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如何一眼看穿

2022年08月01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我自己就是一个农民,很庆幸生逢盛世,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虽然不算是个富人,但和大多数的农村人一样,如今过上了有房有车有存款的小康生活。

那么如何界定、区分村里的富人和“伪富人”呢?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富”,不能单单用钱多少去衡量,而是要上升到一种“境界”上去。

下面,我就来举例说说我们村两个有代表性人物,看看他们到底谁更“富”?

希望大家在评论区踊跃留言、评论!

No.1 富的“流油”的“鲍大拿”。

“鲍大拿”本名叫鲍学鹏,今年59岁,他应该是我们村zui早富起来的少数人,因为生意涉及许多领域,村里人才送给他这个雅号的。

关键他对这个称谓也很受用,有事没事开着他的黑色奥迪Q7来村里绕一圈,遇上能入他“法眼”的人,会减速摇下车窗玻璃点头打个招呼,然后绝尘而去!

“鲍大拿”家往上倒祖宗8代都是地道的种田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他这代,家里总共土坯房三间,责任田分了10来亩,兄弟4个上学年数,加起来没超过初中毕业。

地少,一没文化、二没手艺,能把温饱问题解决就算不错了,更谈不上娶老婆。

但“鲍大拿”作为家中的老大,脑子灵活,胆子大,想着反正也是穷光蛋,索性光脚闯天下试试。

于是,他把几亩责任田都交给父母和弟弟们种,自己用木头板钉了一个小木箱,找母亲要了些旧棉花,然后用蒙稻芽的塑料薄膜,自制一个保温箱,骑着家里zui值钱的大件_____永久牌28自行车,到冷库兑冰棍走家串巷去叫卖。

那时候虽然经济都不好,但累了偶尔吃个5分钱冰棍解解乏也是犒劳自己的方式。

就这样,“鲍大拿”起早贪黑忙碌着,足迹甚至遍布田间地头。等晚上回到家,在昏暗的灯光下数钞票,也是有成就感的。

卖冰棍尝到甜头后,“鲍大拿”就动员二弟、三弟跟自己干,将原来单一的冰棍,扩大到汽水,面包,水果糖等等。

有时候兑的货卖不动怎么办?“鲍老大”看了村口一处空地,对父亲说:想办法给我弄些砖块,不够就用土坯垒,砍些树杈搭个棚子,我们可以开个小卖铺,我认识一个老板,可以赊一部分账。

就这样,每天早上“鲍大拿”让父亲推着板车,带些油盐酱醋绵白糖等,在小棚子里搞了个流动小卖铺,早上出摊,天黑收摊。

具体赚不赚钱不知道,反正没出两年,他们家新划一个房地基,盖了四间砖瓦房。第三年,又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让鲍老四专门给人拉砖、运沙石跑运输,常年有活。

真是应了那句古话:弟兄几个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有了宽敞明亮的大瓦房,梧桐树自然引来金凤凰,很快鲍家迎娶了大儿媳妇,老二也和女朋友确定了关系,鲍家的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迎来历史性的飞跃。

“鲍大拿”把几个弟弟领上路后,自己带着媳妇到集镇租了一间门脸房,搞起批发。

那时候,各村的小卖铺的货,几乎都是从他那拿的,“鲍大拿”从小练就的嘴皮子功夫派上用场,夫妻俩逢人笑脸相迎,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经过几年的原始积累,“鲍大拿”在集贸中心“金三角”处买了6间上下层的门面房,除了自己家留两间做批发外,其他几间出租。

有钱了,人脉广了,接触的圈子也大了,视野更开阔。后来“鲍大拿”把批发部交给妻子打理,自己投身到建材行业,跟一个浙江商人倒卖钢材。

也就是那个时候,他的财富日进斗金。

后来,跟着生意伙伴又做起房地产开发,直到前几年房地产业疲软,他才慢慢收手了。

“鲍大拿”钱是挣着了,但渐渐的大家发现,他们家兄弟几个没有之前的和谐,听说老四对大哥有意见,老二老三为了老家的房产,相互不来往。

总之,每年春节回老家,看不到他兄弟四个能聚齐,这也成了他90多岁父母的一块心病。

俗话说:要的好,大带小。“鲍大拿”自从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后,人油腻了,体重增加了,看人的目光也变了,不再是从前那个走街串巷叫卖冰棍的“光脚小伙”了。

五年前村里集资修路、建广场等娱乐设施,然后有几个人牵头,将在外打工的人拉了一个群,甚至有我们这些早年出嫁的“姑娘”,让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共建美好家园。

群里气氛很活跃,虽然大家都常年忙于奔波,平时很难见一次面,但听到给村里修水泥路,建广场舞场所,都积极参与,踊跃捐款。

日子过的普通的人,就300、200的捐,大部分都是捐500,像我侄子、侄女在外“混”的不错的、有公职的,起步1000,上不封顶。

当群主老赵联系“鲍大拿”时,他半天也没回个话,有人开玩笑说,是不是他有“大手笔”压轴等候啊?

结果,直到广场建成、村间水泥路铺好,也没见他一个钢镚蹦出来。

有人气愤的指责道:下次再见他开奥迪回来,别进村!让他把车停在村口走回来!

也有人猜测,是不是他生意垮台了?不好混了?

其实那都是替古人担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鲍大拿”家镇上那几间门脸房一年租金都好几十万,市里还有好几处房产……

可以说,“鲍大拿”根本不缺钱,只是不热衷家乡公益事业而已。

No.2 草稞里飞出的“金凤凰”。

就因为这次捐款修路,另一个平时名不见经传的人横空出世,他就是袁二刚。

二刚比我小十几岁,家里兄弟两个,因为年龄差距,我对他印象还是停留他小时候光着P股蛋、泥猴子时的模样。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村里人对他们弟兄刮目相看的就是准备“卖血救父”的事。

二刚父亲是叫能荣,是我们村农业学大寨时派到海南岛学种杂交水稻的首批农技员。那时候海南岛隶属广东省。

能荣为人特别朴实厚道,在当农技员的时候也勤奋好学,当时省农学院有个教授姓王,下放蹲点在我们村,能荣就拜他为师。

王教授那时候顶着右派分子的帽子,村里许多人对他避之不及,很少跟他说话。但能荣不在这方面考虑,他只知道王教授有学问,他要跟他学农技知识。

王教授住在村里给他安排的一间低矮的土坯屋里,平时倒不需要干体力活,只需开会时到个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那时候全村人吃水就我家门口那口大井,王教授是文弱书生,手无缚鸡之力,而且用木桶栓井绳打水一点不内行:人站在井坛边扯井绳吃力,站到井台上朝井下看又害怕,所以,只要他去井上打水,连我们这些小孩都取笑他。

但后来他的徒弟能荣承包了这项活,不等王教授水缸里的水吃完,能荣就从家里挑一担大水桶过来打水,两趟水缸就满了,王教授再也不在井边出洋相了!

后来王教授落实政策后回到城里工作,能荣每年春节,都会从家里拿些土特产去看望恩师,能荣经常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当然,能荣所学的知识后来成了他生存下去的立身之本,这是后话。

王教授离开我们村后不久,广大农村迎来改革春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户户卯足了劲发家致富。

但那时候的农村人只会立足土地,不敢、也没有意识去城市打工。所以,农户们种庄稼有不懂的,都会找能荣指导,尤其是防治棉花虫害,能荣不计报酬无偿到村民田间地头查看,然后告诉他们该买什么农yao,村里人称呼他“袁技师”。

好人多磨难。一场突发疾病打破了能荣一家四口平淡幸福的生活。

能荣平时看上去很清瘦,几乎没闹过什么毛病,可有一段时间他连续低烧,人浑身无力,面色也苍白的怕人,在赤脚医生那输了一段时间液,也没见好转。

后来村医让他到安医附院仔细检查一下,毕竟连续低烧不是好迹象。

结果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淋巴ai!当时夫妻俩就瘫坐在医院长廊的椅子上!

那一年,他们的大儿子18岁,小儿子15岁。

能荣的妻子慧娟是个一字不识的地道农村妇女,陪丈夫进城检查身体是她第一次出远门,过马路还是挒着丈夫的衣角走。试想,现在突然间得知家里的“顶梁柱”得了这么严重的病,简直就是天塌下来了。

回到家后,慧娟终日以泪洗面,她不知道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

看到父母忧心忡忡的样子,小哥俩知道事情不好,于是,大刚就问道:爸,你检查结果咋样啊?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给你治,不行家里还有两头肥猪呢。

大刚话音未落,二刚接着说:咱粮仓里还有稻谷,都装袋子里去卖!我们可以每顿熬稀饭!

望着两个懂事的儿子,能荣眼眶湿润了,原本他都不打算治了,因为本身家底就寒,没有多少积蓄,眼看儿子就到找媳妇的年纪,如果把仅有的几个钱花了,病再不好,落个人财两空怎么办?

能荣就把自己的顾虑跟两个儿子一说,大刚、二刚一人攥住父亲的一只手,哽咽说道:爸,千万不要这么想,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给你看病!钱没了,我们哥俩有的是力气,日后可以去挣,您如果没有了,我们娘仨怎么办?这个家不能没有您!

就这样,能荣在两个儿子的一再劝说下,把家里的猪卖了,粮仓里的稻谷卖了,仅留下两袋子口粮,父子三人踏上求医之路。

一开始他们家没告诉任何人能荣的病情,邻居们只知道能荣去检查身体了,家里就妻子慧娟在家。

后来,没过一个月的时间,从家拿走的钱都花完了,大刚回来找几个叔叔想办法筹钱,大家伙儿这才知道能荣病情的严重性。

那时候能荣的三个弟弟日子过的也不宽裕,但救命钱不能不拿,所以又七拼八凑2000多,让大刚送去。

可接下来的放化疗区区几千块钱简直就是车水杯薪,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没有了!这回轮到大刚犯怵了,怎么办?能借的都借了,剩下的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邻居,他们会给吗?

小哥俩在医院门口徘徊着,大刚急的眼泪都下来了!二刚一看,说:哥,别着急,我再回去一趟,问平时跟我家关系不错的邻居们再借点,坚持一天是一天!

大刚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道:实在不行,我就去卖血!

二刚强忍住泪,匆忙踏上回村之路。

二刚还没回来之前,村里人就从能荣几个弟弟那得知能荣的病况,有人就替他们家着急,说不行就每家捐点,能荣人不错,才40多岁,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没了。

就这样,大家三块五块,十块二十块的自发往能荣妻子慧娟手里送。

等二刚回来时,母亲慧娟手里已经攒了几百块钱了,二刚在感动的同时,内心焦虑,几百块钱不够两天的费用啊!

突然,邻居长发大哥对二刚说:孩子,不行去找找你爸的师傅王教授,听说他现在是农学院的院长,让他想想办法,或许能救你爸一命。

一语惊醒梦中人!二刚像抓到救命稻草,他一拍脑袋,说:对呀,我咋没想起来呢?

来不及往父亲那问王教授地址,二刚直奔老支书家,知道他和王教授之前通信。

就这样,二刚怀揣老支书给他的王教授地址,义无反顾的去找人了!

费了一番周折,二刚终于见到父亲的恩师王教授,千言万语一时无从说起,二刚“扑通”一声给王教授跪下了!声俱泪下说道:王爷爷,我爸的命,看来只有您老人家能救了!

王教授赶忙把二刚扶起来,问了原委,二刚就把这近一个月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最后,二刚道:爷爷,现在真是走投无路了!所以不得已才来找您。

王教授一听爱徒年纪轻轻得了这个病,心里好一阵心疼,他一边安慰二刚,一边找老伴拿钱,让二刚赶紧送饭医院去续费。

但王教授知道,治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都说救急不救穷,谁家也不可能有多少钱。

为了后续跟进,王教授又卖老面子,给当年在我们村蹲点的老干部们挨个打电话,给能荣筹备治疗资金。

接着,他在学院后勤部询问,看有没有临时工的活,好让大刚找个活做,这样多少可以挣点钱,又能解决哥俩平时住宿问题。

或许是所有人的诚心感动了苍天,能荣完成了前三个月的首期化疗,顺利出院了!

回来时他的脸色确实不好看,头发一根都不剩,人看着就像一阵风能吹倒似的。

但精神不错,他告诉大家,医生说ai细胞没有继续扩散,只要坚持放化疗,有治愈的可能。

不过,大伙儿没看见大刚和二刚,因为从那时候起,他们俩在城里工地上打工挣钱,保证父亲后期的费用。

就这样,能荣九S一生,真的战胜了病魔,如今70多岁了,依然健康的活着。

大病初愈的能荣干不了体力活,王教授就让他在家里边养护身体,边卖农yao、种子和化肥,正好还可以用以前的知识指导农户。

就这样,能荣在家卖农资,两个儿子外出打工,后续把生病借的钱都一一归还了!

因为我常年在外打工,平时也很少回娘家,只知道能荣身体恢复的跟之前一样,两个儿子都娶上了媳妇,孙子孙女都有了。

因为住的不远,经常能看到他家门口停好几辆车,听大嫂说大刚、二刚现在发展的很好,尤其是二刚,手下有个建筑队,长期在南京承包工程。

不过,具体挣多少钱从哥俩外表看不出来,因为他们家人出来衣着打扮很普通,连两个儿媳妇也不像有些女人那样,全身上下穿金戴银的,但听说大刚的女儿是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的,二刚的一儿一女成绩也非常好。

二刚还是之前那样,笑起来小眼眯成一条缝,见人都是热情的点头打招呼。对了,他的长相就跟宰相刘罗锅里那个小太监的扮演者一模一样!

听说村里要修路建广场,二刚一个电话就让一个施工队前去支援,不过,是以zui低廉的价钱做zui优质的工程,另外,二刚个人捐了20000块钱。

因为修路捐款是有“功德谱”的,村里人这才知道二刚捐款的事。

写在最后:

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如何一眼看穿?这个问题那就看从哪个角度看问题了,有的人低调内敛,深水静流。而有的人虚荣心作祟,甚至还打肿脸充胖子。

其实个人财力如何,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就看这财富如何用在该用的地方,不让别人背后戳脊梁骨。

总之,人生在世,勿以善小而不为,常怀感恩之心,让中华民族朴实无华的爱心继续传承!

网友二: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再受大集体制度的约束,务工,经商任其自由。

机遇有不同,能力有高低,贫富也逐步岀现差异,渐渐地人们有了攀比之心。从最初的比吃比喝,比装扮,到如今比车比房,比存款。

很多年轻人,在外打工时节衣缩食,抽些劣质卷烟。逢年过节回到家中,抽好烟喝好酒,挥金如土。外人谁也不清楚谁有多少钱。

在农村,谁是真富有,谁是假贫穷,一直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

有些人性格低调,不善张扬。而有些人爱好摆谱,喜欢装阔。真假富有,似乎很难分辩。

但是,钱是硬头货。如果长期观察了解,一个是否真的富有,从其处事为人,就能看的出来。

十几年前,我老家有一邻居,有两个儿子。为了二儿子好找对象,逢人总是吹虚自己如何有钱。后来有人给他的二儿子介绍一个对象,女方提出,要五万元彩礼,另加一辆摩托车。这一下让他犯了难,最后只得放弃这们亲事。

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从不装穷,也不会显富。这么多年,贫困低保,与我无缘。

有钱没钱,自己心中有数,与人攀比,只会累了身心,苦了自己。这就人们常说的,死要面子,活受罪。

网友三:

我们村里最有钱的那个在外地有自己的货车队,十来辆,跑物流,他和自己的儿子还包了一百多亩地,种小麦,从他的穿戴来看,就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见到谁都和和气气的,有时候没事了,和村里聊天的老头老太们都能说半天话,说白了,人家不是看重钱,是看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学校,修村路,架太阳能路灯,人家捐得最多,从没说哪一天对着左邻右舍有趾高气扬的样子,仍旧是那个刚从地里回来的农民样,依旧穿得没有一点有钱人的样子,而且人家的孩子教育得也是很低调,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村里富人应有的心态吧,何必装呢?

我们农村人不把富人把富人,都把他们叫能人,对于这样的人,叫村里人真服气,那都得是人品过硬的人,你要说谁有钱在村里尾巴翘得老高,那不好意思,再有钱也没有人理睬你,题中说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如何一眼看穿,我说句实在话,谁有钱谁没有钱还真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有一点可以看出来,没有钱的人想装有钱的人那肯定是看着不舒服的。

我有一个远房的亲戚,他有没有钱我还是了解的,不但没有钱,反正还整天借钱过日子,但人家的生活质量确实很高,有个中档的车子,整天穿得非常潮,整天也不知道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反正感觉几乎每天都会去饭店吃饭,他的老婆也是如此,整个高调得很,既然我能看的出来,其实他们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会感受出来,说句实话,他不是很喜欢和村里人在一起说话聊天什么的,他们村里的人也很少和他接触,前两年我这个远亲晚上开车撞到路边上了,受了伤,村里竟然没几个去看他的,这混得也是让人很无语。

都是一个村的,装什么呢?你有钱别人一分拿不走,你没有钱别人也是都知道,在自己村里人面前,诚实生活,热情办事,可能题主针对的是现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有的人发了,开始飘了,开豪车回家,那人家真是通过劳动所得的,那就没什么毛病,倒是有些人一年挣不了多少,非要买个好车回家装点门面,那就过了,没人跟自己的面子过不去,你要脸有面,那也得看嘴里还能不能吃上饭,不然的话,开再好的车,那都没用,因为面子真不值几个钱,心里还得防着别人看穿,有意思吗?

网友四:

农村的富人与伪富人都不多,鉴别他们意义不大。因为真正的富人不会留在农村,几乎百分之百都进了城。留在农村的,大家几乎都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且平时都是各奔东西,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在一起,唯有节日和红白喜事时,才有可能短暂聚集。

那么,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一眼看穿”真富人和伪富人,是需要一点功力的,因为,富人和伪富人,与好人坏人一样,不会把字写在脸上。我简单总结为“望闻问切”四字法。

望就是看,观察,看他的衣着打扮。但凡衣着为名牌的,不管真假,几乎百分之百是伪富人,真正的富人衣着都很随意,打扮很低调,他们对乡邻还是心存一份戒心的,怕露富后遭人妒忌,更怕像大衣哥那样,被吃大户。

闻,就是听闻,就是听他的谈吐。夸夸其谈者定是伪富人无疑。真正的富人,其致富经是保密的,不会轻易外传,况且农村的富人都经历过磨难与不堪回首,所以他们一般不谈过往,更不会在大众场合下炫耀。

问,就是主动了解,询问。就是简单打听他现在做什么事,这事与他的知识水平是否匹配。我早年认识的一个同乡,书读的不多,后来见到他,他吹嘘自己有多少财产,我本就不相信,再侧面了解,果然如我判断,是个装富的骗子。

切,这里纯粹是借用中医的切脉。可以看他的面色、牙齿和身材等健康指标。真正的富人是多少讲究个人健康的,生活质量也不同于一般人,他们都有一两种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身材管理的也不会差。但是,伪富人只图其表,是无法真正过上有质量的生活,所以,他的面色、牙齿和身材这些简单的健康指标都会“出卖”他的。

当然,这些简单的判断方法,也只有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才能够具有较高准确性。其实,判断伪富人的意义并不大,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在经历交往中上当受骗。伪富人的本质是虚荣心作祟,当普通的物质基础满足不了他的需要时,就有可能行骗,从这个意义上看,学会辩识伪富人倒是有一定意义的。

网友五:

攀比之风盛行,农村“伪富人”现象“扎堆”,这种现象正常吗?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都富裕起来了,农村里富起来的人,也不少。但是有些并不富裕的人,却爱装模作样地“装富”,主要还是因为当今社会盛行的攀比之风,为了维持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很多收入没那么高的人也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也就是“伪富人”。那么,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能否能一眼看穿呢?答案是:"一眼”不行。除非你是"孙悟空”!

如何分辨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

通过仔细观察,大概从以下几个方面,是可以分辨真假的。

①从人的性格来看

对于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来说,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看见他出手大方,也不一定真的有钱。而那些低调的人,看似普通,生活中也不浪费,往往却是有钱的人,因为他们知道挣钱不易,知道珍惜。

②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上看

“伪富人”总是爱往人群中去,说自己如何如何发展的好,大谈外面的精彩世界,说自己穿的衣服是如何的贵,车如何好,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钱似的,要知道“越缺什么才越炫耀什么”。

真正的富人,他们不爱往人群中去,而是一家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的人过年不在家,带着一家老小出去旅游,真正的富人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无用社交了,过年走亲戚也是话不多说,从来不说自己怎样怎样发达,如何如何风光,他们不在讲究衣服牌子,只要穿着舒服就行。

③从孝敬老人的态度方面看

一些真正有钱的人,也比较孝顺,会经常给老人买些好吃的,好用的,而且还会是比较时尚的;那些”伪富人“,喜欢对老人说一些"甜言蜜语”的话,有些连东西都不买!有些也只是买些不实用的东西给老人,因为他们没有钱在这方面摆阔。

④从花钱、用车方面看

“伪富人”平时在外面省吃俭用的,吃糠咽菜也要整一套名牌穿在身上装门面,遇到请客、医院看病、帮村民办好事、村容改善要掏钱的事会躲的很远,因为囊中羞涩呀!用车方面,他们习惯把车放在院里,偶尔会用一下。因为车每出去一趟都要花很多钱,他们没那么多钱开支。

真正的富人,日常购物、医院看病、请客吃饭、帮村民办好事都会出手很大方,还会想方设法的出钱,为村子的建设做贡献,尤其是自己村子发展比较缓慢的,他们都会多多少少的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他们会出钱帮村里把土路硬化了,出钱帮助村里修建新学校,还有出钱给村委置办空调、办公桌的,这类人肯定是真有钱,而不是装有钱,而且人家有钱之后,不光是自己享受,还惠及同村的其他老百姓。用车方面是随用随开。

⑤看车、看房、看全局

一个农村的家庭,如果农村家里是高楼大厦,在城里也有商品房,来往还有自己的私家车,自己的事业经营得不错,而且家庭和睦,就可以算得上是真富人了。

如果少其中的一个条件,都有可能是伪富人。比如有的人家里车房都有,却在外胡作非为,很可能家底子早就败光了,只剩下一个空架子,这当然是伪富人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人?

富有远远不只是有钱、有豪宅、有豪车、有私人飞机这么简单。

真正富有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我认为一个真正富有的人应该是在以下四个方面都富有:

1.性格上富有一拥有积极、主动的性格。

2.品格上富有一为人光明磊落、豪爽大方、诚信负责、善良仁慈。

3.精神上富有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生活上富有一充实的时间利用和广泛的兴趣爱好。

现在的真富人是越来越低调,因为日子是过给自己的,而“伪富人”却越来越高调,因为他们的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无论如何,都不如脚踏实地的过好自己的日子!哪天发达了,努力做一个真正的富人!

网友六:

说实话除非是认识知根知底的,不然谁是富人我实在看不穿。其实越富裕的人越爱装穷越低调,比如我表哥在城里做生意,明明赚到很多钱,可当外人问起他时一般都是会说,马马虎虎啦混口饭吃而已!都说富人不露富,很多富人之所以不张扬可能是一种涵养,也有可能是自我保护,更是不想跟亲戚朋友间有金钱往来制造矛盾。

而没钱装富打脸充胖子的人在农村却是很常见,我堂哥在上海工作了几年,去年回来过年时穿金戴银的,还天天请朋友去吃饭喝酒唱歌,逢人就发红包一副发大财的样子!村里人都说他挣到钱了。可年初八时他就匆匆忙忙的说要回去上班了,其实他当时回来时是说有半个月的假期的。他去上海不久后就打电话跟我借两千块钱,说没钱吃饭了……

我觉得真正的富人是做事情不动声色为人低调令人捉摸不透的那种,而伪富人则为人高调爱表现,口袋里有几个钱就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的人相处一段时间就会发现他的原形毕露了!

网友七:

我很高兴的回复这个话题。说明白一点,就是真富有和假富有的关系。在这个情况下,我感觉到非常纳闷。谁家富裕谁家不富裕,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摆得清清楚楚。其实没有必要让别人去表达!你家没有钱,说成是有钱又有什么意思呢?也没有评论说谁家富有,是富有劳模吗?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什么人是真富人,什么人是“伪富人”呢?

对于这个问题,不可能是非常简单分辨出来的。下面我们用最平常的方法去辨别吧!

有人说真人不露相。

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从历史的方面讲,这是人们生活的总结。谁家多么富有!从表面看的话。你是看不出来的。有的是假富有,时间长了也就看出来了,如果我们认真思考的话,也容易判断。下面我讲两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村有个人经常到外地去做生意。出门在外的时候,把自己打扮的非常漂亮!也就是我们说的有形象。反而回家的时候,自己的打扮非常平常,就跟自己在家种田一样。回家以后,和村里人交往非常和气。他自己不抽烟,但是手里长期带着烟。逢人就请教,就递烟。谁都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什么生意。也不知道他挣了多少钱。若干年以后,他第1个在村里为两个儿子建造了楼房。这时候我们才知道,这个人的确不错!认为是我们村的第1富有。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在外面做生意了。而且生意的档次都很高。一直到现在,这个大家庭已经不在村里了!他们已经融入到大城市!这是我讲的第1个小故事。

真正富人的主要特点:各类生活,取事待人,都很低调;自己是否富有从不谈起;任何地方从不显露;和任何人交往,都很和谐。这是周围人的观点。在关键时候充分显示出来了!

有人说假人易露相。

我讲第2个小故事。也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那些年能够在外面做生意的,都还是有点本事。他们在外面挣钱以后。回家以后的生活都有所改变。也有一位生意人。表现和第1位就不一样了。穿着非常豪华。有一副大老板的气派。说起话来整整有词。所有的表达。和别人就不一样。如果早上到街上去买菜。他所买的菜都要认真排列。一般的菜放在最下面。上档次的菜,什么大鱼呀大肉呀!全部放在菜篮子的最上面,让人家都看得清清楚楚。观点已经非常显赫。他就是大老板的,也是大富豪了!现在这样的人也还在农村,和农民一样生活。

“伪富人”主要特点:不说真话,只说假话;为人高狂,趾高气扬;不注重实际,只注重显示;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些是我观察得出来的结果。

两个小故事我已经讲完了。富人和“伪富人”的分辨也就表现出来了。分辨这样的两类人。只要大家认真识别的话。还是可以很迅速分别出来的。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也是本地方两类人的表现。关于这个话题,欢迎大家讨论!

网友八:

现在在农村有一股“伪富风”在蔓延,估计也是因此,才有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农村的富人和“伪富人”如何看穿?其实想要看穿很简单,只要问他一句话就行,毕竟两者之间差距还是很大的。

咱们先说农村里的“伪富风”,这类人就是平时生活过得去,属于吃喝不愁的,但是和有钱人比起来还是有一截差距。但是这类人偏偏想要趁着过年的时候炫耀一番,摆出一副我是有钱人的架势,抽着好烟,喝着好酒,穿着好衣,放着好车。没错就是“放着好车”,因为这是刷洗干净的,专门摆在家门口给人看的,毕竟他平时自己是舍不得开的。

虽说摆出一副有钱人的架势,但是真让这类掏腰包请客吃饭的时候,他就开始百般推辞,那真叫个一毛不拔。往往这样的“伪富人”是很容易被人看穿的,因为他骨子里还是小气,给自己花钱咬咬牙就挺过去了,但是给自己掏钱请客吃饭,就一百个不愿意。其实这样的人是“打肿脸充胖子”,只为了让乡里乡亲的高看自己一眼。

所以针对这样的“伪富人”,只要问他一句话就行,就是“挣大钱了,不得摆一桌庆祝一下呀!”他要是没有答应是正常的,他要是答应了,再看看他摆的一桌菜是什么样水准,也就知道他消费水平是怎样了,就能推测出他是有钱没钱了。

其实所谓的“伪富风”,是人们的攀比心在作怪,只是让想让人高看自己一眼,让人知道他这一年在外边过得很好,并没有吃亏遭罪。谁都想展现出自己生活最好的一面给大家,所以也要尽力表现出自己不差钱的样子。

现在“伪富风”还在蔓延,究其原因是人们已经不再以种地为生,而是有更多的人选择外出打工,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两者之间的差距也就越来越大。有些人是真挣大钱了,开着豪车回乡,并且还盖起别墅。而有些人则是没钱,但是硬生生把自己装作有钱人,只是不愿意低人一等。

最后再给大家说一个判断一个人真有钱还是伪富的方法,就是看他父母过得怎么样。虽然有些人没时间陪伴父母,但不会让父母缺吃少喝的。就算父母节省惯了,但吃穿都是儿女买给父母的,所以父母不可能让人说过得“寒酸”。所以说从父母的生活状态,也能推测出这家人到底有没有钱。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