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盘点哪些离职后重回原公司上班的经历

2022年01月01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我觉得离职后到其他单位干得不顺心,然后回到原单位,不是啥大不了的事儿,有很多回来后干得还不错。

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在一家都市报工作。我们这里的几家都市报都有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人跳槽了,到其他单位或其他报社工作几年后,又回到了原单位。我们这里有这样的氛围,就是回来后,原单位依然能够接纳他。因为报社的环境比较宽松,个人只要愿意干好,发展的空间很大。有些人没有在其他单位感受过,比较之后觉得还是都市报比较好,更适宜个人发展,所以他们选择了回归。

事实证明,他们回归的决定是正确的,其他人也没有因为他们曾经跳槽而歧视。而他们经过跳槽的经验后,更珍惜现在的岗位,反而干得更好。

所以,我觉得,这跟一个单位或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单位,对曾经跳槽的人动辄白眼,他就会过得很不舒服;相反你就当是他出去旅游了一圈、体验了一下,他反而会对现在的环境更加珍视,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网友二:

好马不吃回头草,大概被说烂了,却是正理。这么大的草原,新鲜的嫩草多的是,何须牵挂那一团吃过的草?你留恋它什么?人缘?氛围?割不断的情?还是别的什么?

一、回归老巢,首先会被人看轻:瞧瞧,那谁谁谁当初以为自己多了不起,这不混不下去了!

二、回来后,老单位领导再不会重视你,因为他太清楚你的斤两和何德何能了,能让你回来,收留你就不错了,别指望人家高看你。

三、回归老单位,你的脑回路不会忘却过去的是是非非,惯性思维不会让你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创新的举措。

须知,你是离职走人的,是被单位“清零”的,不是派你外出培训的,完了增长了见识,回来为单位输送新思维来了。

此时,千万不要为某个老单位某个人的一句话而动了回归的心,要不,人家是利用你,要不,人家是想让你回来看你的笑话。

试想,任何人都有一个基本判断,倘使你离职后在外混的好,何须回来吃回头草?既是这样,何苦自找难堪,自讨没趣?千万不要有什么“念旧情”的美好托词。

走出去了,就要坚持走新路。要回归可以,除非某一天你能回到老单位当上一把手,谁都会觉得你有本事,有天大的面子。

网友三:

为什么要回去?要是觉得原单位好,就不会辞职,辞职,多数觉得原单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适合自己,如人际关系不和谐、待遇不理想、领导不待见、个人的发展前途欠缺等等,如果回去,让人错觉是:很留恋,既然如此,又何必当初。证明自己的辞职是错的,不管是否如此,人在当众面前,都是肯定自己,很少承认自己是错的,这是面子问题,有些人辞职了,回原单位办手续,也要衣着光鲜地回去,怕别人说他落泊。

辞职后,干得不很出色的人,不想回去,芸芸众生都差不多,都是打一份工,回去怕被旧同事问起,没意思。

干得出色的人也不想回去,第一,没时间,全部心思都放在工作上,心无旁骛;第二,要去就去高层次的地方,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没有必要回不属于自己的地方;第二,怕原单位领导、同事提不切实际的要求,难以满足他们。

大家都很忙,很少管别人的事,何况是辞了职的人,所以,不要回原单位。

网友四:

不回原单位这个问题也不能说太绝对。

首先说一下我现在的公司,去年进入这家公司,在进入公司后几个月里就有三四个之前离职的员工又重新入职干的还是老本行,刚开始我也是对重回原单位的行为很是不理解,后来慢慢的开始接受这种现象。就在前几天我之前工作单位的同事还联系我回去上班,这几天也还在考虑中。

抱有不回原单位上班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面子上过不去,中国是个讲人情的国家,在一家公司服务2、3年,因一些原因离开和自己曾经一起打拼的同事从此各奔东西。重新回原单位感觉会让同事们看不起,以此分析离职后不回原单位。

第二:离职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在这家公司得不到发展或工资太低,在原单位重新抛出橄榄枝时,会慎重考虑回去以后的还是不是原来的工作节奏或工资水平,如果一切都没变的话,就是又重新回到了那个不能爬出去的坑里了,以此分析离职后不回原单位。

个人认为,每个人在选择公司时需要慎重考虑,如果进入一家新公司,需要重新熟悉这家公司的规章制度、重新建立人际关系,技术水平也不可能像之前一样得心应手,最主要的是选择的每一家公司是否真的有上一家公司好。所以与其在外面不停的换工作,也可以考虑回到原单位静下心来做事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友五:

辞职后,真的不能回头吗?不一定!我前司的人事经理(为了好记,还是叫小红吧),就是在辞职且换了工作以后,又回到前司的。

当时,前司刚刚成立不久,急需一名有经验的人事经理来搭建公司的人事管理体系。小红原来在外企负责人事管理工作,怀孕后因为孩子无人照料,不得不从需要经常出差的外企辞职。来到公司后,凭借其专业能力,很快完成了公司基础人事管理体系的搭建,但因为待遇问题,工作一年后离职去了一家港资企业。

随着公司的发展,前司逐渐扩展成为集团公司,下设20余家分公司、管理规模达到近3000人,薪酬待遇水平有了大幅的上升。一次偶然的机会,人力资源总监遇到了小红,并向她伸出了橄榄枝,由于其所在的港资业务转型,小红也愉快的接受了橄榄枝,又回到了我们的怀抱。

随着社会阅历的证据,我们逐渐会发现:很多领域的圈子很小,山水有相逢是常有的事而,“回头草”也是“草”呀。但这是要鼓励“辞职后继续回头”的节奏吗?没有这么简单。

同样是辞职后悔,想要回原单位的小文(另外一位朋友),就没有这样的待遇。她辞职时,因为跟前上司闹翻,没打招呼直接就不来上班了,后来知道那位上司离开了又主动找人事经理想要回来,可是大领导说:离职手续都不好好办,咱们还是算了吧。

跟小文也不同的是娜娜,她当时辞职是因为公司加班太多、身体受不了。可是,后来找的几份工作虽然加班少了,但收入也少了很多,因此有些后悔,正好前司招聘,她主动联系后公司愉快地接收了她。不过,加班依旧呀,工作不到半年身体又出现状况,不得不再次选择了辞职。

所以,辞职后到底要不要回头不是面子问题,跟任何一次求职一样,说到底是需求匹配的问题。“辞职后还能喜相逢”,你需要做对3件事。

第一,人靠谱。

靠谱这件事非常地具体,体现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让老板“舍不得你走”,肯定是平时交代的事认真办、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体现在辞职的时候,则是提前打招呼、踏踏实实做交接。这些是日后的“相见”的基础。

第二,常联系。

“临时抱佛脚”往往伴随着“自取其辱”。在离职后还能主动跟前司同事、领导保持沟通,并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是成功回归的重要助力。而且,就算不回来,毕竟共事多年,当然可以朋友、变成自己的人脉资源呀。

重要提示:虽然我也承认职场不是用来交朋友的,但每天超过8个小时,每周至少5天的相处,如果说一个朋友也交不下,是不是该自我反省一下呢?

第三,需求匹配。

前面两条都是基础,最终是否能够“成交”的关键是需求匹配:一方面,公司是否有相关的岗位,如果对方本身这个岗位就正在招人,当然希望找一个靠谱的、来了就能上手的人;另一方面,咱们出去走一圈以后,真的意识到这个公司、这个岗位的好,准备踏踏实实在这个干下去;当然,如果是真的喜欢这个行业,准备在这个行业深挖,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人脉,咱们当然也希望找一个知根知底、愿意培养自己的平台。这样一来,就是“俩好噶一好”(我在哈尔滨的时候学到的一句方言,还挺有意思的,应该就是都合适、更好了的意思)

反过来,如果当时离职的问题并没有解决、现在回来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就算能够有机会回头,也很难保证长期的发展。这个时候,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回头”,而是到底要“去哪里”。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