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40年工龄是退休工资的一个分水岭吗?

2022年04月03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这个问题分企业职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职工。

在同一所有制单位工作,同一地区缴纳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缴费档次的条件下,有比较价值。

根据命题提出的条件,只对于机关事业编制单位有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间为:2014年10月,以命题提出时间2022年1月初提出时间为准,40年工龄为界。

2022-60=1962,即1962年出生,如果是2022年退休,满足40年工龄条件,该人20岁参加工作。

2022-2014≈8年,即近似8年实际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为40-8=32年。

该人为机关事业单位“中人”。

机关事业单位2014年10月实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渡期为10年,到2014+10=2024年即到2024年10月过渡性期满。

2024年10月1日前退休的,养老金与职务、职称”挂钩,2024年10月1日后退休的与职务、职称脱钩。实行统一的养老金核算标准。

所以说,40年工龄不是界限。

2024-60=1964,即1964年出生。设18岁参加工作,2024-2014=10年即10年实际缴费。

1964+18=1982即1982年参加工作,2014-1982=32即视同缴费年限为32年。

缴费年限(所谓工龄)等于:32+10=42年(含视同缴费年限)。

根据上述推算,命题提出时间2022年1月初为准!以18岁参加工作,机关事业编制单位员工,1964年10月出生。以2024年10月后退休为准!

所谓40年工龄不是养老金的分水岭。

相对来说,42年工龄才是养老金核算的分水岭。

网友二:

40年工龄,是退休工资的一个分水岭吗?我认为,这是一个政策性与专业性融为一体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40年工龄是比较长的,长缴多得基本养老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40年工龄,是不是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分水岭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的。

我认为,能夠称得上基本养老金分水岭的,也就是具有承前启后,除旧布新划时代意义与作用的,应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时点,即以缴费性的待遇计发办法的落地实施为标志莫属了!

总之,以企业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时点为政策临界点,这既是新老制度转换的时间节点,也是新的待遇计发办法推陈出新的时间节点。将此时此刻作为基本养老金的政策分水岭,应是当之无愧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广大读者和网友们以为呢?

网友三:

楼主你好,40年的工龄,是不是退休金的一个分水岭呢?其实并不能够这样讲。因为在真实的这种工作过程中,真正能够达到40年工龄的个人实际上是非常少的。我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现行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最晚的不过55岁,极少有女性60岁退休。所以大部分女性她实际上55岁退休。想要让女性达到40年工龄,就意味着55岁往前推40年,意味着他15岁就参加工作,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女性,他不可能拥有40年的工龄,作为女性来讲,能够拥有35年以上的工龄已经是实属不易了。作为男性来讲,其实拥有40年的工龄也是比较的困难。因为现在我们都知道很多年轻人,他总而言之还是要上一个中专毕业,甚至是大专毕业再好一些,本科毕业,那么从真正学校里毕业出来,已经是20岁过掉的年龄了。

这种情况下将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60岁退休也很难满足40年的工龄,可能最终拥有个三十六七年,三十七八年的工龄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也就不存在40年工龄是一个分水岭的问题。我们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你的累计缴费年限越长,将来能够享受到养老金的待遇水平也就会更高。并不是说,非要超过40年才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养老金,它其实不是这样子的。

网友四:

现在退休工资和工龄没有关系,主要和社保缴费年限,缴费基数,退休时当地的社平工资有关。缴费年限里面可能会出现楼主所说的工龄问题,那是对实施养老保险政策时中人的政策。中人在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之前的工龄称为视同缴费年限。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养老保险遵循长缴多得和多交多得的原则,既缴费年限越长,养老金越多,缴费基数越高,养老金越多。因此,现行社保政策没有分水岭的说法!

网友五:

分水岭,是谈不上的。

退休养老金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养老保险缴费40年,与养老保险缴费39年与41年没有本质的差别,只不过由于缴费年限的不同,会有一点点养老金高低的不同而已。

如何区分不同我们还是看一下养老金计算公式吧,以山东省养老金计算公式为例:我们的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过渡性养老金是特殊人群才有的。

过渡性养老金,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实施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以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主要指的是1996年以前的缴费年限。个别地方有所不同,比如说青岛市的建立统账结合的养老保险时间是1994年10月。对于2000年以后参保的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是没有这一部分待遇的。

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公式是全国统一的,由2005年国发38号文件确定。

基础养老金部分。

基础养老金部分,实际上是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的平均数计算的,每缴费一年领取1%。

如果说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是1,缴费40年,可以领取40%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39年领取39%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费41年领取41%。实际上,在平均缴费指数固定的情况下,基础养老金和缴费年限是呈正比例关系。

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

至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是跟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相关,当然也跟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相关。如果说40年养老保险缴费个人账户余额是10万元,60岁退休计发月数是139个月,每月差不多可以领取720元的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他缴费年限或缴费基数,不管如何缴费,只要个人账户余额一样,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一样,个人账户养老金是一样的。

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养老金高低实际上是诸多优势积累起来的,并不是仅仅靠某一年或者某一时间段的缴费,就会造就很大的不平衡,所以放心好了。

网友六:

40年工龄,是退休工资的一个分水岭吗?我认为,这是一个政策性与专业性融为一体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40年工龄是比较长的,长缴多得基本养老金,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40年工龄,是不是基本养老金的一个分水岭呢?这是值得人们深思与研究的。

我认为,能夠称得上基本养老金分水岭的,也就是具有承前启后,除旧布新划时代意义与作用的,应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时点,即以缴费性的待遇计发办法的落地实施为标志莫属了!

总之,以企业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启动时点为政策临界点,这既是新老制度转换的时间节点,也是新的待遇计发办法推陈出新的时间节点。将此时此刻作为基本养老金的政策分水岭,应是当之无愧的,也是顺理成章的,广大读者和网友们以为呢?

网友七:

2014年10月退休制度改革,确定了多交多得,长交多得的退休制度。养老保险缴费,分为60%,100%,300%三档。企业多为60%,行政事业都是缴100%。,40十年工龄的退休金自然高于大部分退休人员,因为达到工龄40年的人是少数。

当前,正是退休中人的过渡十年期,从2014年到2024年。退休养老金有三部分构成,1、基础性养老金=当年养老金计发基数*(1+平均缴费指数)÷2*本人累计缴费年限*1%。这里的本人累计缴费年限,就是工龄数。乘以40和乘以35不会一样。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六十退休除以139,五十五退休除以170。在职时,每月缴费个人的全部,存入个人账户,工龄长,个人账户数额大。3、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过渡性)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省视同缴费系数。从参公到2014年9月,认定为视同缴费时间,工龄越长,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自然过渡性养老金越高。

2014年10月以前退休,按老办法退休,在岗工资越高,退休金越高。2014年10月以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工龄越长,退休金越高。

因此,工龄四十年不是分水岭,2014年10月,是退休制度改革的分水岭。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