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怎样才能和华为一样不上市
既然说到这个问题,那就要看看华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了。技术、资金、人脉等这些放在华为从诞生到现在都解释不了华为如此强大的原因。而唯独只有人,一个个充满狼性的华为人,不做到最好绝不罢手的气势才造就了今天的华为。那么我们来看看各个时期的华为吧,顺带爆点小料,让大家从另外一个视角看看华为人。
一、电信时期的华为
当时中国有四个电信设备运营商,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为了叫得顺口,也是电信设备的自研及国产化的民族骄傲,这四家公司称为巨大中华。华为在这四家企业中排名几乎垫底。当时的取胜之道靠的就是价格。
记得两千年左右的时候,华为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比如计费的服务器——目标替换对象是IBM的小型服务器。每天两千万的201卡计费量,经常是华为的技术和电信的技术吃住在一起。
技术还好说,毕竟技术人员总是有搞定事情的通病。华为的业务可以用诸葛亮骂王朗的那句“我从未见过天下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华为的业务是最热情的了,隔三差五的跑过来,关键人家还客气,经常带点小礼物。什么华为的无线猫啊,什么路由啊。全是华为自己生产,性能奇葩的东西。当时网管一听说上华为路由,基本都是摇头。思科华为路由放一块,一个在天上一个……不描述了,我怕被花粉们打。
二、GSM过渡时代的华为
大哥大,模拟机基本被爱立信,摩托罗拉和西门子把位置占得死死的。华为本来就在虎口夺食的时候,偏偏让没有无线网的电信找到了技术成本更低的小灵通。斯达康和中兴大面积抢占市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中国本来在CDMA技术上没有什么话语权,华为可选之路就只有亚非拉的一些落后国家了。两家公司从国外打到国内,你敢低价我敢更低。你再降价,我敢赠送。听说过100多亿的招标书,为了竞争六亿多去竞标的没?虽然中兴技术上可能落后华为一点,华为但是架不住低价进攻啊,记得有一年两家公司的利润只有4%左右。
三、3G时代的华为
这个事情的华为是痛并快乐着,按照投入华为在CDMA2000上投入是最大的,可是国家觉得应该有自己的3G标准。恰巧西门子的TD-SCDMA被落选了。这块积累被华为受命和西门子共同发展。而移动在移动领域是一家独大,拿了TD-SCDMA的牌。可以想象移动和华为那种你不情我不愿的合作了吧。
记得移动的业务人员去公司推广企业集团号的时候,闭口不谈资费、网速,只说移动号代表老客户。被技术部门逼急了,来了一句“你造吗?用联通号码是要给国外交钱的。”记得4G牌照下来的时候,整个移动感觉想在过年。华为有没有,我不知道,但是按照他们一贯的作风,早就磨刀霍霍向猪羊了吧。
四、华为手机
华为在余承东之前基本靠定制机维持着手机部门的。海思K3V1无论是性能还是制程连被吊打的资格都没有。余大嘴来了,海思芯片部门也直接过继了过来。大嘴不但能吹,更是敢干,直接砍掉了定制机。基本上是华为手机不成功,连遮羞布都没了。
后面的事情就不多说了,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回到主题,要想做成像华为那样的公司,首先是人,一群敢于吹牛皮,更加敢实干的人。在华为很多阶段,并不具备核心技术。但是正是这群人让华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其次是制度:注意到任正非的股份占比是1.4%没?没上市,他的股份哪里去了?不觉得在华为工作更像是有底薪的创业吗?股份是什么?股份不就是是为华为奋斗的人的创业认同感吗?完善的制度,合理的吉利。哪有傻到为自己还不拼的人呢?
最后就是彪悍的销售团队。他们可以变成清洁工去找对手资料。他们也可以变成打手,去阻止对方签合同的人。只要需要,他们可以变成任何一种人。是有些极端,估计很多事情老任也是最后发生了才知道的。但是,创业路上无退路。不止是老板要明白,员工和股东都明白才有战斗力。
说到销售,你可能知道非典成就了阿里,但是你知道阿里销售铁军吗(一天100个电话,拿到10张企业负责人名片)?你知道百度搜索,你知道百度线下会销吗?结果往往很完美,甚至看他们都高高在上,其实过程也许更重要吧。
最后总结一下:人+制度+激励+一些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