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钱的日子很难熬,该怎么生活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似乎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艰难的时刻,就像是上天对人的考验,看你究竟能如何度过难关,这是生活对每个人的历练,就如玄幻剧的历劫,度过去后或多或少总会有些收获。
记得自己刚走上社会的那几年,对待工作也很轻浮,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的是什么?心比天高,命比纸薄,是我人生中一位师傅对我常说的话,当时没有细品,大概是刚进大城市被各种繁华迷了双眼,总认为一切很容易。工作了一年多认为什么都会的我辞职了,想找份工资更高的工作,找工作那段时间处处碰壁,找了二三个也没结果,钱也花完了,每天就靠3个馒头度日,再后面真是身无分文,当时理解了什么叫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幸好当时有一位朋友伸出援手帮了我,给自己带吃的。后来也通过朋友的关系帮忙找到了一份工作。经历过那次后,自己对工作非常上心,很认真努力地学习工作中自己不懂的东西,慢慢的就越来越好了,生活也越过越顺了。
虽然那段时间很艰难,但很感谢有那么一段时光。让自己对生活有着敬畏之心,你如果对待你的人生,生活就会如何回馈你。人也只有经历过才能成长,一句话,不可虚度光阴,该拼搏的时候请不要选择混日子。
网友二:
我最缺钱的时段是2005年,我中专毕业,所以工作这块收入不是太高,我记得工资是1500的样子。老公2001大本毕业,他刚开始工作是路桥公司,跟着工程跑,在路桥呆了整一年,我希望他能稳定些,所以他来到我所在城市重新开始,找了份和专业较对口的工作,到2004年工资也就2000来块。04年宝贝也来报到,05年出生,才发现这点工资真的不够用,我没有母乳,孩子一直是配方奶粉,还有尿片什么的,有了孩子消费真的很实际,不像当初就两人。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买水果,我得等刚发工资那几天才能买些水果吃,而且不能买太贵的😓好在孩子一周岁后老公的工作越来越有起色,我们也一直认为我家孩子就是我们的幸运神,是他给我们带来了好运,一辈子的好运。
网友三:
我去年六月份毕业,18年一年都在考研,六月份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把之前实习攒的钱都花了,还找朋友借了一点,夏天在学校备考,那会食堂只有一个在开,早上一两块钱吧,中午吃个菜,不到五块钱,晚上也这样吧,反正能省就省。考完之后回家呆了三天,又赶快回到了上海,因为有房子在那儿,不敢轻易歇着,去了赶快找工作,面试了好几家,都因为我无法提供长期工作保证而没有录用,后来去了一家注册公司的公司做销售,中途因为在叮咚上买的面条吃出了问题,最后他们和解,赔了2000多块钱,也算是这一年来的第一笔收入吧。过年放了九天假,大年三十在豫园找了个工作,帮人家卖东西,底薪加提成,大年初一干到初六,每天基本站11个小时,早九晚九,初六干完初七接着去上班,到今天连着上了十一天了,过年也没心情回家,哈哈,保持奋斗
网友四:
没钱的时候怎么过,80后的应该都体验过,说说我是怎么过的。
技校生活,没钱的时候。
我也没什么学历,只是读到技校而已,那个时候家里穷,给的生活费基本是额定的,2008年每个月300元的生活费,平均一天是10元,要控制10元以内正常是够的,那个时候吃学校食堂,早饭1,5元,中午3.5元,晚上3.5元,还能有存款。
刚开始这样还可以,没多久一会,身边都是一群爱玩的孩子,打游戏,翘课,去溜冰,找女朋友。现在想想也不像学习,感觉是家长花钱让老师给看孩子。
后来300只能花到20天的时候,基本就没钱了,剩个50左右,就想办法要省钱了,那个时候老干妈真好吃,可以连续馒头配老干妈整整吃一个星期。在学校没钱就是这么过来的。
工作了以后,没钱的时候。
2010年就从技校毕业了,也没学到什么,就选择了出国打工,当时中介费需要5万人民币,家里借钱帮忙出国,所有压力很多,想办法如何尽快的把欠别人的钱还了。
到了新加坡以后,不用家里叮嘱,自己也懂的该如何省钱,我依然记得那个时候自己好拼,一袋米50人民币左右,鸡蛋很便宜10个人民币6块钱,土豆也便宜。 从小记得妈妈说的话,菜不够盐来凑,哈哈,那个时候炒三个土豆可以吃一天。一个月才花费100新币。
体验了没钱的时候,也懂得了很多,生活也许对我们并不公平,但是肯努力,肯坚持,就会改变生活现状。
网友五:
记得那是刚毕业的时候,一个月600元工资。但是哈尔滨住一个大概2平米左右的单间,一个月要260元。每个月电话费最低消费是记得好像十元。日用品也维护到二十元左右一个月。这些钱其实完全不够吃饭的。当时早餐是不吃的。午饭一般是一个豆腐脑一个烧饼,但是有一家豆腐脑是一元一碗其他家都是1.5元。我中午要走挺远去他家吃,吃的我现在有点看着豆腐脑就反胃。这样午餐一个月也得100元左右。晚饭基本就是馒头榨菜。因为馒头买多会便宜些,一般都会买三块钱的,但是正常价是一元三个有的地方两个。我买三元钱,都能买到12个或者8个。吃到后来都干了,就泡水吃。交通都是起早步行。所以我现在的习惯也是一般三五站的地方一般都步行。当时最期盼就是过节,但是虽然工资低,但一般单位到节日还是会发点东西或者奖金的。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将近一年,在哈尔滨实在混不下去。转战安徽才慢慢有所好转。回忆起来真的很奇妙。再见那是我的2004年!
网友六:
2017年意外怀孕二胎,思来想去决定生下来,也正是这次怀孕差点把我推入地狱,那一年老公每天加班,年终奖也比往年少了很多,后来孩子意外早产,因为住院花了很多钱,也让我看清楚了很多事情的真相,老公在我怀孕那一年迷上了主播,他自己各种网贷不说,公公拿来给孩子看病的钱也被他偷偷的给了主播,而且那时候他已经完全沉迷进去了,只要主播一个电话一句大叔,他马上就可以把命给别人,后来网贷开始打电话给公公婆婆催债,陆陆续续我们开始知道他大概在外面欠了四十来万债,能贷的都贷了。
后来我生育保险报下来的几万块钱也被骗走了,那个时候觉得天都塌下来了,想死又舍不得孩子,开始了用花呗,京东白条,信用卡各种转着用,两年总算熬过去了,日子在向着好的方向走,至于男人,就当他不存在吧。
网友七:
我们都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钱曾经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喜怒哀乐。
初到市里的两年,是我人生中最为坎坷的时光,也正因为如此,看过了人情冷暖,自己的心智才逐渐成熟起来。
陌生的环境,初来乍到,若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很难立足,但日子总要过下去。
由于当时挣钱的心情很迫切。很快有了一份临时工作,心里稍感慰籍。虽然不那么称心如意,但毕竟可以解燃眉之急。那时,女儿上高中急需生活费,又刚好我和老公没发工资,只好极不情愿地求助于姐,只要工资到手,我会及时还给姐。这样的光景大约有半年的时间。
最能施惠于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钱或一切物质上的接济,而是那些亲切的态度,欢悦的话语,同情的流露和纯真地赞美。――富兰克林
我三番五次地求援,姐永远都是微笑着不急不躁地说:孩子的钱不能省,有事尽管说。每次都说得我心里热乎乎地。她说话的语气、脸上的表情、还有至真至切地态度始终温暖着我。
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能有人不求回报地拉上一把,那就是自己生命中的贵人。
父母嫌贫爱富的也屡见不鲜。
我家暖气改装,需要交费5000多。老公打算借公婆的钱,等我们手头宽裕了再还给他们。
老公的来由刚出口,婆婆出乎预料地说:我们没钱,找别人去吧。
婆婆拒绝借给我们,在当时看来。担心我们还不起她。她宁愿把钱借与七大姑八大姨,甚至八杆子打不着的烂亲戚,去显摆自己优越于他人,也不肯拿给自己的儿子。
在金钱面前,母子关系显得如此薄情。老公遭到婆婆地严词拒绝,他说平日和颜悦色的母亲竟然变得如此陌生。暂且说婆婆没钱,但只是他对儿子的态度很让人费解。她不但不帮忙,倒有一番儿子落难,她在一旁鄙夷看热闹的感觉。还话里话外看不起儿子,搞不懂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还好没过多久,老公的工资到位,交费时间刚刚好。
我们已走过最难熬的岁月,儿女都上了他们理想的大学。在我们背井离乡的时光里,我读懂了亲情、友情,以及她们金钱面前的嘴脸、人品。
都说财帛见人心,父母也不例外。
感恩于困难时给我们伸出援手的人,
网友八:
我现在就很缺钱,已经失业快1年了,每个月只有1793元的失业金,按照现在的物价,这点钱根本就是不够用的。
估计到10月份的时候,领取失业金的日子就要结束了,目前还没有找到工作。7月的时候也积极地找工作和面试,但是最后都没有结果,导致自己现在很焦虑,同时也很不自信,34岁的年纪,因为面试总是失败,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很焦虑会不会就这样一直失业下去。
家里有两个还在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还有两位老人,自己失业了所以压力都在老公身上,我的失业金也仅仅只够日常网购一点东西而已,疫情这几年,家庭收入锐减,几乎是有多少花多少,老人还以为我们很有钱,还想着日常买菜全都要我们掏钱,姑姐带着孩子和我们住一起,老人总说姑姐困难,没钱,但是他们从来没想过我们也很难。
这个8月,三亚疫情严重,原本有一个面试就差最后一面,疫情来了,导致现在工作的事情也是遥遥无期,估计是没戏了吧。也不打算把全部希望都放在那家公司,希望疫情快点结束,然后重新找工作,有合适的就投递简历。
8月的开支很少,我这边的支出才花了400多元,其中还有200多是保险每月定时扣款,100多是7月底网购的面膜,因为在家,所以基本也是不愁吃喝,有老人有小孩在饮食上也不会很差,猪肉和青菜每天都还是有的。
唯一的就是失业金太少了,每个月都不敢花钱,也不太敢网购,很多都是用完了才买,对自己的网购瘾很节制,不能随意买买买的生活挺难受的,以前去逛街,小蛋糕和奶茶想买就买,现在不行了,连水果有时候都不敢买多,想买什么都要考虑是否是必需品。
疫情期间手机还摔碎了,现在在想到底是花1000多买新手机还是花几百块换手机屏幕(旧手机已经用3年了),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