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为什么感觉现在人越来越不愿意走亲戚了?

2021年11月17日 好文阅读 暂无评论 阅读 0 views 次

亲戚关系总是离不开父,母的血缘。姑舅姨叔伯这类关系都是。人们论到亲缘关系时都喜欢说“血浓于水”。在我们老家还有一句话是“肉臭了骨头是香的”。说明基于一定血缘关系的亲戚,即使因某些事情产生过矛盾,最终还是亲情会占上风。

传统社会的亲戚关系,确实很具人情味。记忆中,我的母亲有十几个舅家姨家老俵。我们家那时候住茅草屋,生活很是拮据。做饭炒菜的时候,常常因为没有油,就那样干锅炒菜。母亲有个姨家老俵住在湖区。他们那里比较富庶,除了有很多鱼虾,生产队分给他们的菜籽油也吃不完。

有一天表婶婶就用一个能装5斤的瓦罐装了满满一罐油,顶着盛夏的烈日,一大早就从家里出发,往我们家送油来。从她们家到我们家走小路足足二十来里。表婶打一把油纸伞,渴了就在荷塘边扯一片荷叶舀水喝。这样紧赶慢赶走了大半天才到我们家里。我的奶奶一双小脚,大老远望见了就去接表婶,嘴里嗔怪着,香姑啊,这么热的天,你走那么远的路来,真是吃苦了。婶婶说,幺姨快别这么说,我和你的姨甥知道你们家日子不好过,平时缺油吃,一直都想动身送来,等到今天才来。

就这样,我的那个表婶送来的一罐油,解了我们家的燃眉之急。那天,我的表婶尽管打了伞,但身上的白衫还是汗湿透了。只是脸上一直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她和我奶奶母亲有说不完的亲情话语。

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条件非常差的时代。但人们为什么愿意走亲戚?大小事情亲戚走动,也不过是一包挂面,一包红糖糖果之类。婚嫁类的礼金也就几块钱。金钱物质的匮乏,并没有减少亲戚间的往来走动。那时候走亲戚真是像过年过节一样幸福。

前年回家,我听人说,现在有亲戚在市里面大酒店办事,管事的人直接说了,礼钱少了500,就没有入席的资格。我在想,如果谁家的某个弟兄姐妹或是舅舅叔伯,实在是拿不出500元礼金,这亲情关系不就断了吗?

可悲可叹的金钱欲横流的社会,如此看淡人情,亲戚不走也罢了。

网友二:

现在的人变的很现实,把钱看得比亲情重要。

一个把钱看的比什么都重要,其他的又算什么。用钱可以做很难办到的事。不怕花钱没有不能办的。

在这里我就不讲钱的伟大了 ,很容易踏坑的 。这样的事大家听过,见过,做过。不足为奇 。

一个有钱的人, 或者做了挺大的干部, 去到比他职务低 ,或者比他穷的人家,这人迈着四方步 ,脑袋昂着,只见他的喉结 ,眼睛看着天花板 ,小孩儿还以为他在找蜘蛛。坐下来两腿好大一个“八”字 那个趾高气昂的气势 ,看了好怕怕呀 。

你对他点头哈腰, 递茶递烟 ,忙得不亦乐乎, 在他面前只能坐小板凳, 坐椅子只坐了1/4。 没办法我们要尊重领导, 尊重有钱人,谁让我们穷,官不大呢?

我们虽然穷, 但是我们也要面子, 尽量避开 ,也不愿意请这座尊佛来到家里 ,让不开还躲不开吗 ?

大鱼吃小鱼 ,小鱼吃虾米, 虾米吃泥土 。

假如我有钱, 我去到比我穷的人家 ,我看他们也是白的多 ,黑的少 。嘴里慢吞吞的说 :“小x,家里有什么困难啊?”小x犹犹豫豫说了两三条困难。我说:“嗯,就这点小事啊 ?没问题, 我给你搞店 。” 实际上我根本做不到 ,我一个领导,说我不能办到, 不是扫了我的脸 。 这种小事我都做不了, 人家还喜欢我去吗 ?老百姓见惯了这些事 ,也没有必要再走什么亲戚 。

现在社会太现实了!以往听老辈人说农村人以前探亲人是经常的来往,现在人探亲访友越来越少了。高科技的进步,人们在家能知天下事,有啥事都在电话里面说了算,省了很多时间。农村有句话就是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了,父母健在这个家就成一个家,父母不在了,最亲的兄弟姐妹各自为了家庭也慢慢会变得没有人情味了……

现在的人,与时代发展理念不一样了,没有多少闲人了,男女妇人都能各奔前程。

上学时代,忙与学习,毕业以后,忙与找工作,工作稳定就该成家立业,到了中年上老下小还的工作,压力特大,年老人跟不上时代发展,能力有有限,能帮儿女看看小孩还好,有的儿女还不愿意用,生怕不会教育,所以,人老了,老作无用了。

就这样,造成各顾各,亲戚朋友就很少来往了。除了娶儿嫁妇,生老病死,必须来往,或是过年过节走一走。所以,亲戚就越来越不容易来往了。

亲戚远来香,都被网络取代了,在家里坐着就视频了,就知道了亲戚家的情况了,再走就是多此一举了,只有亲戚家有什么事情,才能高高兴兴的聚一聚

一.现在通讯发达了,家族都建有微信群了,有事都可群里通告了…

二.年轻一代,时间紧迫,不管是工作或平常学习生活,节奏快,不愿意拿出时间来走动亲戚这样的事!

三.信息量,眼界,三观等使人更多愿意和自已相近似的人交流,亲戚间要建立起共同感,是一种耗时的不讨好事,所以不是必不可少的大事情一般都少走动了

网友三:

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水平不在一条平行线上了。

前30年前,社会分工不太明细,信息比较闭塞,交通运输不发达,社会结构简单,人与人之间乃至亲戚之间差距不大,那个时候走亲戚随便拿个萝卜蒜苗或者马路上买4根油条就串亲戚了,到了亲戚家那种热情是真情流露,中午也是拿出家里最好吃的款待来客,走时还送出村口,边走边摆手。

记得当年去舅舅家串门,就在街上买了4根油条,掂了十来里路,走到到舅舅家都10点多了,舅妈在村口纳鞋底老远看见了,那个高兴的眼都迷成了一道缝,连忙说:

俺家小外甥来了,小外甥来了,不纳鞋底了。走,跟舅妈回家,中午做好吃的。

跟着舅妈屁颠屁颠的就跑回了家,不到午饭做好,肚子就咕噜噜的唱起了歌,舅妈一笑:肚子饿了?嗯。那油条你打开吃吧。

当时嘴里说着等舅舅回来一块吃,可肚子一个劲的咕噜噜叫,舅妈直接打开我带的油条,给我递了一根,不出1分钟就报销光了,舅妈又递了1根,我说啥也不敢再吃了,缩着手巍巍的往后退,最后被舅妈硬塞到手里一根,我轻轻的掰开,放回桌上半截。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亲情不做作,没有半点杂质在其中,那是真正的亲戚越走动越亲。

现如今,社会资源也多,交通从当初的地奔换成了四轮的汽车🚙,工作的不同,你在办公室吹空调,亲戚在工地搬砖,家庭基础的起步点都不在一条平行线上。你家三个男孩,和我家一个女孩的起步点都不在一条线上,机遇有可能也不同,有时一个好的机遇会让人真的一飞冲天也不为过,农村直接空降城市,孩子受的教育及我们的收入差距也会越来越大。到那个时候所站的位置不同,看待事物的角度问题也不同,渐渐之间就潜移默化的产生了距离。这个时候走亲戚,已经不是拿两根葱6根油条的事情了。

社会越进步,亲情越淡薄,不是高楼大厦阻止了我们来往的脚步,而是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

人还是那个人,亲戚还是那个亲戚,可再拿8根油条2斤鸡蛋是会让人笑掉大牙的吧,可殊不知那已经是有些人能拿出的最好礼物🎁了。

也许那个时代模样的亲戚来往还有一部分,可时代在前行,亲情只会越来越淡的,除非同在一条跑道上吧。

现在走亲戚,是有钱就是亲戚,没钱亲戚没法走,我娘家远,好几年才回去一次。

以前回老家,父,母都在,还热闹,自从妈妈去世后,父亲话就越来越少,弟弟也不爱回老家了。

后来每次去,都是去弟弟学校,和他买的房子里,感觉不放便,回去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

亲戚亲人感情还在,就是沟通越来越少了。

现在不比从前了,人的想法观念都会变的,以前一说吃饭亲戚们都来也不管亲疏,一家人要挤着坐。就那几碟小菜都能吃得好开心

现在没钱不敢回家聚,一是怕人攀比笑话,而是怕没钱做人情,再加上现在人见到你穷了不理你,见到你富裕了又嫉妒你,不说是朋友,亲戚也是这样,就是我爸妈说的白鸽眼。

有时候听朋友说家里过年亲姑姑啥的都不回来,一问不是说忙就是没钱回,更不用说走亲戚了,就算距离近半年一年都不能来说说话吃吃饭。不得不感叹的,太现实态无奈了。

标签: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