的工作内容,他可能不感兴趣,以至于他要裸辞。在我们部门工作认真和负责,我想他在以前部门对待工作也是认真和负责。这样的员工招聘进来只要他答应的事情,一定会脚踏实地做好。开始看起来平平,是因为他刚进入新岗位,对岗位不熟悉,想多积累些经验。后来经验累积足够马上能胜任和一起员工一样的工作,甚至可以做同岗位两个人的工作量。

因为他认真和负责,也吸引了其他部门领导的注意力,部门领导间相互交流的时候,会对其他部门表现好的员工进行赞赏,毕竟旁观者清。如果其他部门领导看到他还可以承担更重要的事,也会主动向他所在部门的领导推荐,因为他认真和负责,也提高了其他部门的工作效率,这样双方部门都开心。开始做单调重复的工作,但是他注意给其他人留下好印象,因为有好的印象,我调走的时候推荐他做部门主管,而不是其他人,我想作为推荐人,当然希望他把工作做好。这样他得到了升职,我因为推荐也在公司赢得了一定声望。如果自己推荐的人不能胜任工作,别人会以为你任人唯亲,反而害了自己。

因为他要把事情做很好,不仅仅是简单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还要得到其他部门认可,这样他就得去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内容和细节,相当于让他学习到了整个公司的运作。所以我们无论是创业还是职场,都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你想做得到升职,并不是只了解自己部门工作内容,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互动,大家相互了解对方,才能把工作做好,在公司得到升职,同样的如果你创业,作为一个公司的负责人,你需要了解整个公司的每个职业的运作方式。

最后我想说:不要看到后面开挂的忽然开挂,觉得很厉害,看起来好像大器晚成,其实在你看到他很平平的那段时间,他可能在认真负责的做事情,在积累经验和人脉,等待机会厚积薄发,才有了后面觉得忽然开挂,变得很厉害。

所以我建议:无论职场还是创业,不管现在自己做的事情喜欢不喜欢,都要先把手上的事情做好,形成好的做事习惯。这样在做好手头上的事情的同时,当有新的机会出现的时候,有清晰的头脑去判断和应对;相反今天想做这,明天想做那,结果手头上的事情也没处理好,出现新机会的时候,因为自己准备不足,不敢去做或者没有足够的经验把新机会浪费了。

我是@乘风破浪的感情世界,在我们每个人的的生活中,我相信有年轻有为的人,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人毕竟是少部分,我们能做到是保持足够的信心,脚踏实地的做事情,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前平平无奇的自己才能做到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后面开启自己的开挂人生!

网友四:

十几年铁窗生涯,出来后41岁了,找不到工作,哥哥给了10万创业,六年后都能在北京全款买房了。
小区一个朋友,刚到北京搬家的时候因为一件小事认识的,经常碰面熟识了。

每次聊天都要跟人炫耀他弟弟成功的故事。

兄弟俩是内蒙人,东蒙那边的,也算是东北人。

他读书不错,90年代的大学生,一直在北京发展。

弟弟读书不行,早早就到南方打工了,盗窃还是其它原因不太清楚,被判了近二十年。

据他说还是因为表现良好,减刑了才提前出狱的。

十年多时间与社会早就脱节了,回到老家也找不到工作。

来北京在哥哥家住了几天,也没找到工作,甚至是卖力的活计也没有。

后来在网上看到可以做木雕卖钱,就动了这个心思。

他们的父亲就是木工,他弟弟辍学后也学了一点,而且在狱里做工的时候,就是给家具把手和靠背做雕刻,手很熟。

弟弟对自己的手艺好坏没什么概念,不清楚自己做的东西能不能卖掉。

做了几个样品,他感觉还不错,起码能凭借手艺吃饭养活自己,非常高兴。

给了10万让找好的材料再试试,再去南方木雕出名的地方,考察学习一下别人是怎么做的。

弟弟拿钱出去转了一年多,回来确定的方向就是:大的家具材料投资不起、小的太费功夫又不值钱。自己到乡下收集杂料,专心做起了佛教类的雕刻。

开始先是做好放到佛品店里寄卖,一段时间后反应还不错,就专门在房山租了个小院。

第三年的时候找了个二婚媳妇搭伙,这媳妇还真是个销售人才,拉一车样品一个人到各地庙会、旅游古镇外摆摊,顺带开网店做起了定制,一年时间就搞得风生水起。

订单越来越多,名声也有了,注册成立了公司。

他知道之前狱友们在社会的难处,又都有一点手艺,聚过来几个跟他一起做。

还带人给几个寺庙做了很多维护和更换工程(我想大头应该是在这里^_^)。

有了小孩,打电话让哥哥在附近给他看房,准备买个大点的房子。

他也知道弟弟做得不错挣钱了,一年二三十万已经是乐观估计了,实在没想到他六年时间能挣多少钱,敢开口全款买房了,是不是对这里的房价也没概念?!

专门驱车过去确认,还真是自己小看人了,上千万的买不起,七八百万的还是没问题的,惊得他自己都想辞职去做木雕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业都是有的人赔了、有的人发了。

人家是怎么短时间发家的呢?

应该是牢狱生涯结合社会人性,把个人的性格意志磨炼得非常强大坚定,目标专一,再加上精湛的手艺、独到的眼光、家人的团结帮衬,成功是必然的。

网友五:

35岁之前干一行亏一行,老婆嫌弃他没本事,带着年幼的女儿跟别人跑了。父母也数落他总是爱瞎折腾,一个好好的家庭都给折腾散了,大年三十的晚上,被嫂子数落的体无完肤。说的这个人是我堂哥,在他最落魄的时候,身上连吃饭的钱都拿不出来,就到各家各户去蹭饭,免不了受到大家的闲言碎语。

我家就成了我堂哥的重点光顾对象,要认真说起来,我家跟他家虽然算是一个家族,从血缘上来说,已经是比较疏远了,属于没有出五福。有时不得不说我堂哥的脸皮,着实有那么厚,有一段时间,每次快到饭点的时候,堂哥总是恰如其分的到我家里来聊天。

我们也拉不下那个面子,自然也要说一下客套话,堂哥连口头上的推辞都免了,直接进厨房拿碗筷。吃饭也就算了,堂哥还有喝酒的习惯,到我家里来吃饭,免不了要给他上一杯红薯烧酒。一边不咸不淡的聊着天,待酒饱饭足之后,连句谢谢都不说,叼着一根烟就出了门。

堂哥是那种不太安分的人,村里跟他差不多大的人,要么选择在家安分守己的种着田地,要么选择外出打工。而他偏偏喜欢折腾,办过小型养猪场,也办过小沙场,也开过小货车,也许是时运不济,都没有搞出啥名堂,反而欠了一屁股债。

堂哥在他们那个年龄的人中,也算有些文化,初中毕业后,读了当地的一所卫校,也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可就是没有派上用场。他的那纸文凭高不成低不就,好的医院自然是不会录用,就算乡镇卫生院也谋不到什么好职务。

谁曾想到?就是这一纸高不成低不就的文凭,让他以后的人生开了挂。话说有一年三十,堂哥被自己的嫂子和父母数落的那叫一个惨,堂哥在大年初二就拎着包包南下广东了,与其说堂哥是准备到广东去打工,还不如是被父母哥嫂硬生生给逼出去的,毕竟在家里混了这么多年,一无是处,连家也散了。

这样的情况,甭说亲朋好友,就是自己的父母都看不起,堂哥既不想在工厂里做流水线,也不愿在工地上干累活。就在佛山市一家私营医疗机构谋了一份工作,主要是他做这一行还有一些基础,干这一行也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在这家医院工作了一两年后,堂哥有了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对方是当地人,他家只有一个女人。女方也是有过婚姻史的人,堂哥的第二段婚姻就是做了本地人的上门女婿。有了本地人上门女婿的光环,堂哥的人生也迎来了转折点。

女方的父母是开药店的,堂哥从私人医院辞职后,就帮着岳父母打理药店。前些年药店的暴利是有目共睹,尝到甜头后的堂哥胆子也大了起来,他不安于只开一家药店。短短几年又开了三四家药店,还跟人合伙办起了诊所。那收入可就是日进斗金,自那以后,堂哥开回家的车是一年换一台,现在已经是一台大奔了。

有了钱后,堂哥也四处置业,先后在我们本地的市,县都购买了房产,前些年又在老家建了一栋豪华的别墅房。堂哥再也不是当初那个人见人嫌的人了,每次回到村里,村民们都热情的上去打招呼,他也成了大家的座上宾。

一个人的逆天改命,运气和机遇那是相当的重要,但有时候机遇也不是随时都有,出现的时候就要紧紧的抓住。我堂哥如果不是到外面打工,就不会邂逅本地女子,虽然男人做上门女婿多少有些压抑,但凡事有舍必有得。他利用上门女婿的身份作为跳板,成功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

在外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很多事情没有本地人撑腰,是很难办成的,就算自己有通天的本事,没有人牵线搭桥,会连一个行业的门都进不了,更别提发展了。堂哥去做上门女婿的时候,就是赤条条一个人。没有人脉,也没有资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或许就是有一定的医学知识。

算起来,堂哥做上门女婿一点都不亏,他本身是一个二婚男,也已经步入中年,加上人至中年一事无成。这样的条件就是在农村也难以找到老婆,能受到本地女子的亲昧,结婚后女方家给了堂哥一个更高的起点,也算是走了大运。

堂哥的人生经历也许称不上是大器晚成,成功实现人生逆袭那是肯定的。比起村里大多数同年人,堂哥已经是让他们仰望的高度了。房产已经有好几栋,好几家药店,一家不大不小的诊所,两辆家车,总资产再怎么也有上千万,这样的条件放在大城市也算是中等,放在咱们这个小山村就是妥妥的首富了。

堂哥能实现人生的完美逆袭,也不完全是靠运气,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堂哥没有什么惊天的才华,但他胆子大,敢折腾,脸皮厚,不怕失败,再加上有一技傍生。或许正是这些优点才收获了本地女子的芳心。也正是堂哥的这些个性,才让他能够抓住机遇实现发家致富,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