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该选择上班还是创业
我哥中专毕业以后,学的是机械加工,只能去工厂开机台,这种岗位有点技术含量,比普通工人工资高,工作环境好,到时一共去了9个人。
随着经验增加,工资也在增加,工厂开始招聘一些大专学生进来,这些大专学生进来得时候没有经验,还得我哥他们叫他,而且工资比哥哥他们还低。于是几个人还嘲笑说:“读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在我们下面工作,工资没我们高。”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大专生的优势出来了,他们有理论,会操作,可以自学,看得懂英语,新的机台来了,他们可以搞定,特别是这些人用电脑画图,速度快,而且精确。
于是这些大专生成为了主管,成为了经理,这个时候我哥发现如果一直做,撑死就是做到师傅,不会有更多的机会了。
于是就跳出来,开始自己折腾,先是自己做五金加工,然后去做工厂的五金供应商,最终和嫂子两个人开始做五金配件的加工。从家庭作坊开始做。
慢慢的,开始招人,把这个配件进行分工,使用生产线去加工,然后加入机器,做一些自动化,现在有自己的加工厂。
当然,大哥还有有几个同学还在厂里上班,做到了师傅,也是悠闲,小日子过得也可以。
一个人可以进去工厂,公司好好干,一步一步升上去,也可以自己创业,自己折腾,过得更大的收益,无论是那种,都是可以的。
稳稳当当上班需要有条件
上班就是把自己嵌入公司,成为公司的一部分,这个时候需要需要有一些条件。
1)上班是需要学历的
上班需要基础条件,就是对于学历是由要求的,没有大学文凭,估计就只能当普通工人,看招聘职位,越好的职位,要求越高,可能还需要硕士,博士,还需要学校211,985等等。
有这些基本条件以后,才有机会上去,一步一步升职,不然会一直在普通员工呆着,没有前途啊。
2)上班是需要不急躁
上班还需要耐得住寂寞,现在信息发达,今天谁赚了很多钱,明天谁投资房产涨了多少,各种各样,花式炫富,而上班,拿的固定工资,没有一飞冲天的机会,除非上市,这个就靠运气了。
3)上班也会碰到天花板,35岁现象
35岁已经成为找工作的一个分水岭,到了这个年纪,需要做好转型,否则会失业。
创业需要更多的是机遇
创业需要有项目,看到别人没有看到,做到别人没有做到的,这个需要机遇。
1)创业风险大
创业是需要投入的,这样投入成功就有大的收益,失败也血本无归。
而且失败是常事,现在很多公司都活不过三年,就是在最初的时候就已经死了。
2)创业收益高
风险伴随着收益,如果想得到超高的收益,这是一条路。
所以说,年轻人是不是要好好上班,上班可以获得收益,做好积累,包括资金,技术,人脉,有了一定积累,就可以选择更大风险和收益的创业,否则就是瞎折腾,没有意义。
网友二:
给大家讲个故事吧,看了故事就明白了。
我一表哥,08年大学毕业,专科,毕业后是能给分一个工作的,具体不太清楚,当时给分配在山东的一份工作,工作稳定,收入在现在来看虽然不高,但在当时也绝对不低。加上当时也没有什么车贷房贷负担,家里底子还行,也不需要他来养活,日子过得挺不错。
工作了两年,他不安于现状,年轻气盛,直接裸辞,想要创业。但在他之前,他的家里甚至整个家族都没有创业的基础和经验。他当时也有骨气,说要靠自己,于是为了攒够启动资金,跑去电子厂上了一年班,在当年的一个还比较出名的大型电子厂,虽然一个月有半个月都在上大夜班,但是工资确实高。
一年后,家里给添了点儿,他跑去江西和同学合伙开了一个小小的烧烤店,生意还不错,平稳发展,一年下来也赚了一些钱。到这里,一切都还是顺利的。
第二年,生意渐渐没有那么火爆,这本是正常情况,但他急于求成,一心想要扩大店面,吧生意做的更大。他把那家烧烤店关了,跑回家乡,加盟了当时的一个西餐店。
从这里开始,问题就出来了,他跑去市里开西餐店,由于资金不到位,不能开在市中心,房租太贵交不起,选择在一个比较偏的地方,在一家大学旁边,那地儿也只有一家大学。
由于是西餐店,本来装修上就需要高档,他还要求店里所有的一切都要最好的,最新的,桌椅要新的,厨具要新的,......他后来说,自己当时就没想到像桌椅这些其实可以淘二手的......
因为第一次搞这么大,被很多人坑,他自己完全不知道,宣传的海报,几百块能搞定的东西花了几千块......请专门的西餐师傅,西餐原材料进货,永远被坑,永远热泪盈眶,他当时还不知道。
这些都是次要的,由于选址,那家店撑了一年多,就撑不下去了。
最后,他从一个有着几十万的存款,成为了一个欠了几十万贷款的小伙儿。
这些年,为了还上贷款,奔波劳累,日子过得很苦。
他最后说了一句话:“当年年轻的时候有钱,但没脑子没经验,现在有经验了,没钱了。”
所以,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的,没有那个环境影响和熏陶,很容易吃亏的。
网友三:
2016年刚来南方工作的时候,我认识了一位叫小鹏的年轻人,那一年他23岁,我们一起在工厂里,做着流水线上的工作。
记得那时候听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天看到某个新闻,和自己同龄的年轻人,有的已经月入十万,有的已经当上了大老板,开着跑车四处兜风。
而自己却还工作在流水线上,累死累活,每个月只领三千多的死工资,感觉自己太“窝囊”了。
当时我还劝他,你看到的可能就是十几万、几百万分之一的人,我们还是踏踏实实工作,顾好眼前就行了,但他却从来听不进去,始终沉浸在一夜暴富的美梦里。
两个月后一天,小鹏辞职了,他去某平台做起了游戏主播,准备开启自己的逆袭之路,我也去看过他的直播,直播间里不到30个观众,人气十分惨淡,小鹏一边用一口带着方言的普通话带动气氛,一边卖力的暗示大家刷礼物,那样子比他干活的时候狼狈不少。
等我再次见到小鹏,是一年半以后,他重新回到了工厂上班,拼命的做着计件工作,为的是能够还上之前的信用卡欠款。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个人崛起”是一个几乎人尽皆知的口号。我们看过太多的平民百姓因为一个视频或者一篇文章,成为了网络红人呈现在我们眼前。于是就会有人错误的认为,抓住了这个时代的机会,每个人都能成功。
然而事实却是,机会给了我们,但并不是谁都能成功。
刚出社会的年轻人,正处在迷茫期,他们迫切的渴望成功,看到别人赚了钱,经常会感到焦虑。而就是这样的焦虑被利用,才导致像小鹏这样的年轻人,觉得安稳上班是没出息的表现。
放眼整个社会,小鹏并不是个例,现在的互联网平台,每天都在将一些“成功案例”放大,让人们把表象当成了真相,而在这背后又有多少“小鹏”在前仆后继,或许真的没有人知道。
再加上信息平台的轰炸和舆论的影响,让本就迷茫的年轻人,更加乱了阵脚。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被铺天盖地的新闻包围,今天这个少女C位出道,明天那个流量小生爆出了丑闻,往往都是昙花一现,其实,越是在“容易成功”的年代,就越要踏实下来让自己成长,不然就算是给你成功的机会,也会很难把握,而对于年轻人来说,“上班”就是必不可少的历练的过程。
1. 上班是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
刚毕业的年轻人能做什么?你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就能让你在社会上游刃有余了吗?
显然不能,尽管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但职场上有很多“潜规则”是书本上没有交给你的。
“上班”恰恰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帮助你从校园往社会上过渡,让你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你可以从不同的人身上吸取经验,学习社会的生存法则。
有很多年轻人认为,毕业后创业更能学习和积累。但是创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刚毕业的年轻人刚步入社会,往往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创业也有很大风险,踏实上班不仅能给你带来收入,还能学习到与人协作和为人处世的道理,帮助你夯实基础。
2. 工作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人脉的过程
我的一个朋友小马,毕业后就进入了一个小公司实习,做着最普通的基层工作,因为实习期表现出色就留在了公司,工作期间一直兢兢业业,深得公司的领导喜欢,但是工作两年后因为公司经营不善面临倒闭,这也让小马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失业。
小马一度陷入迷茫,不知道以后是该继续找工作还是自己做点小买卖,两年来自己也攒了一点钱,但又怕自己创业失败,两年的积蓄打水漂。就在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小马前公司的领导找到了他,原来是前老板朋友的公司,现在正好招人,小马的条件也很符合招聘要求,所以帮小马做了举荐,这也解决了小马的燃眉之急。
有句老话叫“有人好办事”,你身边的朋友、你认识的人都是你的财富。可能你想做一件事情很久,比如说创业,但是苦于摸不到门路,但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就帮你敲开了大门。
而“人脉”恰巧也是“上班”这个平台能够给你的。
3. 成功或失败来的太早,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伤仲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天资聪慧的方仲永五岁就精通诗书,但因为父亲贪图钱财,使得儿子荒废学业,最后碌碌无为,而曾国藩也曾说过:“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晚年经不得逆境”。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案例,某某童星年轻的时候大红大紫,中年以后却下场凄惨。因为年轻人的心术和德行往往还不够坚定,经常会被突如其来的成功蒙蔽了双眼,会被拖住前进的步伐,无法再踏实下来学习和积累,而且成功之后,你身边也都是恭维的声音,让你很难再认清自我,这样会更难进步。
相反,失败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太早经受失败,可能会因为经历不足,变得一蹶不振。
说到最后,其实我不反对任何的工作形态,创业单干也好、踏踏实实工作也好,只要你积累的足够了,你的能力能够支撑起你的一番作为,我相信不管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创业,都是一个好的出路,都能够走向成功。
网友四:
作为一名一直行走在打工路上的七零后,我来说说我这些年的亲身体会吧!我一九九六年高考落榜后,开始混社会。那时候我们苏北农村有一种观念,男孩子不念书了,一定得学一门手艺,我们那里有句老话说得好:荒田饿不死手艺人!所以那一年秋天,我和我们隔壁村的小包工头,一起去了北京,做了一名水电学徒工。
那时候学徒一天的工钱是十块钱,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开槽、凿墙什么的都是小事,北京的房子都是高层,动不动就三十多层,所有预埋的电线管都是生锈的没有镀锌的铁管,我们一天活干下来,除了眼珠子转动时能看到眼白外,整个人浑身上下,包括脸上、头上到处都是锈粉。每天天一亮就得起床,洗脸刷牙吃完早饭后,就得急急忙忙去工地干活。如果中午收工没赶上升降机,下来稍微晚了点,午餐就只剩米饭和菜汤了!那时候的伙食也是极差,一个星期才能吃上一顿大肥肉,晚上天不黑不让收工。
这样的活我干了一个月就想打退堂鼓了,无奈老板每个月只发给我们五十块钱的生活费,而从北京回我苏北老家的长途汽车差票,差不多得一百来块钱,我怎么也凑不够一张回家的车票钱,只好硬着头皮硬撑着干了一年。
过完年后,我再也不愿去工地干活了,于是通过老家的劳动局招工,去了苏州浒关的维德木业上班,那是一家很大的港资企业,工人非常多,但工资也很低,工作环境差,味道特别大。那时候我谈了一个女朋友,我们俩都在维德上班,在外面租房子生活。
可能是觉得与我这样的人在一起没前途吧,一年半后,我们最终还是和平分手了!她直接回了老家,我也不想继续留在在伤心的城市,于是我辞职投奔了在昆山打工的表弟。
本来我一心想着进表弟他们公司上班的,可因为我身份证与毕业证上的名字同音不同字,最终没能被他们公司录用。
后来,表弟同事的老乡介绍我进了一家台资的车料厂上班,那是一个二十四小时两班倒的公司,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加班费非常的低,想请个假比登天还难,天天都得加班,冲压、剪板机、普车各种机床轰鸣,车间噪音很大。
后来因为我肯专研,能吃苦,车间主任把我调到了当时还算比较先进的CNC车间,操作电脑数控车床。一点基础都没有的我,变做边学,慢慢地摸出了点门道,本来车间主任挺看好我的,可我却自以为自己有了点技术,嫌公司待遇低!通过网上招聘,跳槽去了另外一家机电公司。那家公司主要做代加工的,做汽车的精密零部件,工资、工作环境确实比之前那家车料厂要强一些,但也需要两班倒,几乎天天都要加班。
在这家机电公司,我差不多做了一年半,那时候我已经是储备干部,职务代理人了,说白了就是替补,还没有扶正而已。那时候我二十六岁,已经结婚了,可我的臭脾气却一点也没改,极不成熟,喜欢意气用事!
有一天晚上,我上夜班,中途有一名员工请假提前下班了,他那台机器做的零件工期比较紧,组长就叫我把那台机器也开起来,有时间做几个,并没有产量要求。本来这也没什么,以前也安排别人这么干过。可不知道那天我吃了什么枪药,暴脾气一下子就上来了,非说那是他派给我的额外任务,不属于我的分内之事,一口给回绝了,没留一点商量的余地。
后来,我跟组长大吵了一架,直接撂挑子提前下班了。第二天上班,科长找我问话,结果科长还没来得及批评我,我就自己主动申请离职了,虽然科长也叫我再考虑考虑,我还是毫不犹豫地递交了离职单!
再后来,我应聘去了昆山出口加工区的一家阀门厂,日资企业,待遇福利都非常的好。那是一家新公司,我做的那台机器从下料到第一制程、第二制程再到检验,全是我一个人!两台数控机床还有一台是自动送料的,人休息的时候,机器还不能停。后道工序因为我这边跟不上,一直处于半待料状态,派了一个女孩子专门来我我这边拿料,我做好一个,她拿走一个,跟催命似的!
我每天上班前后脚打转,忙得像打仗,可即使这样,公司开早会的时候,大领导还总是要求生产部提高产能,委婉地说有些员工要加油,不能老是不达标。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我知道这是在含蓄地批评我。我感觉自己已经够尽心尽力的了,公司如果一直不招新人的话,长期这样干下去,谁也受不了!就因为被领导委婉地批评了两次,我感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侮辱,一气之下,刚过了试用期就再次离职了!
接下来我又进了一家台资的香料厂,主要是给统一、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型餐饮企业生产酱料包和调味包的。去面试的时候,面试的题目全是一堆算术题,只有我一个人是满分!所以那个台湾经理对我印象很好,一直挺关照我的,还总说要把我调到河南新郑的分公司去,因为我老婆也在昆山打工,我不想两地分居,再加上河南离江苏太远,我一点也不想去,就直接拒绝了!
别人的试用期都是三个月,我一个月就转正了,而且我试用期后的工资比与我一同进公司的同事高了很多,搞得大家都以为我和经理有什么亲戚关系。
即便是这样的一家公司,我依然没有好好珍惜,因为替别的同事打抱不平,看不惯台湾人侮辱大陆人的行为,我强出头与台干吵了一架,而且拒不认错!搞得经理很没面子,后来他让我们领导带话给我,让我给那个台干口头道个歉,给他个台阶下,就这也被我直接给拒绝了,我选择了直接走人!
我的这个莽撞决定,彻底激怒了经理,他在我的离职证明上满满当当地写了一大堆:说我不服从领导、不能胜任本职工作、品行恶劣等等负面的东西,当时的我不以为意,对他的这种小人伎俩充满了鄙视,一点也没放在心上。直到后来,我大半年都找不着工作,才知道我被他的那段话给坑惨了,像我这样负面评价一大堆的人,哪个公司愿意录用我呢?
后来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才进了我现在就职的这家公司,经历了那么多求职的曲折后,我才真正体会到了找工作的不易,老婆也对我频繁跳槽一肚子意见,坚决不允许我再随意换工作了!我终于安分守己,踏实了下来,这一干就干到了现在,整整干了十八年!
再来看看比我小几个月的老表,他中专毕业后,只进了一家公司,一直到现在都没换过工作,从当初的啥也不是,干到了现在的部门负责人!月薪过万,从不加班,年终奖更是顶我几个月的工资!平时还总有底下的人巴结他,给他带各种家乡土特产,不上班的时候,更是饭局不断,总有人愿意请他吃吃喝喝!再看看我自己,现在一个月也就六七千的工资,还要加班,错过了太多晋升的机会,现在想想也真的是非常的后悔!
所以,我特别认同:一个人稳稳当当的上班才是正道!千万不要仗着自己年轻有资本,频繁地跳槽瞎折腾,这样做的后果除了让你的履历表丰富一些,对个人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除了影响自己的前途,浪费自己的大好年华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好处!
网友五:
这次回老家,我看到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回老家了,这些年轻人都是有稳定工作的。但是还有一些年轻人没有回来,因为他们在外面混的不好,就不回去过年了。
一,研究生毕业后接着考上公务员的晨晨,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晨晨大学毕业后没有接着找工作,而是接着考研,研究生毕业后,又考上了公务员。现在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春节回家一家人围着她转,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想当初,大学毕业的时候,同龄人都已经在挣钱了,晨晨没有直接去挣钱,而是选择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又去考公务员。她的同学们已经挣了很多钱,有的已经结婚了。但晨晨并不着急,她考上公务员后,再不慌不忙地找工作。
现在,晨晨找到了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收入颇丰,全家人都很开心!
二,勤勤拿到了会计资格证书,收入可观
勤勤大专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虽然是做会计,但因为没有拿到会计证书,当时工资很低。 看见别人的工资比她高很多,勤勤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一个会计资格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勤勤去年终于拿到了会计资格证书。相应的工资也增加了很多, 现在月入快要上万了。
令人欣喜的是,勤勤找到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工资比她还高,这次来到勤勤家过年。两个人你浓我浓的,看上去好幸福啊!
三,我的邻居东东又没有回家过年,奶奶已经有五年没见到孙子了
我的邻居东东已经有五年没回家了,他又在上海出租屋里过年了。他不知想不想奶奶,奶奶想他都想哭了。
东东高中毕业就来上海打工,当时父母舍不得他上班,拿出一笔钱给他做生意,当时赚了20万。那年春节东东回家过年了,一家人以他为荣,父母更是逢人就吹牛。东东也是财大气粗,口袋里掏出来的是华子,喝的是毛台。
可是好景不长,生意越来越难做,最后东东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东东失业了,失业后的东东并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拿着挣来的20万去挥霍,不到半年,20万被他挥霍一空。
20万挥霍一空以后,东东更不想找工作了,他没完没了地问父母要钱花,每天躲在出租屋里不想见人。父母也只是在外打工,挣的钱实在跟不上他的开销。然后东东学会了网贷,有时候网贷快逾期了,他会问亲戚朋友借点钱还贷,还完以后继续网贷。如此循环,最终他的亲戚朋友也不相信他了,没人借钱给他了。
现在,东东还没回家,也没找工作。奶奶快九十岁了,不知奶奶在有生之年能不能见孙子一面。
所以,年轻人还是稳稳当当的找一份工作吧!稳稳当当的上班, 挣了钱以后再去创业或成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