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农村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我认为中国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有两个:其一,土地不吸引人,农民承包的土地种粮食投入多收入少,种水果蔬菜出售难,农民为了家庭生活,孩子上学只好出外打工赚钱,使村里劳力外出,老人守家。其二,老人的养老问题,农村农民老了没有退休金,尽给的一点养老金不够花费,造成生活困难。当务之急是给农村老人解决养老困难,使他们晚年开心快乐。
目前在我国农村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以发展现代化农业为前题,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为基础,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为目标的一项伟大工程。该问题所涉及的最大问题我个人认为:
一是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机制不适应发展。要因地制宜,依法依规,让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发挥主体作用。要建立市场化土地流转平台,使农民获得较大的效益。
二是农村发展所需人才适应不了发展需要。现在由于农业生产规模小,效益相对较低,从而形成务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农业的发展。要建立完善三农发展所需中高级人才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农业农村发展事业,实现农村人才振兴。
三是农民社会保障程度相对较低。目前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是我国最低的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农民社会保障机制,是新时期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中国农村现在最大的问题我概括了一下有这么几点。
一,农村农民老龄化严重,从目前来看,真正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田间管理的,最年轻的也就是六零后这帮人,也就是说六零后成为农村农业劳动的主力军,除此之外的五零后因为子女们的外出打工,这些人也跻身于农业生产劳动者的队伍中,并成为次生力量。七零八零后的人,他们因为常年在外从事着工业生产劳动,这部分人对农业作物的种植及技术方面可谓一窍不通甚至成为门外汉,九零后和零零后对农业生产根本就没有任何兴趣。所以农村要急需培养以七零后八零后为主的年轻人来接替六零后的班,代代延续确保农田有人管理不荒废。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产能明显不足,留不住农村的年青一代。农村里现在老百姓手上的农田基本上多是八十年代初期分田承包到户时的现状,将近四十年来一直没有变过,土地延包和土地完善虽有调整,但田口基本保持不变,再加上农村种植随意性大,茬口和品种五花八门,导致农田设施建设无法推进,机械化进程受阻。产生大量的种植和收割还要靠以人力为主的落后局面,既增加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又阻碍规模化生产的有效推进。所以建议将农民手中的土地流转出来,有村委会成立合作社,统一将田块平整划分,把基础设施建设到每一块农田,扩大规模化种植,使农业生产真正做到全面机械化。
三, 政策上要向农业方面倾斜,既要保证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又要解除农民的后果之后,不能让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干到老死,要让他们像工人一样到了退休年龄也能享受退休机制和退休待遇,这样更有利于农业生产人员扎根农村。
四,农村村庄规划凌乱,村容村貌很难得到改善。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有条件的农民多买上了商品房,过上了城市人的生活,由此大量的农村住房被闲置搁浅,农民为了保留宅基地,将破旧不堪的房屋以小修小弄的方式保存着,心里想着能碰到动迁最好,碰不到就占着地方别让倒塌就行。越是靠近城市边缘的农村越是看起来破旧不堪,与城市面貌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像这种情况呼吁国家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分期分批以宅基地置换的方式逐步逐步引导农民集中上楼,这样不仅可以腾出更多的宅基地,既节省了土地资源,也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
五,社会化管理任重道远,目前真正在农村生活的多是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为了让他们的儿女和父母能够安心的工作,这些老人和孩子生活和学习成了社会化管理的一大课题。首先要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并且对这些孩子要加强校内外管理,确保她们开开心心上学去高高兴兴回家来。对年老的孤寡老人实行以居家养老和集中托老的方式有所在地村委会进行托管,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以及家庭护理方面的事物(费用可有本人出资和村委会补贴相结合)。
农村工作面广量大,只要我们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老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我们工作的考量目标,相信我们的农村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都市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