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选择当个上班族好还是自主创业好
谁说的这句话?这是一种错误的设问。
如果年轻人都躺平了,国家GDP如何增值?这和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是背道而驰的。
目前我们看到的BAT、字节等等这样的公司都是创业成功的优秀公司,马云当初也是体制内的老师啊!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来说明年轻人就该创业,小心幸存者偏差!选择自由职业还是创业或稳定工作还得根据具体个人的情况而定。
首先,所谓真正意义上的稳定工作也只有公务员、事业编人员以及资源型国企(比如水电气、城市投资平台公司、通讯类公司等),其他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职业危机和风险!
考虑是创业还是固定工作,核心取决于你的资源:包括智力资源、资金资源、社会关系网络。
1、智力资源,比如是否懂得经验管理的方法、是否是不屈不挠敢拼敢打的性格、你对投资领域的认知程度、创业项目的技术壁垒等等。
2、资金资源,你能投入的资金能否支撑初创期的亏损或消耗、是否有后续资金的补充、是否能承受不工作的机会成本、项目本身是否有融资能力等。
3、社会关系网络,是否有在产供销全周期内提供便捷的贵人、是否有智力和资金支持。
另外,如果机会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放手一搏有何不可呢?
鄙人一家之言,请拍砖!
网友二:
我2016年创业在大学门口开的小吃店366天都在工作。
你们会想自己的店还不是想去就去,想休息就休息。错!还真不是,如果你想休息一天你就会感觉自己错失一个亿,去了又觉得怎么没什么人,还要天天操心,做后除去所有开支,也就比上班多点点,但你干的活那就不是点点了。现在疫情还总是反反复复,生意更是难上加难。
后来开始做自媒体,我在头条1846天了,也就赚了七百多。
你我都是普通人,虽然自媒体上面有很多大佬,但是都是要付出努力的。这世上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又想做副业,又觉得没时间,想简单发发是不可能啊。咱们都是普通人,总是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所以干这个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收益也就会是不确定的,那你还能安稳踏实。
还是要有一份稳定工作才行
第一有工作了,收入稳定,想做什么副业心里压力也会小一些。这样也有时间多试错。
第二有工作还可以买社保,这样有什么突发事情,也不用太焦急。
第三你们难道不觉得,一上班作息时间很规律嘛。不上班的时候都是11点起,脸不洗牙不刷中午点个外卖,下午开始游戏,浑浑噩噩的一天混一天的。
第四上班了,就有社交圈了。有时候总要一起约个逛街吃饭旅游。陶冶情操又让自己在社交方面有提高。
总结:虽然现在疫情,很多人没了工作,想在这时候干脆在家自己创业。我希望还是要有充足准备,不要看到那些天花乱坠广告,就心痒难耐,很多事情只有自己去做了,才知道那碗饭都不好吃。
网友三:
对多数人来说,要认清现实,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鸡汤虽好,但不要贪杯!!
互联网时代,方便了、快捷了、外面的世界看的眼花了,更主要的是,人心浮躁了。细细想来,对年轻人很不友好。在人均月入过万、人手法拉利的网络平台的眼球冲击下,不甘平凡的人已经适应不了上班这一普通的工作。
创业很好,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在你承担风险能力低到不堪一击的情况下,那不叫创业,那叫赌博。
身边一个小年轻,扣除五险一金每月到手三千多。钱不禁花,就总琢磨做啥赚钱,副业开过饭店、搞过装修,算是一个能折腾的人。最后,还是因为欲望被拖下水了,赌球赌花了,信用卡网贷欠了一屁股债,被爆了通讯录,我都在单位接找他电话被追债的骂过几回。上不了岸,婚也离了,单位也待不下去人消失了。。。
这样的人和事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人不坏,被欲望迷了眼。
疫情之下,把很多人打回了原型,看清了谁在裸泳。。。
有固定工作的,尤其国企事业单位的,生活根本没有受到钱的困扰。打工人,创业的破产活不下去的数不胜数。所以说,工作,真的是你家庭的防线,年轻人,别轻易辞职!!
当然,创业成功自然会超越绝大多数人。生活跨一个阶层。但你至少先问问自己,你的能力是什么?特长是什么?出去你能干什么?失败了家庭能不能承担后果。
人有梦想是好的,但能认清现实和自己才是家庭安全的最大认知。绝大数的年轻人,还是要明白,生存下去,才有以后的可能。所以说,上班才是现在年轻人的出路。
网友四:
一看这个问题就知道,提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故事、有思想、有阅历的人。
在当前形势下,对绝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确实表达出了一个大家不愿看到但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稳稳当当上班才是王道。而一些没有多少基础,还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年轻人最终会被无情地现实撞击得头破血流,最后还是不得不回归到上班的路上来!
其实,这个问题以前就在我身上演过。2015年底,我在部队服满16年兵役后,在35岁的年纪退出了现役。当时原本是可以选择转业到地方,由地方政府安置一份稳稳当当的工作,老婆孩子热炕头以了却余生的,但对于已经上了16年班的我来说,上班的生活已极度让我厌倦,上班不仅特别束缚人,天天朝九晚五,不仅没有自由,还挣不了三瓜两枣的薪水,想想就心里不得劲,所以当时就一门心思的要复员,从部队领取了一笔不菲的复员费后就准备信心满满的去创业了。
有道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当时我虽然手握上百万现金,但到找项目时才发现,自己在部队从事的专业到地方根本就用不上,一时半会想找个靠谱的项目去投资,心里还真没底,为啥?因为人到中年,上有二老下有二小,万一投资失败了,全家上下六七口人都要跟着自己吃糠咽菜过苦日子。所以,在那一年的时间里,我从看好一个项目开始,不断地经历着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循环,一个项目越考察胆子越小,生怕投资失败!
当我强烈地意识到,创业也不是那么轻松的时候,我开始考虑先去上班,等积累积累社会经验和资源再说吧!也是在自己想明白这个问题后的个把月的时间内,我看到了一则新疆某事业单位在招录工作人员的消息,便报名去考了一下。三个多月的时间,一路的招考程序走下来,我有幸被录取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干部,现在已经上班快五年了。
刚上班时前几年,我还一直想着等时机成熟了,我还是要辞职去创业的。所以,我对当地的市场和创业人群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渐渐地,我发现这几年新入创业大军的创业人群的失败率特别高,尤其是年轻人不想受上班约束的,幻想用创业来实现财务自由的,最后的结局用一句话来形容绝不过分:十个年轻人创业的,有九个熬不过一年就会牺牲掉!最后,不仅耗费了时间,搭进去几十万上百万,更有甚者还会欠下一身债务,留给自己和家人无穷无尽的烦恼,而今后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弥补回当时一时激情创业带来的损失。
因此,我现在已经不想再去创业了,认为当前我最好的状态就是老老实实地上班,干好本职工作,其他时间赡养好老人,管好两个年龄尚小的孩子。现在上班虽然收入不高,但相对稳定,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该尽的责任我都有时间去尽到,有些事等有钱了再去干是永远也干不了的,所以我是再也不想辞职去创业了,就打算这样稳稳当当的干到退休了。
通过我的经历和身边一些年轻人的经历,我总结了一下,现在年轻人最好还是尽量去上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三四十年前我国刚开始实行市场经济的时候,创业好创,那时只要敢干,干啥都能成功;二十年前也还行,但现在越来越不行了;不好创业就只能上班了。
二是各行各业已趋于饱和。现在想要入行创业已经不太好立足了,现阶段我国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到城里后干啥的都有,创业做生意的也多,哪个行业都是前面进去的还能立稳脚跟,后面进入的没有两把刷子,想在高手林立的竞争中立好足,太难了!
三是国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对搞服务保障为主的创业者们的要求很高。某种程度上讲,老板比员工好当多了,老板面对的压力比员工大多了。现在的年轻人又大多没有足够的耐心,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但耐心都没有,注定不会成功。
四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结果。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由以前的高速增长,发展到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换句话说钱没以前好挣了,以前只要你有胆量敢闯敢干就能闯出一片天地,但现在不行了。创业不行,上个班也没啥不可以的。
五是如今创业成本大幅度增加,创业难度加大。现在创业没有个百八十万的本钱,又没啥技术或者专业能力,还没啥社会资源的,你凭啥去创业。只要一开店,干啥不需要钱呀,关键是竞争这么激烈,创业成功率很低,倒还不如去上个班去。
六是比起上班,创业需要更大的吃苦精神。创业既是对资源、能力、技术、运作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还要有相当能吃苦精神的人才能胜任。而现在大多80、90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压力大、劳动强度大的创业是适应不了的。这不是在歧视这一代年轻人,我且问问,就拿守一个店来说,一天至少14、15小时的守店要求,没有周末、不能生病、没有娱乐、啥时候都要在店里呆着,还要采取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以争取客源,就这一点别说年轻人,就是很多四五十岁的那一代吃过苦的一代人都难以应付,现在的年轻人能应付的了的不是说没有,肯定是少之又少。
综上所述,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为了不想上班受约束,而去创业,从而想要实现财务自由,这样的想法确实要不得。如果你真的具备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自己也准备好去吃苦了,那么去放手一博说不定就成功了,要不然还是老老实实、稳稳当当去上班吧!
网友五:
年轻人一开始出来工作可以先要踏踏实实稳稳当当地把一份工作做好,等有了资源有了经历再去想其它办法,也是可以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有三方面:
一、给自己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对于刚出来混社会的年轻人首先要踏实下来,思考长远发展之路。
从低做起虚心受教,能给自己更多的锻炼机会 。
当你能在一个职位上坚持学习和摸索几年的后,你真的会发现自己得到很大的提升。
相反,这个公司干一会那个公司干一阵子,每次去到一个新的地方又要重新学起,那么你永远都只有半桶水的水平。
年轻人就像一块玉都需要打造和历练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而进入职场就能够给一个小白进阶的机会,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二、稳当的上班有利于升职加薪
记得有一个老师说过:敲碎玻璃最有效的方法是对准一个地方持续敲击。
这个道理对于职业规划一样有用。
想得到升职加薪,最起码在一个岗位是耕耘三年,我相信没有一个老板愿意把高薪职位给一个没工经验的员工。
只有在一家公司一个职位稳稳当当地努力,取得一定成就,才能被老板发现才有升职加薪的可能。
三、稳当上班为以后创业找基础
以前认识一位技术岗的朋友,他从外地来到广东工作,从事五金电镀行业,由一个车间员做起,他特别努力上进用五年时间掌握了核心技术,然后当上车间主任,工资提升了两三倍。
再后来通过经验和金钱的累积,自己另起炉灶创业成功。
早几年行业竟争没那么大,技术员出来创业的成功率还是比较 高。现在虽然困难更大,但是机遇同在,只要找准自己的方向还是有很多机遇。
有的人含着金锁匙出生的就不在此考虑范围,因为他们可能毕业出来就有当老板的资源。
网友六:
举两个身边的例子来说明吧。
一、2019年新冠疫情在湖北爆发的时候,我们这个原本平静的内蒙小县城,因为一家湖北人回来探亲,导致他们全家12口全部感染,瞬间陷入恐慌。而他们家恰恰就在我们小区,为了控制疫情发展,小区实行了全封闭隔离。整整一个月。
那时在企事业上班的人单位比较人性化,隔离期间按正常出勤算,所以即使不去上班工资也是照发的,人们并没有表现的很焦虑,甚至难得能够休息还暗暗庆幸了一下。
我家楼下就不一样了,一家三口只靠男人开出租车维持生计,平日里起早贪黑努努力收入也是可以的。可这一隔离一个多月,不能出去工作,一下子生活断了经济来源,心焦的很,夫妻俩每天都在争吵,就连左邻右舍孩子动静稍微大点都会激怒他们。
二、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夫妻俩都在一个单位上班,男的还属于管理层,是个部门主管。可是干着干着不知道怎么想的,觉得每月挣着固定的工资没有发展,决定自己出去创业做生意。夫唱妇随,同事也辞职跟着老公去做生意。
俩人在当地最繁华的商场里开了一家美食店,起初亲朋好友同事们都去捧场,生意还算可以。可是半年后,因为经营不善,再加之疫情影响,关门大吉了。
关门后,两人不死心,又决定去外面闯一闯。去外省折腾了一年多,没折腾出什么名堂。最近听说兜兜转转好几年又回当地找了一家企业安安稳稳的上班了。
所以说,疫情当前的情况下,投资创业还是有风险的,能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份持久的收入未尝不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