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5年哪些行业最值得投资?
如果从行业投资角度,未来这几年,人工智能、养老、社区配套、先进科学应用、医药等大健康,包括区块技术都非常有前途。但是考虑这些有什么意义呢?你不是马云,你不是资本家,你无法掌握巨额资本投入在这些行业内。你只能从个人角度看,如何参与到这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取得行业上升的资本红利。
作为普通人,在未来2~5年,其实可以投资的大事有三件:
1.投资于自己,如果你还很年轻,那么在投资于自己的本事再涨上一点,能力再提升一点。如果你已经不再年轻,那么投资于自己的身体再健康一点。自己是最重要的,自己如果没有清醒的对世界的认识,那么去理财,有可能就被人骗,那么去工作,就有可能踏入错误的行业。那么去交朋友,就可能交到耽误你一生的坏人。所以呀,让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理财能力,以及对世界真伪好坏的分辨能力,再长进一点儿。这永远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2.投资于家庭方面。家庭是一个人事业的基石,过去古人说,成家立业治国平天下,人就是要按照这个顺序才能成就大事。将家庭搞得和睦一点,将家里人身体搞得更健康一点儿,让家里每个人都成为其他人的后盾和支持力量。这样大家可以放心在外面拼搏努力和奋斗。
3.投资于证券市场。目前经济在转型,这个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机会和机遇。虽然李大霄讲的是3000点是铁底,最近不幸又被击穿了,但是长期来看证券市场是值得去投资的。未来我们肯定会早晚走上大国牛的道路,这点德先生也很有信心。而且我们看到了这些未来有前途的行业,普通人如何去参与呢?最佳的办法就是在证券市场上找到这些行业的领头公司,找到有前途的公司,我们做他的股东,让他们去帮助我们赚钱。
仅仅靠着聪明的存款,其实是无法跑赢物价上涨的,同样也不能让我们未来财富自由。只有权益类的投资才有可能实现这一切。对于普通人来说,适当的参与证券投资,买到有价值的上市公司,未来这些有前途的行业分析才真正变得与自己有关联。
除去这三点,剩下的都充满了风险性。例如去买房子,买不好确实会赔的,虽然长期很多地方的房子也会涨的。例如自己去创业,那简直是九死一生。例如跟着老板去踏踏实实做事,有可能公司不行了,有可能挑选的行业错了,还有可能老板自己撤退了。
总结一下: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有本事。投资家庭让自己无所牵挂,心无旁骛的去做事业。投资证券市场给自己一个希望,一个未来,一个可以与巴菲特共同参与高价值公司增长的机会。
网友二:
从目前形势来看,未来2-5年国内外整体经济环境不会太好,那么,投资机会在哪儿呢?空说无凭,来点案例比较实在。
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和70年代,美国股市和整个社会经济都曾经遭遇过艰难时刻。但是,奇怪的是,很多知名的投资家或超级富豪,却都是在这个时候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或者赚取了超额的收益,个人财富大大增加。为什么大多数人亏钱的时候,他们却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回报?他们做了什么?
先说第一个案例,“华尔街之狼”杰西·利弗莫尔,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
1929“大萧条”时期,在当年春季,他的账面上已经亏损了600万美元。不过,他很狡猾,他准备策划一次大手笔,雇佣了超过100位证券经纪人来隐藏他的真实意图。然后,靠着技术分析的技巧和敏锐的直觉,在当年的华尔街股灾中,他以一人之力做空整个市场,战胜了整个华尔街,赚了足足一亿美元。而当年美国全年的财政收入也才约42亿美元。
第二个案例是“股神”巴菲特。
1968年前后,当股市一路凯歌的时候,巴菲特却通知合伙人,他要隐退了,并逐渐清算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几乎所有的股票。
1969年6月,股市直下,渐渐演变成了股灾,到1970年5月,每种股票都要比上年初下降50%,甚至更多。1970年~1974年间,美国股市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没有一丝生气,持续的通货膨胀和低增长使美国经济进入了“滞胀”时期。
然而,此时的巴菲特却异常欣喜,因为他发现了太多的便宜股票。1973年开始,他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10年之后,巴菲特投入的1000万美元升值为两个亿。
1980年,他用1.2亿美元、以每股10.96美元的单价,买进可口可乐7%的股份。到1985年,可口可乐股票单价已涨至51.5美元,翻了5倍。
第三个案例是“超级不靠谱”唐纳德·特朗普。
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滞胀”。1974年,纽约市曼哈顿区的“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宣告破产,特朗普立刻买下这块地产,后来建成了68层的特朗普大厦(Trump Tower),这里成为了特朗普集团的总部。
1975年,特朗普用千万美元买下纽约中央火车站旁破旅馆,用极低的贷款成本和五年时间建成的“凯悦酒店”,成为特朗普房地产事业上的重要里程碑。
看这三位大佬一波猛如虎的操作,脑子里是不是有点乱?别急,我来理一下。
首先,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资产价格会下降,甚至会跌破它本身的价值,也就是很多资产会贱卖。事实上,这些资产本身的价值没变,就像一块绝世珍宝被穷途末路的主人贱卖掉。
所以,只要我们在适当的时机勇敢出手,就能买到便宜货,然后等到它升值的时候大赚一笔。不过,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你要有眼光,二是你在那个时候手里还有足够的现金。
道理很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要想投资成功,除了手里有钱,还要有超越常人的眼光和及时出手的魄力!诸位网友,你能做到吗?
网友三:
以2-5年来看,欧美主导的全球化在退潮。
以亚洲为核心的新多边贸易将逐步崛起。这也符合一带一路的发展规划。
所以围绕这个逻辑我们简单资产投入来说一下
1.你投1000——1万元,那么投资学个一带一路沿线的小语种是性价比非常高的。土耳其语、阿拉伯语、哈萨克语等等。
2.你投1万-10万元,那么你选择投入一带一路基金。
3.你投资10万以上,可以选择跨境电商,当然是以这些国家为主要目标的。目前国家刚刚设置多个跨境电商试点城市。相关政策可以多关注。
4.你投资100万以上,可以选择做外贸生意,还是以前外贸的思路,但是出口对象变了而言。
5.投资1000万以上,一带一路做基建。
资金再大我也说不上话了。
网友四:
没有最划算的投资,只有适合自己的投资,下面我谈谈我自己的想法。
一.投资自己,沉下心来,好好总结,好好学习,同时把身体搞好喽,为下一次机遇的到来时刻准备着。
很多人这两年都很惨,原因有两个,前些年挣钱比较容易,心比较浮躁,天天想着挣大钱,对市场缺乏敬畏,一旦市场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很容易血本无归;另外一个原因是疫情,疫情的影响太大了,尤其是旅游等行业。
二. 核心区域的房子。“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非核心区域的房子房价下跌那是大势所趋,但改善需求肯定是一直存在的,改善需求要的是核心区域的好房子啊。
三. 公募基金。记得某银行行长说,“人民实物资产转换成金融资产的高峰马上就要到来了。”,房子不炒了,只有小部分人拿钱去创业,做实体,大部分还是要转向金融资产的,炒股难度性太高,风险太大,专业的事专业的人干,投优秀基金经理的基金吧!
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谨慎投资,快乐生活!
网友五:
1.医疗行业。
医院是生死的命根子,它已经不是2-5年,它是未来十几年都值得发展的行业。
尤其疫情期间,尤为凸显。其实在中国甚至全球,很多地方的医疗还是不够完善的。
不完善就有机会。
2.我这个行业:电影市场。
电影投资是2017年3月1号国家电影法正式对外发布:允许个人可以认购电影版权。
其实在很多人,不管有钱/没钱,其实他是不知道原来普通人也是可以投电影的。
而一个新市场的出现,也就意味着无限商机,尤其在很多人不知情的情况下。
而且,现在大部分的市场经济吃的就是人口红利,中国14亿人口,只要有一半的人愿意看电影,不管是院线还是网络电影,他都可以收获颇多。
而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原本没有疫情的时候,院线电影一直是稳扎稳打直线飙升的,而疫情期间,因为电影院没开等诸多原因,网络电影突飞猛进,点击量直线飙升。
也就是说,有着娱乐属性功能的电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它都有是有机会的。
尤其在现在物质温饱下的社会,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富足。
而娱乐产业的利润空间也是远远大于人们的想象。一部电影的投入,产出却是院线票房,网络收益,广告收入,衍生品等等收入。而作为发展还不如欧美市场的中国市场,在人口红利下就显得更有机会。
因为是从事本行业原因,所以对电影投资更加熟悉。我相信,在2-5年内,电影投资行业绝对是个爆发性增长的行业。
3.痛点行业。
这里说的痛点行业,并不是说真的有这个行业,而是与人相关。
其实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围绕与人相关。从精神到物质,从头发到脚趾头,只要跟人挂钩的行业,挖掘现有行业里没有被发现的契机,就是一个很大的商机。
这看起来像是一个废话,其实一点也不。
比如衣食住用行,回答里面肯定会有人说老人-养老,女人-爱美,小孩-玩具/教育,孕妇-母婴,人-医疗,男人-性等。
网友六:
对理性的投资来说,一般是要找价值洼地,在投资项目处于低迷的低谷期的时候,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而不是在众人疯抢中能够得到利益,那样你只能是接盘者。
从目前的国内的投资项目看,一般主要为这几类,比如说房子、股票、基金、黄金、国债、存款等,相对来说房子我估计在很长时间都很难有起色的,国家已经明确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人们买房的目的是希望房价能够上涨,从而在中间获取差价收益,现在政策层面在抑制房价上涨,这个情况下预期就没了,买了房子想赚钱就成了很困难的事情,所以投资房产是不划算的。
在剩余的几项里其实大概率都相差不少,对股市来说,目前的低迷实际上是好事,未来指数走得越低,机会就相对越来越大,对中国股市来说2500点以下是价值洼地,如果沪指未来能比较接近这个位置,是未来二年到三年相对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当然,股市是一些有抗风险能力的人做的,而对那些厌恶风险者来说,银行的大额存单和国债都是不错的投资,目前的相对利率都还比较高,在消费能力不及预期的情形下,钱存在银行虽然有贬值的风险,但比较安全一些。
网友七:
基金,没有之一。
可能投资理财的渠道有很多种,很多人觉得基金的收益,难以满足自己,但实际上来讲,基金是真正的和企业共成长,获得所选择的企业成长收益。
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远远的比普通人专业的多,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获得信息的能力,更有助于资产的增值,尽管也存在风险,放长周期看,他们的收益应该大概率远远的跑赢通胀,并且还能够获得,优质企业成长的收益。
有人觉得有更好的渠道,但如果从收益的多少和收益的概率来讲,基金比其他的投资更均衡。
肯定有更好收益的渠道,但不要幸存者偏差影响,他们高收益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对普通人来讲,选择基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选择😊。
网友八:
一个字:投资小微门店的互联网改造。从2012年开始,互联网开始烧起了温水。当时社交媒休和APP崛起,流量开始向各方迁移,各行各业都有低价截取用户的机会,从而造就了万众创业的场面。如今已经迁移完毕,市场格局也基本定形。线上线下的成本高起更是树立了门槛。基本没有屌丝创业的机会了。
只有专业技能+专业资源才行。就说一点:流量市场格局形成后,线上线下的获客成本已趋于一致。市场这只大手已逐渐填平了所有的价值洼地。这时候,线下门店重生的机会来了。互联网说穿了就是个工具而已,只要能够结合互联网思维,找到适合的互联网工具,就能让线下门店瞬间拥有完善的带互联网基因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最高效的工作方式。这个是用互联网为门店赋能,要得是换脑袋,不是增加人手。反而有了互联网赋能,效率和效果都会大幅提升。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期待有志之志一起走进这片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