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创过业的人,都不愿意再给别人打工了
我在2014年负债破产后,就是宁可去摆摊儿,都没有想出去打工,当时也才30岁。今天说一说当年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2013年初的时候,我拿着自己前两年做电商赚的一些钱闯进了期货市场。由于当时做电商比较顺利赚到了钱,所以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赚钱很容易,觉得自己好厉害,认为自己有财神护体。
由于之前听人家哪里的某某在期货市场半个月赚几千万。所以,我也幻想着自己能成为期货市场杀出来的一匹黑马。
结果,进去还不到三个月,我就把自己前两年积累的一百多万亏光了。这一输就失去了理智,觉得自己已经摸到了一定的规律。认为自己只要再弄一点钱就能翻本,于是就拿刚买的房子车子去银行抵押贷款,还去到处标会(我们闽南民间的贷款组织)。
到了年底,我并没有能成为期货市场的黑马,是一匹名副其实的死马,死得透透的。到2014年初,为了还银行贷款,我被迫贱卖了房子和车子。但是,最后还欠下几个会里300多万。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我首先需要面对的是维持生活的问题。想了好几天,送外卖,工地搬砖,去人家公司上班,都想过了,最后决定去摆地摊儿。
为什么不选择去人家那里上班呢?
我当时对自己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和评估。30了,只有高中学历,没有特殊技能,有退伍证,体能还行,熟悉很多枪械,但是这些在地方没啥用。
如果我出去上班,大概只有三种选择,车间普工,保安,跑业务。普工和保安这两个工作完全没有想象空间,没有突破的可能,对于我这一身债务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关键是每天三点一线,接触的人也单一,大家的思维也基本都是怎么打工?哪里工资高?怎么偷懒不会被发现?哪个主管做人怎样……,整个圈子就那样,那我基本就废了。
跑业务确实非常具有想象空间,只要能力够,很容易突破,可我确实不是那块料。而且,想要把业务跑好,建立人际关系少不了。在搞人际关系上面的前期投入并不低,我当时全部家当不足万元,根本就无法支撑。
当然,我并不是说上班不好,也不是说上班没有前途。其实有地方上班非常不错,只是我当时的状况和我自身的水平无法突破,特别是背负那么多债务。
还有一点就是工作态度和思维不一样,做生意的人跟在工厂上班的人在面对问题时,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往往不容易达成共识。
因此,我最后决定摆地摊儿。为什么做这样的选择呢?
因为我有做电商的经验,掌握的产品渠道信息比一般人多一点。这里面存在一定的信息差,有信息差就会有差价。而且在市场上跑,接触的人和信息都会更多更活,想象空间和机会也就相对更大。
所以,在权衡再三后,我就这样开始摆摊儿。虽然我最后翻身不是靠摆地摊儿,但摆地摊儿的那8个多月给我带来的收益却是我能进行下一步操作的基础。
而且,摆摊儿确实可以磨练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可以让你不顾他人的眼光,克服内心恐惧。其实当我真正去摆地摊儿以后才发现,很多没有开始前的恐惧并不会出现。
比如很多人都担心摆地摊儿会被人看不起,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事。人家反而会觉得这个人勤劳吃苦。我在摆地摊儿的时候就经常听到人家说:你看看这个年轻人,真能吃苦真勤劳……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发表意见
网友二:
为什么感觉做过生意的人都不愿意去上班呢?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一则是职场早已经远去,那是过去时,已有陌生感。如同一个全职太太闲了很多年,再重拾以前的本行,已经呈社会型行为退化,简单点是与社会脱节,力不从心,如同从头再来。其中的原因很多,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说明:
一,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厌恶损失心理效应,这个效应是针对赌客,说简单一些是不甘心损失。在输钱的时候,有一种“不惜一切代价”都要竭力避免损失的心理,抱着这种心理,无法把把握自己逐渐失去理智的情绪,却偏要抓住“已经失利的局面”不放,最后是一败涂地,不甘心失败,心中永远存放着那份损失,以期东山再起。
在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过去的成功是自己努力而成功过,而失败归因为外部社会因素造成的局面。对于失败后再去上班,很多人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做生意的那份耻辱还存放在心中,厌恶损失本身就是一份负罪感。有一部分人也想过回去上班,可这个包袱还压在心头,既是去上班了,估计自己也是会毫无热情,何况还有面子问题,人是社会化的行为特征。
二,生意场如同赌博场,做过生意的人都有冒险精神,这种心理指导着不断博弈未来,哪怕获得一些小钱,往往会小心翼翼,还不敢冒风险,以期望别再损失。而面对重大损失,人人都会成为冒险家,这是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的两大心理定律。
前景理论中另一个重要定律是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心理敏感程度不同,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还有与之相关的归因偏差导致自我防御倾向,通常会把失败归为外部环境造成的结果,如果成功了,是自己努力的结果。但失败这份痛苦埋藏在心中难于释怀,这份包袱一直带着走。
有一首歌叫《从头再来》:“昨天所有的荣誉已变成遥远的回忆,辛辛苦苦已度过半生,今夜重又走进风雨。我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我挚爱的亲人,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这份意志力,这份不甘心失败和平凡,即是回到职场,心还在梦里那份执着,还有心中那份耻辱的包袱在心中永不落地。做生意失败的人,大多数是背着债务,这同样是一份心理包袱,这又想起《舞女泪》这首歌,一步踏错终身错,回头太难。再上班那份钱,何日是个头,也许还不够利息,急切的心是会更加茫然若失。
三,面子问题依然是一个大问题,角色定位已将自己划为一个阶层,每每想一起话是:宁做一块钱的老板,不愿为两块钱的打工仔。这份固着心理一直悬在心理,入在梦里,也源于心理学上的“两个心理帐户”心理有关。比如,公司发福利是一箱苹果,如果由公司直接发放,担心命不好,发到—箱烂果子多的,非要去逆反着找个说法,认为这不公平,若由自己挑选,哪怕箱子里的苹果个个烂了,也是自己的手气不好。再比如买彩票,一定会坚信自己能蠃,若自己买的彩票没有刮,别人想转手,十倍价格也不会卖。若由别人发的彩票,会漠不关心,肯定是人家事先安排好的诱惑,这时有人想转手,给多少都愿意转手。
以上涉及到两个方面的门题,一个是角色阶层,另一个是自己掌控了自己,会自信过度倾向。角色阶层是很好理解的,一个人当过老板,他所有的行为是为这个老板角色强化过,也被这个角色所空制,乐于被人们称为老板,别人不叫还不习惯。在心理学上叫“标签效应”,在暗示心理学上是重点,若一个人被叫“笨蛋”,这个人就被人给害了,他会时时刻刻紧张并小心翼翼做事,容易出错,越错越会被人叫“笨蛋”。如果父母曾经对孩子常说负能量的词语,请记住这种负强化心锚,像背债式侵蚀着脆弱的心。“我能行”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感,这个心锚是一个意志力式信仰,明白人都知道这力量的强大。
“角色效应”就是这么来的,无论换多少个工作,这个行为模式,已将自己固化在那个老板角色中,走到了打工岗位也是心病,何况人要面子,老板与打工是两个阶层。自己掌控自己,也同样是强化过的,由自我效能感强化过,俗话说: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何况是回归到由别人管着,心理不舒服了,就不是工资多少的问题,无非是从头再来的问题。
四,做过生意失败后,一定会无精打采,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在心理学上叫社会行为退缩。总是关注自我从而不易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情况下,通常是在迷失状态中,打工成为了别人强加给他的任务。一个包袱够他消化不动了,还有另一个包袱等着他,任谁都会选择退缩。一个失败过的人,意志是消沉的,听不进任何意见,活在痛苦之中,等待蜕变重生的那一刻。不过,痛定思痛过后,一定经历过无数次复盘,失败越大,反省过程也是人们常说的“顿悟”,这是人生最高境界,越过了就是“天赋觉醒”,也叫觉知力,是人生能量场上的最高层级能量,达到这个级别的人是不会打工的。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暴发,就在沉默中死去。越不过的还会颓废,一直消沉下去,也会变成平凡人,不管什么工作也干,陷入心理学上的失得性无助效应之中。
五,人们常说隔山如隔行,既是曾经干过某份工作,长期没有再干,以现在的社会变化速度,等于是社会行为退化,落伍了。做生意是一种能力,而工作能力大多数是专业能力,对于一个失败者,写进简历中,谁还敢用在管理层,若不写上经历,等于是一张白纸,还不如用大学生,还有年龄优势和可塑性。若被安排在极低职位上,堂堂一个老板的心,那种耻辱感是无以言表的。当然,这个世界也不缺乏伯乐,万事没有绝对,是金子总要发光,可时间是不会等人的,那只好继续一路前行的。
以上就是很主要的原因,还用一句老话说:“母不嫌子丑,狗不嫌家穷,过惯了的山坡永远不嫌陡峭。”当你做过老板,就知道那个失败的滋味是一个永远的痛与耻辱,还有痛并快乐着。当你意志不灭,从头再来的心火是可以燎原的,毛泽东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人积累了那么多经验和教训,转过来做小生意,那是很简单的事,自己何必为难自己。人不怕从头再来,就怕隔行如隔山,还有颓废。
网友三:
我自己做生意5年,5年期间我买了一套房子,两辆车子。
不愿意去上班,在做过生意的人眼里是真的是一种常态,试想有多少人单靠打工5年能买下房子车子?
怎么说呢?
生意本来都是有亏有盈的,从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它难就难在于不是每一个人都敢去选择,很多人会把生意人和打工人比喻成狼和狗,狼是吃了这顿不知道下顿是否还有吃的,狗是基本不会担心吃的问题,更多是担心自己是否能继续这样生活。
归根结底,有两种情况,不管是哪种都会让做生意的人不愿意再去上班。
一,做生意成功的人,因为做过生意的人眼界和能力往往是得到了扩充的,而且它又非单一的一项能力,试想一下,当你自己有足够多的能力或者是更高瞻目远的眼光的时候,你只要坚持努力你就能轻松赚取别人工作一年甚至是几年的薪水的时候,你还真得会思考要找工作吗?我觉得你更多的是思考怎么能赚更多钱?而工作?为什么找工作?这类问题基本是不会再去想,因为这时工作的意义在你的人生职业规划里是与你现在的生意结合的,而不是在别人的发展规划里面,在别人的规划里面你很难再轻易画出你自己想要的色彩,而且别人的规划还不一定能满足你对金钱的欲望。
二,做生意失败的人,如果成功的人不愿意上班是因为利益,那失败的人不愿意上班我觉得更多的就是效益,因为上班的你基本是无法脱离公司的体制框架的,也就是每逢工作日你都得通过上班才能赚取你想要的利益,在时间运用和个人利益上无法同时做到利益最大化,也就是我们通俗理解的一句话:你可能努力工作了一整天,发觉到头来,钱一分没有挣到自己的口袋里面;而做生意的人大部分都知道我辛辛苦苦地努力了一整天,所有的利益都是自己的,另外上班的你时间往往是固定在别人的手里,而做生意的人时间却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这也是最大的区别,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你想想时间你都没把握住,那你怎么能把握住金钱呢?无论是生意失败还是成功,如果你都能清晰地把握住时间和利益,那为什么还要去逼自己上班把自己束缚起来呢?
总结下来:其实就是做过生意的人更希望把时间和利益都把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别人,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原因。
网友四:
我认为,啥叫生意人?生意人就是买卖人。一个买卖人就是能够在一买一卖中,就把钱赚到手了的,只能挣活钱而不喜欢上班挣死钱的聪明人。
我老爸是一个传统的手工匠人,干的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行当。
他老人家总结自己的人生体会是,下一辈子说啥也不干这一行了。
他语重心长对我们讲,当个裁缝太辛苦了,每挣的一分钱都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少了一针线就成不了一件像样的衣服。
你看人家买卖人,只要动一下心眼,挣的钱就数不过来。当裁缝的、打铁的,打短工的、种地的,盖楼房的都是靠出大力来维持生活的,而买卖人是靠自己的脑袋瓜子来赚钱的。
你看那些大大小小的买卖人,在茶馆里一边喝着茶水,一边听着评书就把钱挣了。所以啊,人家买卖人走到那,手里边都拎着一个钱串子,谁见了都得说人家真有本事。
尽管我老爸说的都是老老年的事,但今天的生意人、买卖人也好,还是今天的商人也好,跟一般人比起来都绝对鬼精鬼灵的人尖子。
无论是大生意人还是小生意人,一个个都不白给。人家长的一双眼睛哪里像只知道出苦大力的人长的一双眼睛,就能够看到嘴巴头上那点事。人家生意人眼睛看的是市场上时时处处存在的发大财的机会。
再说了人家心里边竞想的啥,除了和一般人一样都想的柴米油盐那点事以外,人家一天琢磨的都是钱生钱的大事,更有胆大心细的大买卖人,人家一天寻思的是如何借钱生钱,把自己的生意做大的事。
因此说啊,生意人心里想的,嘴上说的,平常做的就跟一般人不一样,无论是在什么时候念的都是一本生意经。
话说回来,有人说为什么感觉很多做过生意的人,都不愿意去上班?
我倒认为不是所谓的感觉,而是这些做过生意的人,在自己的骨子里就对上班不感兴趣,或者说不感冒。
因为在他们这些人的眼里,只有那些一老本实、没有多大能力的人才会去上班挣俩死钱养家糊口。
凡是有点头脑,心里边有点缝的聪明人,还有谁愿意捆着自己的身子,去出卖劳动力换回来一点小钱啊?不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想方设法地做买卖挣大钱啊?
特别是这些做过生意的这些人,基本上都通过做生意实现了财富自由,谁还愿意上班遭罪啊?
就是亏了本个别生意人也养成了做生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难改一个生意人的本性,还希望自己能够东山再起,因此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去上班。
网友五:
人到中年做什么事情已经很清楚,面对生活巨大的开销,打工只能凑合活着,只有做生意可能会家人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这些都是表象,最本质的原因是,做生意、创业是自价值塑造和实现的过程,这个跟野生动物宁肯在野外风餐露宿忍饥挨饿,也不愿在动物园饲养一个道理。打工和做生意不同在于,打工一年赚十来万自己感觉不错,做生意一年赚了十来万觉得自己没有赚到钱,还感觉自己失败,这就是两种不同境界和格局。自己做生意的时间长了,就把自己训练成了自己觅食的狼!即使挨饿,还是改变不了自己觅食的习惯,没法接受别人给他喂食,这是根本原因。做我们这行的,即使去给别人打工,看到机会,还是不由自主的会单飞,所以你失败了,也没有老板愿意接受一头长久独自觅食的狼!
我就是之前自己做生意的,做了二十多年,今年生意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生意不太好也没干了,现在在家休息半年多了,也不知道做什么好,帮别人干不自由,还受气,总想着自己做点什么,也不是说自己做能赚多少钱,就是图个自由。还有心态,个体户大小也是个老板,给别人打工,还要被人使唤来使唤去,另外和一帮眼界,格局都不在一起的人工作,聊天都没有共同语言,更别说提升了!说白一点,做生意有挣大钱的机会,另外不受别人管制,自由,时间自己安排,做事时间再多也是为自己的事业去付出,无怨无悔。创业艰难,生活确很简单。
上班很简单,生活确很难。主要是不喜欢看别人脸色,我曾听过一个做生意的朋友讲,我朋友他以前也是做小生意,后来没做了去上班,他说自己报表表格都不会,受尽了折磨煎熬,再一个说,我认为主要原因还是心里上无法去接受领导有些不对的观念,感觉以前什么都自己作主,现在连做一个表格都要给领导看好,根本就无法适应这种生活环境。所以说:宁愿少挣点钱,也不愿意仰人鼻息,生意人大都是自由惯了,不喜欢过那种沒有自由束缚的生活,被人限制约束的日子,确实不习惯,内心会感到很压抑,半辈子都习惯了那种无居无束的生活,就像野鸟一样任由天空飞翔,怎能甘心呆在鸟笼里受人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