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分区与挂载操作知识
据说最新版的centos已经可以自动识别U盘挂载了,但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来说,目前还是要进行手动分区与挂载的,这对于有多块硬盘的服务器来说,是必须的,简单说一下,什么是挂载?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正在使用的一台服务器只有一块硬盘,但哪天空间不够了,又添加了一块,这就需要把新的这一块硬盘给挂载上去才可以正常使用,这就涉及到先分区,然后格式化,最后挂载。
磁盘操作类 fdisk /dev/sda 命令。
1. 输入 m 显示所有命令列示。
2. 输入 p 显示硬盘分割情形。
3. 输入 a 设定硬盘启动区。
4. 输入 n 设定新的硬盘分割区。
4.1. 输入 e 硬盘为[延伸]分割区(extend)。
4.2. 输入 p 硬盘为[主要]分割区(primary)。
5. 输入 t 改变硬盘分割区属性。
6. 输入 d 删除硬盘分割区属性。
7. 输入 q 结束不存入硬盘分割区属性。
8. 输入 w 结束并写入硬盘分割区属性
磁盘格式化及磁盘检查
[root@www ~]# mke2fs [-b block大小] [-i block大小] [-L 标头] [-cj] 装置
选项与参数:
-b :可以配置每个 block 的大小,目前支持 1024, 2048, 4096 bytes 三种;
-i :多少容量给予一个 inode 呢?
-c :检查磁盘错误,仅下达一次 -c 时,会进行快速读取测试;
如果下达两次 -c -c 的话,会测试读写(read-write),会很慢~
-L :后面可以接标头名称 (Label),
-j :本来 mke2fs 是 EXT2 ,加上 -j 后,会主动加入 journal 而成为 EXT3。
[root@www ~]# fsck [-t 文件系统] [-ACay] 装置名称
选项与参数:
-A :依据 /etc/fstab 的内容,将需要的装置扫瞄一次。/etc/fstab 于下一小节说明,
通常启动过程中就会运行此一命令了。
-a :自动修复检查到的有问题的扇区,
-y :与 -a 类似,但是某些 filesystem 仅支持 -y 这个参数!
-C :可以在检验的过程当中,使用一个直方图来显示目前的进度!
-f :强制检查!
-D :针对文件系统下的目录进行优化配置。
挂载 MOUNT
mount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1. -t vfstype 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通常不必指定。mount 会自动选择正确的类型。常用类型有:
光盘或光盘镜像:iso9660
DOS fat16文件系统:msdos
Windows 9x fat32文件系统:vfat
Windows NT ntfs文件系统:ntfs
Mount Windows文件网络共享:smbfs
UNIX(LINUX) 文件网络共享:nfs
此外可以使用分区别名挂载,mount -L pog /www (结合e2label)
2.-o options 主要用来描述设备或档案的挂接方式。常用的参数有:
ro, rw: 挂载文件系统成为只读(ro) 或可擦写(rw)
async, sync: 此文件系统是否使用同步写入
auto, noauto: 允许此 partition 被以 mount -a 自动挂载(auto)
dev, nodev: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可创建装置文件? dev 为可允许
suid, nosuid: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含有 suid/sgid 的文件格式?
exec, noexec: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上拥有可运行 binary 文件?
user, nouser: 是否允许此 partition 让任何使用者运行 mount ?一般来说,
mount 仅有 root 可以进行,但下达 user 参数,则可让
一般 user 也能够对此 partition 进行 mount 。
defaults: 默认值为: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nd async
remount: 重新挂载,这在系统出错,或重新升级参数时,很有用!
3.device 要挂接(mount)的设备。
4.dir设备在系统上的挂接点(mount point)。
eg: mount -t ntfs /dev/sdc1 /mnt/usbhd1
挂载操作步骤:
(1)、fdisk /dev/sda ,显示 Command (m for help): 输入 N。
(2)、First cylinder (1519-1566, default 1519): 按回车显示:
(3)、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519-1566, default 1566): 输入 +500M
(4)、然后输入 W,做一些同步操作,查看 fdisk -l 分区。
(5)、格式化:mke2fs -j -c /dev/sda8 -L pog 或者 mkfs -t ext3 /dev/sda8
(6)、挂载:mount /dev/sda8 /tmp/
注意:
格式化的时候出现如下错误:
mke2fs 1.39 (29-May-2006) Could not stat /dev/sda8 --- 没有那个文件或目录
解决方法:
执行下 partprobe 命令
partprobe 包含在 parted 的 rpm 软件包中,partprobe 可以修改 kernel 中分区表,使 kernel 重新读取分区表,因此,使用该命令就可以创建分区并且在不重新启动机器的情况下系统能够识别这些分区。
查看是否安装该命令:
[root@db1 dev]# rpm -q parted
parted-1.8.1-23.el5
我们执行一下该命令:
[root@db1 dev]# partprobe
然后格式化,就 OK 了。
很详细的教程,学习了。
新人报道,来学习一下.
最新版的centos真的可以自动识别U盘挂载了?这么屌,我得研究一下去
图形化界面应该可以自动识别了。
学习了,终于开始更新博客了。
想给笔记本换个固态硬盘
夏日,你是搞运营的么,感觉牛B哄哄的,不过可以学习到东西,有好几篇文章都收藏了。
很强的技术性文章,学习了。